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賞賜的豬肉到底有多難吃 為什麼大臣都不希望能分到

乾隆賞賜的豬肉到底有多難吃 為什麼大臣都不希望能分到

原標題:乾隆賞賜的豬肉到底有多難吃 為什麼大臣都不希望能分到


之前大家對於乾隆皇帝的認知,是《還珠格格》里對子女充滿疼愛與寵溺,一連慈祥的皇阿瑪。或者是與和珅紀曉嵐形成鐵三角的搞怪皇帝。但是今年的你,一定對他有了很大的改觀。因為他今年被貼上的標籤,是「大豬蹄子」。


由於今年有兩部關於乾隆的熱播劇,讓大家對於乾隆有了很大的改觀。本以為是個風流帝王,沒想到人家是個多情種。從富察皇后、繼後到令妃,劇情中的乾隆是充滿柔情的痴情皇帝。在劇情中曾有皇帝祭祀薩滿教,帶領大臣與後宮眾人吃水煮白肉的情景。



其實在歷史上,真的有這種場景發生。清朝的皇帝,都是喜歡吃豬肉的,這可能源自於滿族人留下來的傳統習慣。在大清還沒有入關之前,一直在東北生活,都知道東北地區比較苦寒,冬天氣溫很低,沒有江南水鄉的氣候溫和。


黑龍江更是挨著俄羅斯邊境,冬天達到零下的四十幾度。當時的女真族們,除了在家中搭建火炕,用來取暖,還要多吃些脂肪含量大的食物,靠自身的熱量來抵禦外界的嚴寒。

牛馬這種大畜生,是當時主要交通工具,不能宰殺。這時候豬肉就成為了他們的首選。豬肉中的肥肉較多,從營養學角度看,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肥肉中則含有大量的脂肪。



而脂肪多的肉品,做出的菜會更香。所以當時的女真人很喜歡吃豬肉。現在的東北地區的「硬菜」大都是以豬肉為主,像鍋包肉、豬肉燉粉條、溜肉段這些都是用豬肉做出來的。南方的炒青菜裡面都是青菜,而北方炒青菜中,一定會放一些豬肉。從這就能看出,北方人是很喜歡吃豬肉的。


清朝的皇帝都把這個老祖宗的習慣繼承下來了,喜歡住火炕吃豬肉。乾隆的一次除夕晚宴上,百分之七十的菜品,都是用豬肉做成。不止在家宴國宴上,能常常看到豬的身影,在皇家的祭祀儀式上,也是以豬肉為主的。


清朝信封薩滿教,在祭祀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煮神豬,對於這個「神豬」的要求,一定是全身黑色,膘肥肉厚。由御廚將這隻「神豬」的皮剝下來,在給它進行解刨,最後放入坤寧宮的那口大鍋里。這口煮豬肉的鍋里,是一點調料都不放,有時候肉只有七八分熟。皇帝率先會吃幾口作為表率,下邊的大臣再將已經分好的肉吃掉。這種沒有任何味道的肉,當然是不好吃的。可是是皇帝賞賜的,就必須吃下去。當時的大臣都不希望皇帝會分肉給自己吃。



而平常的宴席上,皇帝也是很喜歡吃白切肉的,但是廚子會把好的部分留給皇帝,那些油膩的肥肉賞給大臣,皇帝與妃嬪的面前是有調味料的,大臣是沒有的,況且能被皇帝賞賜,是件榮幸的事,必須都吃光。所以說吃豬肉是對大臣很痛苦的一件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嘉焊接設備 的精彩文章:

八國聯軍為什麼放過故宮 而選擇圓明園下手呢
中國史上唯一一個葬入皇陵的太監 順治為其寫碑文 康熙為其立傳

TAG:安嘉焊接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