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學最難上的課是這門,真是想不到!

大學最難上的課是這門,真是想不到!

轉自

美國史教學與研究

哥大全球中心

哲學園鳴謝

近日,又一所大學開設了「寫作課」,大學生寫作能力被教授「嫌棄」,被怒批:邏輯差,不會寫……

又一所大學開「寫作課」,佔4學分

10月29日,浙江農林大學「大學寫作」課程在東湖校區學1508智慧教室正式開講,該校2018級求真實驗班成為首批學習該課程的班級。

據報道,開設「大學寫作」是浙江農林大學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教務處已將其列入學校重點建設的優質通識必修課程。

學校還公布了課程的基本信息,64個學時,佔4學分

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大學寫作」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彭庭松透露,在「大學寫作」課程中,浙江農林大學中文系的3位老師會用學術熱點和社會熱點話題作為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幫助學生提煉有價值的觀點,寫成文章。

「學生完成初稿以後,老師還會和他們面對面交流、修改,完成二稿、三稿。每個學期要完成三篇這樣的文章。」

教授怒批大學生「邏輯差、不會寫」,

曾有人論文得0分

據錢江晚報消息,在近期舉行的某作文大賽上,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和小學、初高中學生們寫作激情相比,大學生們顯然差得不是一點點。

經歷過12年語文教育,被高考作文歷練過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寫作能力卻被大學教授們嫌棄——「邏輯思維能力差」「完全不會寫學術論文」「連摘要都寫不好」「規範語言不會用,全是網路口語」……

通過高考作文歷練的大學生,為什麼寫作能力還是差呢?彭庭松分析,主要是三個原因:

首先,「中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並沒有針對學術寫作。即便是高考作文,也是有很多套路的,且命題作文的寫作方法和學術論文也有很大的區別。」

其次,大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令人堪憂,「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孩子習慣在網路上溝通,自然就會將網路語言滲透到寫作中,常常會出現口語化表達,學生對於規範語言的運用能力下降。」

第三個原因是,網路的閱讀方式影響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平時都是選擇性閱讀,只挑自己感興趣的文章看,這在做學術研究的時候,容易遇難不上,看到難的文章就退縮、繞開。」

還有因學生寫作差、抄襲而憤怒的大學老師。就在今年九月,中國科學院大學一門選修課出現22個0分,授課老師的一份郵件在微博上引發關注。

授課老師蘇湛給了22名學生零分,因為他們的期末文章被判定為抄襲。發郵件,就是要強調,「此分不可改」。

據媒體報道,蘇老師這一門選修課程是今年新開的,要求期末作業寫一篇科幻文章,蘇老師邀請了外校專家共同閱卷,閱卷過程中,發現有些文章「好得不正常」,上網搜索比對認定有抄襲嫌疑,為避免冤假錯案,對給零分的文章,蘇老師稱均掌握了實錘證據。

清華大學增添新生必修課——「寫作與溝通」

早在今年5月,就有消息稱,所有清華大學本科新生的課程表上都將增添一門共同的必修課——「寫作與溝通」。

據了解,該課程將成立專門的教學機構,組建不少於25名教學系列專職教師的教學隊伍,並鼓勵各院系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共同參與授課。課程採取小班討論的授課方式,每班15人左右。

不同主講教師可以根據自身專業背景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內容和風格上各有不同,但是在訓練的範式、學生寫作的產出、教師對學生寫作與溝通實踐的指導等方面,要求相對一致。

清華將啟動「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的消息一出,引髮網友熱議。

不少網友表示支持:

已工作的網友用自己的經歷表示,寫作與溝通非常重要!

更有網友呼籲:希望全國推廣!期待網課和教程!

相關:國外高校如何幫助大學生「修鍊」寫作功力?

2015年10月,歷時3年籌劃的美國全國寫作統計發布,調查顯示,96%的四年制高校開設了大一寫作項目,其中54%的大一寫作項目為期一年。

雖然每所高校的大一寫作項目的教法略有出入,但整體還保持著理念上的一致性。堪薩斯大學的每門寫作課被分為四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堆繁複的要求:第一單元要你掌握「批判性提問」的技巧,第二單元要將幾篇閱讀材料交叉對比後選題論證,第三單元自選課題找資料進行研究,第四單元則要自行總結一學期來的寫作技巧。

雖然寫作課被分成四個單元,但每個單元的任務和流程都一樣,即第一個星期提出論文設想,第二個星期交出論文第一稿,第三個星期交第二稿,第四個星期交終稿。每個單元的閱讀材料都不同,一般都是一些近現代知名作家的隨筆或小說節選。

面對這些作品,閱讀後提煉論點不難,從文中找論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也相對容易,而要說出作品的不足卻著實讓人感到頭疼。因為美國的寫作課重視「對作品的評判」,學生要在每篇論文最後闡述所讀作品的不足,從而鍛煉批判性思維。

此外,美國的大一寫作課一點都不輕鬆,它的嚴格要求更體現在學術誠信方面,幾乎每所大學大一寫作項目的網站上都明確標出了「學術不端」的嚴重後果。

密西根大學在其網站上用相當長的篇幅詳細描述了如何正確引用他人觀點,無論是從書中還是從與他人對話中得到的啟示,都需要以恰當的方式在文中體現出來,並在文末的參考文獻中按MLA或APA的格式要求列出。

同時,任課老師在第一堂課發放的教學大綱上也會白紙黑字地標明抄襲的後果,情節較輕者會得到掛科的處分,嚴重者將直接被學校開除。寫作老師還會在每次的作業要求中再三聲明抄襲的後果,時時提醒學生不要踏入雷區。

在美國高校極為嚴格甚至可以說是嚴苛的大一寫作項目的「洗禮」下,絕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基本的學術寫作技巧,在未來的學習中,他們腦中會緊繃「學術誠信」的弦,按照大學的要求完成一篇篇論文,不斷精進寫作技藝。

一種行為重複多次便成為習慣,學術誠信同樣如此,高校需要在學生剛入校時就規範其行為,同時傳授他們正確的寫作方法,時間久了他們便覺得寫作其實並沒有那麼難。

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寫作課

你怎麼看?

本文綜合整理自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 張小松)、中青在線(記者:王品芝 顧凌文)、錢江晚報(記者:鄭琳 陳勝偉)、浙江農林大學官微、麥可思研究。


焦慮症、拖延症怎麼辦?美國心理學專家告訴你

來源:哥大全球中心

作為全美最優秀的本科文理學院之一,巴納德學院以交叉學科與通識教育為主張並設置課程,學習「令人頭禿」的數學及科學的巴納德女孩佔據學院所有學生的三分之一,而在美國「令人焦慮的課程」排名中同樣年年位居前列的寫作課,亦是四年本科學習的必修科目。

臨近年關,你的小目標完成了嗎?學習進步了嗎?脫單了嗎?年初立的flag還挺立著嗎? ……

壓力多大,焦慮就有多大。焦慮帶來的逃避與拖延欲常常使人陷入情緒的莫比烏斯環,輕則進度停滯不前,重則面對壓力直接 「掉鏈子」,眼睜睜看著原本觸手可及的機會以潦草告終。

如何平復心情打怪沖關,優雅地面對重壓、告別焦慮?

莫比烏斯環

圖片來源:https://kknews.cc/zh-sg/news/np8nmk8.html

美國著名認知科學家、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校長Sian Beilock開展了一項開創性的腦科學實驗,研究人在焦慮時的大腦機能表現,並據此探討了如何有效地緩解壓力來臨時的焦慮情緒、又如何在高壓狀態下維持原有的發揮水平。

2018年10月25日,Sian Beilock校長就「如何在壓力中發揮最佳的自己」在哥大全球中心 | 北京進行分享

考數學?想想就頭疼......

在美國校園,考試季的「數學考試焦慮症」是焦慮最常見的形式之一——有沒有感覺似曾相識?

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結果顯示,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學生中對數學感到焦慮的人數佔比都超過了50%,焦慮癥狀常表現為神經痛(neuro pain),而考試成績與焦慮感密不可分,並非數學越好的學生越放鬆;相反,即便能力很強,考試時也有可能被強烈的焦慮情緒「拖後腿」。

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結果顯示: 儘管學生焦慮程度與實際數學考試成績呈負相關,數學能力(math capability)的高低與學生的焦慮程度並沒有直接聯繫 圖表:Sian Beilock

那麼,孩子們的焦慮到底是因為數學本身很難,還是他們在自己嚇自己?為了探尋這個問題,Sian Beilock與同事設計了著名的fMRI實驗:通過掃描被試學生 「知道要做數學題」和「知道要做文學題」兩種狀態下的大腦活動,測定大腦的磁場變化。

腦剖面圖顯示,一提起數學就發怵的學生在得知要做數學時,不論數學能力高低,都會表現出做文學題時所沒有的緊張;此時大腦管束注意力的前額葉區域(prefrontal)會表現出對營養物質(nutrients)的強烈需求,實驗中稱之為神經警報信號(neuroalarm signal)。這種信號刺激大腦中傳遞威脅信號的後腦島(posterior insula)部分,產生並給身體帶來類似物理攻擊的疼痛反應。

另外,在焦慮狀態下,一些被試學生的前額葉部分功能運轉速度減緩,而另一些人則出現了功能過度散漫的現象——前者意味著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而後者可能因為注意力集中在過多並不需要的方向而發揮失常。

這些證據表明,在真正做題之前,僅僅是得知要考數學就已經讓人焦慮;焦慮會影響大腦的部分功能,從而導致較差的實際表現。Beilock教授據此認為,真正威脅人們最終表現的,或許並不總是困難的任務,而是對其即將到來的焦慮感。

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我知道我會焦慮,但我控制不住!

通過多年的跟蹤調查與反覆試驗,Beilock教授發現用紙筆記錄(jotting down)焦慮時刻的感受對於提高「數學焦慮症」學生的考試成績、緩解其壓力水平確實具有積極意義。

通過分析事情的因果、定義焦慮的感受,緊張情緒在一定程度上被分解並被轉移(download)到了紙上;同時,由於花費了時間與焦慮共處,人們可以更好地認知、適應焦慮時身體與心理的感受。與之同理的是模擬考試——人為地縮小實戰與練習之間的差異:對GRE焦慮,就多做幾套模擬題,發愁無領導小組面試,就多聯合同學演練幾番。

通過不斷置身於緊張情緒中,我們最終會熟悉並適應此種情境下自己加快的心跳、急促的不安、以及種種身心感受,神經痛也會得到有效的緩解,從而更能集中注意力,保持更穩定的水平發揮。

對抗焦慮的戰爭不應僅僅在象牙塔內,作為享譽全美的認知科學家,Sian Beilock還主理著芝加哥大學人類行為實驗室(Human Performance Lab)與「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個人博客。

她在2010年出版的《超常發揮》(Choke: What the Secrets of the Brain Reveal About Getting It Right When You Have To)一書,更是廣受心理學界及讀者好評。在這些平台上,Beilock教授基於自我的經驗(「me-search」),分享了許多她對於現代社會中壓力源的理解以及相應的對策。

「試著多笑笑,即便是假笑」是Beilock教授給出的第一條抗壓建議。

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雜誌發表的一項實驗證明,即便是因咬住筷子而人工造出的「假笑」,也可以使人在遭受生理痛苦時比不笑的同伴們更快恢復心率。當身體姿勢或面部表情作出或悲傷或快樂的反應時,不管真心與否,我們的大腦都傾向於將其解讀為相應的情緒;而當我們始終努力保持微笑時,久而久之,我們的大腦便會習慣性帶入較為積極的情緒狀態。除此之外,規律飲食作息、常態化的運動,以及接觸大自然,都是療愈心靈、緩解壓力的好方式。

那麼玩手機能不能緩解焦慮?

據Beilock教授多年的腦科學研究,屏幕帶來的短暫愉悅不過只是轉移注意力的一種方式,形成了一個轉移—集中(distraction-focus)的循環,卻並未有效降低原有的焦慮感——當關掉手機、準備重新集中注意力時,焦慮感只有可能變得更甚。

而萬一我們儘力做了準備,卻還是發揮失常呢?

Beilock教授認為,此時維持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的心態是當務之急。失敗是生活的一部分,僅僅意味著暫時未能找到合適的方式,更大的價值在於我們獲得的經驗;而過度的自我否定則容易使大腦迷失在情緒的泥淖之中,忽略甚至錯過反思策略的時機。

我們可以在失敗後思考自己與此項任務無關的良好品質,如當工作失誤時,可以自我引導、思考自己在家庭中表現的責任感,或是在社交相處中表現出的幽默感。如此而得以維持的自我肯定相對水平,使我們有勇氣將注意力放在失誤本身,回歸客觀理性。

Beilock教授認為,壓力感與焦慮感是人類的重要體征,是只要生存就不可避免的必然,無需污名化或妖魔化;同時,適度的壓力證明我們已有一定的準備,並已付出了一部分注意力。面對焦慮情緒,我們不如利用它,學習應用一些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學技巧——我們真正要學會的,是如何通過簡單的策略讓自己適應焦慮,降低焦慮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從而克服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極限。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作為全美最優秀的本科文理學院之一,巴納德學院以交叉學科與通識教育為主張並設置課程,學習「令人頭禿」的數學及科學的巴納德女孩佔據學院所有學生的三分之一,而在美國「令人焦慮的課程」排名中同樣年年位居前列的寫作課,亦是四年本科學習的必修科目。

社群互助(community and mutual support)也是巴納德維持氛圍的利器,學生樂於並善於向他人尋求多方面的幫助;而面對年輕一代較前更甚的學業與社會壓力,學校也在Beilock校長的主持下不斷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支撐體系。一月前新建成的Milstein中心(Milstein Center)將通過完備的實驗器材以及多種心理工作坊(workshop)為巴納德女孩們提供應對壓力的對策,為大眾提供更多研究心理學的窗口。

Beilock校長認為,由於情緒對學生的最終表現力有相當的影響,教學生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支持學生的長續與韌性發展,是巴納德教育中的重要一環。

「不管日後從事何種工作,最重要的都是保持自己可以做到的自信感。」

*本文參考自:

Park, D., Ramirez, G., & Beilock, S. L. (2014). The Role of Expressive Writing in MathAnxiet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20,103-111..

Ramirez, G., & Beilock, S. L. (2011). Writing about Testing Worries Boosts ExamPerformance in the Classroom.Science, 331, 211-213.

Kraft & Pressman (2012). Grin and Bear It : The Influence of Manipulated Facial Expressionon the Stress Response.Psychological Science.

Gunderson, E.A., Park, D., Maloney, E.A., Beilock, S. L.,& Levine, S.C. (2018). Reciprocal relations among motivational frameworks, math anxiety, and math achievement in earlyelementary school.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19(1), 21-46

https://www.ted.com/talks/sian_leah_beilock_why_we_choke_under_pressure_and_how_to_avoid_it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choke/201211/when-math-hurts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choke/201212/when-you-screw-affirm-your-self-worth

撰寫:防塵

責編:翩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大英帝國的統治方式:移民政治
你真的快樂嗎?微笑抑鬱自助指南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