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話諾獎得主索恩:希望把和霍金創作的故事拍成電影

對話諾獎得主索恩:希望把和霍金創作的故事拍成電影


諾獎得主索恩

諾獎得主索恩


  劉佳

  [愛因斯坦在100年前預測了引力波,是由兩個黑洞在合併時產生的。引力波抵達美國LIGO天文台需要經歷13億光年。]


  對於因為發現引力波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基普·S。索恩(KipS.Thorne)來說,獲獎後最直接的一個變化是:他收到郵件的數量增加了3倍,也就是說,平均每天都要收到三封邀請函請他去講課。


  「現在我成為了一個學會說『不』的專家。」近日來到中國的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因為我必須要留下時間去做我的科研工作。」


  索恩常被拿來和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對比。雖然年齡相差較大,但他們都是理論物理學家,也都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還熱愛科幻。當第一財經記者問到他關於「謝耳朵」的問題時,他紅著臉,露出笑容。

  引力波賦予了人類一種探索宇宙的新方法。根據物理學原理,能夠從遙遠的宇宙傳播過來,同時能夠帶來遠方信息的波一共只有兩種:電磁波和引力波。前者源於400年前伽利略發明的小光學望遠鏡,並由此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基於電磁波的天文學誕生。而索恩和他的同事們三年前用引力波觀測到黑洞碰撞,開創了引力波天文學。


  千萬不要以為索恩是個嚴肅刻板的理論物理學家。幾年前,他還參與了經典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最初創意。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和前女友Linda創作了劇情梗概,之後有了諾蘭兄弟拍攝電影的故事。


  除了這些,他還和記者聊起了與好友霍金的往事。「我們聚在一起往往不是討論科學,而是談論生死與愛。我們還畢生同時研究同一個問題——能否時光穿梭?能否做出時光機?」


  重啟LIGO時間表:明年2月


  索恩出生於科研世家。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他4歲時,他的祖父對他說,「如果你能夠找到一個工作,幹起來就像玩兒一樣,那你就算是人生贏家了。」

  在13歲時,索恩讀了物理學家伽莫夫(GeorgeGamow)寫的《從一到無窮大》。在這本書里,伽莫夫畫過一個超立方體,它看上去像是兩個立方體,一個嵌在另一個裡面。「我發現它非常迷人,這給我帶來了許多影響,我因此愛上了物理。」


  索恩一路書寫學霸經歷,本科畢業後僅3年,就拿下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1967年,27歲的他成為加州理工學院副教授,開始研究引力波理論。


  「這個領域的未來太激動人心了。」1983年,索恩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韋斯(RainerWeiss)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羅納德·德雷弗(RonaldDrever)共同創建LIGO項目(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開創了引力波波形計算及數據分析的研究方向。索恩提出的一系列量子計量學理論概念,對於發現和解釋黑洞併合信號至關重要。


  諾貝爾大會這樣評價引力波的發現:「2015年9月14日,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探測到引力波。愛因斯坦在100年前預測了引力波,是由兩個黑洞在合併時產生的。引力波抵達美國LIGO天文台需要經歷13億光年。」


  這意味著,當引力波抵達地球時極其微弱。而LIGO作為引力波目前最為靈敏的觀測項目,由全世界20多個國家超過1000名科研工作者共同完成,並且實現了人類半個世紀的目標——探測引力波。

  探測到引力波的團隊值得一座諾貝爾獎,索恩說,只是這個獎「恰好」給到了他和韋斯、巴里什這三位科學家。


  從去年8月開始,LIGO暫停運行,開始進行新一輪調試升級。對於何時重啟,索恩對記者透露了時間表:預計2019年2月份左右。屆時,它的探測距離相當於過去的兩倍,探測的體積擴大8倍左右。


  索恩預計,重啟後的LIGO將更頻繁地看到黑洞與中子星發生碰撞,甚至於在螺旋環繞的過程當中,黑洞能夠撕裂中子星。


  他還期待看到超新星爆炸所產生的引力波。如果說能夠在銀河系或者是臨近星系發生超新星爆炸,LIGO將有望看到其產生的引力波以及中微子。

  不過這還需要一點兒運氣。超新星爆炸發生的概率大概是50年一遇,人類需要能夠探測50個星系才能夠確保觀測到這一現象。


  「目前來講這還很神秘,計算機還沒有能夠成功地模擬出來。我們也沒法參透其中的奧秘。」索恩說。


  在採訪過程中,索恩還多次提到了中國。他表示中國在天體物理方面的實力越來越強大,而且中國有大型的天文望遠鏡,這也是得力的研究工具。另外,中國在引力波探測等方面的前景也讓他感到興奮。


  他稱,在理論物理學界,中國也有很多才華橫溢的年輕理論物理學家。「我從原來供職的加州理工學院研究所退休後,接替我的就是來自於中國的一位理論物理學家,非常年輕。」


  賭贏霍金,但沒賭過「時光穿梭」


  除了理論物理學家,索恩還是經典科幻《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兼製片。


  多年前,他和前女友Linda一起創作了電影綱要,故事靈感來源於天體物理學中的黑洞、蟲洞及時間膨脹。此後,諾蘭兄弟拍成了電影,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


  電影中,索恩與特效團隊用一年多時間打造的黑洞卡岡都亞,是史上第一個依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製作的真實的黑洞影像。


  「能夠跟這些有才、有創意而又不是科學家的人去合作,共同奇思妙想,採用我本不具備的全新視角,這是我做科幻相關工作最開心的事。」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在他看來,科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工具,能夠去啟發大眾的科學觀。


  在現實中,蟲洞有可能真的存在嗎?這是索恩在做LIGO之前研究的重點。如果蟲洞確實存在,這將很有可能成為時間旅行的一個工具。


  「很遺憾,我們也不知道在宇宙當中是不是確實存在著蟲洞,但是很有可能物理學原理會阻止蟲洞的形成。蟲洞即使能夠形成,物理學原理也會導致其崩塌,使之不能夠帶任何的東西進行時間旅行。」他對記者說。


  這其實也是索恩和好友霍金畢生同時研究的一個問題——人類能不能時光穿梭?能否造出時光機?


  索恩和霍金的年齡相仿,二人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是好朋友,常常聚在一起聊人生、愛情,還經常就科學問題打賭。比如天鵝星座中的X1雙星是否包含一個黑洞,宇宙中是否有「裸奇點」存在??幾次打賭最後霍金都輸了。


  「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在這個事(時光穿梭)上打過賭。」索恩說,「因為我們不能確切地知道能不能造出來時光機,能不能時光穿梭,這要等搞透量子引力學後才能知道。」


  「如果人類想要延續下一個一百萬年,我們就必須大膽前行,涉足無前人所及之處。」去年11月,霍金曾向全人類發出倡告。如今,他已先行回到屬於他的那片星辰。而索恩還將帶領人們繼續「星際航程」。


  採訪快要結束,索恩對記者透露,他和霍金從未合著論文,但是曾一起創作過電影梗概,「希望這個梗概未來能拍成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哈佛"清理門戶"帶來的警示:不能讓"零容忍"淪為口號
投資人工智慧:自然語言處理得到回報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