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三十七道品之八正道簡釋

三十七道品之八正道簡釋

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為梵語 bodhi-pak?aka 之意譯,又作菩提分、覺支,即為追求智慧,進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種修行方法。又稱三十七覺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為四聖諦中道諦的仔細開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內容,是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

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趨於菩提,故稱為菩提分法:指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首先,是八正道,這是釋迦牟尼佛親自宣講的,具有無上的權威性和真理性,分別是:

1. 正

見,見四諦之理而明之:

正見,就是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是不含錯誤、謬誤的正確思維的本質。如具備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漏皆苦、涅槃寂凈」 這個 「四法印」 的牢固意識,就可以稱之為 「得正見」 。

有了正見,在遷流轉變的、不遑安住的痛苦無常的人生中才有航渡彼岸之舟,才不會在茫茫紛亂的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中迷失方向。

2. 正

思維,思維四諦之理而使智慧增長:

正思維,是正見在具體精神活動中的應用。人們的頭腦無時無刻不處於對事對物的分析和判斷之中。沒有 「四法印」 這個正見作為準繩,那些分析和判斷就會因為 「我執」 和 「法執」 而產生邪妄和迷謬,就會對人生造成危機和痛苦。

3. 正

語,不說任何非理之語:

正語,有了正見和正思維,運用在與人交流的語言(包括文字)活動上,就會純正無染,其形式和內容都合乎佛法修行的準則,決不會產生低劣惡毒的妄語、謗語、綺語、兩舌惡口是非語、欺詐騙人語等,並遠離那些無所事事、無聊消遣等遊戲語等。總之,其語言都是堂堂正正,利人利已。

4. 正

業,去除一切邪惡行為:

正業,指合乎佛教規定的活動、行為。總的來說,要使自己的身、語、意三方面的行為活動都要得其正。正業,涵蓋了人的勞動、生活、社會交往、精神內容等各個方面。最重要的和一般所指的正業,就是杜絕殺盜淫妄等惡行,並推廣到杜絕一切不凈的行為活動,愛護、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乃至一切生命及其存在的權利,才能保證修行的純正。

5. 正

命,以正當的職業和方式生活:

正命,指規範維持自己生活的來源,正當地生存、生活以修持佛法。一切與正業不相合的職業和謀生手段都不是正命,而違犯正業的則是邪命。殺盜搶騙、貪污走私、販毒賣淫等更屬惡命。只有那些以勞動為生按勞取酬,合理合法不傷害他人的職業和謀生手段,才能稱為正命。沒有正命就談不上正業,沒有正業也談不上正命,兩者關係密切,是修行的根本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四法印、正見正思維就失去了效力。

6. 正

精進,勤勉修習趨向涅槃之道:

正精進,精進就是發奮和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動力所在,相對於懶散和懈怠而言。人世間不乏刻苦追求的人,若為貪慾和惡見所驅動,在邪門歪道上投機取巧,則不能稱為正精進。那些頭懸樑,錐刺股,或十年寒窗,或卧薪嘗膽,精進之力倒足可嘉,但謀的是一已私利,仍然不能稱之為正精進。

佛教的正精進,乃以四法印規範正業正命,用於正念正定,以使加速完成漫長的修通過程。

7. 正

念,意念正道而無邪念:

正念,是對煩惱意念的排斥和洗滌。正見和正思維,在於認識的理性上。而止念則是針對情感及其屬性。人們頭腦中浮現的事物呈理性工作狀態時並不經常,更不用說純正理性狀態了。念指思維對象及情感對象的單元體,俗話稱之為 「念頭」 ,並因念頭的積聚流動而產生思維和情感的過程乃至行為活動。

如果說正見是全體,正思維是局部,那麼正念則是構成局部的基礎單元,保持正念,正見和正思維才能無所滲漏和疏失。從這裡可以看到佛教教理的細密程度。

8. 正

定,以真智入於無漏清凈之禪定:

正定,是由般若觀照之定,以區別種種邪定外道定和凡夫定。

定,是指精神的專註與恆續,用以打破六識與七識和八識間的隔障。定,可以使精神進入超能狀態,獲得常態下五蘊和根塵識所不能達到的境界,所以,必須以般若智慧觀照,並納入佛教內各種相應的止觀次第進行修習,否則進入魔境,誤人誤己,並極難治療。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這世間有哪些逆增上緣?
做個好人就行了,為什麼還要學佛?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