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太乙救苦天尊為什麼可以尋聲赴感?

太乙救苦天尊為什麼可以尋聲赴感?

道教中與太乙救苦天尊相關的經典,有百餘種之多,其中最知名的為《太一救苦護身妙經》(太一,同太乙)。本經說太乙救苦天尊可化身於天地人三界;在天居於東方長樂凈土、在地獄薦拔亡魂、在人間則尋聲救苦。

道教認為,太乙救苦天尊為道之化身,是道體之顯現。從太乙救苦天尊的神格加以溯源,太一神的出現,和道家的道體論有關。太一原是理體而非實體,介於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器物之間。因此,在理哲上,太乙為道之動與道之用,是一切生化之源。

道雖無形,但它卻是真實的存在。如《老子·二十一章》談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而《老子·四十章》則談到了道體的運轉與宇宙萬物創生的關聯,其過程是由無而有,由一而二,由二而三,而至萬物的過程。在《老子·二十一章》說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太極」和「一」之前則為道體,此段話即是說明「道」能「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據此則是先有「道」而後有陰陽未判之「太極」,有「太極」而後有「萬物」。而「太極」即是《老子》的「一」。先秦子書中常有「太一」之稱。《呂氏春秋·大樂》說:「太一生兩儀。」如此則「太極」亦可稱為「太一」,或稱為「一」。宇宙萬物的化生,由道而生太極,太極再生天地陰陽兩儀,由於太極是生物之始,所以周敦頤在「太極」上另加「無極」二字,以代表道體。

若從哲學的觀點來探討,道教三清勝境中之三位道尊屬理哲化之神格,元始天尊乃為宇宙生成之源,而道德天尊實為慈悲之神格象徵,另靈寶天尊乃為智慧之神格象徵,以上三清聖靈也就是所謂的道體,應屬無極界之道體神格化之化現。但對於世間來講,具有更大實用價值的是由元始天尊所化之太一所形成的道用之身,也就是《太一救苦護身妙經》中所說的太乙救苦天尊。

根據《太一救苦護身妙經》所云,太乙救苦天尊乃為元始天尊之分靈,可救度三界眾生,因其願力而無所不在、無所不住、無所不化,更能無所不度,有大神通能普渡眾生。因此,元始天尊即是無極之代表,太乙救苦天尊即是「一」,而「一」即是道,即是道源,即是「動力」。通俗來說:「太乙救苦天尊即是太乙,即是道,即是太極,即是道用。」太乙救苦天尊之任務主要是代替元始天尊(道體)救度眾生,行道用之實。太乙救苦天尊,能隨聲救苦,化身無數,或在天宮、或人間、或地獄;或化為仙童玉女、帝君聖人、天尊真人、男子女子等等,「尋聲救苦,應物隨機」。這正是大道生化萬物、同時又不離萬物的道家宇宙哲學觀的典型表達。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做人應效法「虎嘯山林」,練就一副「君王」的風度
人生,應保持質樸淡雅的氣質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