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集體焦慮,歐洲人卻在享受慢生活?
作者簡介:安妮,自由撰稿人,留德理工科碩士研究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重點體驗中德兩國不同。
你對年齡的定義是什麼?你從什麼時候意識到或者覺得自己老了?現在國內的生活與工作節奏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焦慮,許多尚且年輕的社會中堅人士開始以老者自稱,保溫杯內泡枸杞。
打開手機一刷朋友圈,看到的是一個個秀房子,秀車子。假如沒有這幾樣新時代必備的物件,朋友圈的畫風就是愁對象,愁家裡催婚。甚至許多公眾號也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催生著更多的焦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國內一線城市日漸快節奏的工作方式讓人變得像一個永遠不能停止轉動的陀螺,抑鬱,焦慮,壓抑,前有通訊行業與地產行業兩位四十多歲的高管跳樓,後有若干三十多歲的IT工程師猝死。辛勤工作的人沒有足夠的節假日,沒有時間享受生活。
而且這一代的年輕人,剛到一定歲數就被逼著開始賺很多的錢,這樣你才能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買房子,當你有了房子就開始被催婚,結婚之後又催你生娃。
當你有了娃,又會被追問第二胎以及學區房的問題。緊接著是無窮無盡的中年危機以及各類社會問題。
好像人這一生就得保持高度緊張,就像一張弓始終被拉滿了弦。整個社會被分配得井然有序按部就班,我們按時來到這個世界,也要按時離開它。
有部著作叫《焦慮的中國人》,似乎中國人都在焦慮,每個人有每個人焦慮的原因。「焦慮」似乎正在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心理現象。
而遠在西方的歐洲人,生活方式與觀念卻與我國迥然不同。
在國外,年齡不再是限制人生的枷鎖,沒有什麼是你這個年紀必須做的事,沒有什麼是你這個年紀不能做的事。
甚至很多歐洲國家的法律規定:65歲以上的人才能稱之為老年人。然而即使這樣,仍然有很多八十來歲的外國老人進行登山、徒步旅行甚至極限運動。人生根本就是沒有極限的,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
我居住的街區生活著許多老人。很多適齡德國人已經不願意生小孩了,嚮往自由的生活態度與超高的國家福利,讓他們可以享受無憂無慮的人生。
年過古稀的老人畫著精緻的妝容,戴著深色羊毛氈帽,披著同款色系的羊毛披肩,慵懶地坐在花園、咖啡館愜意地曬太陽,或者坐在露天酒吧小酌,在眾目睽睽之下與同樣白髮斑駁的愛人相擁親吻。
三十好幾的年輕人背著運動雙肩包穿梭在校園的林蔭小道上,同學們並不在乎年齡這個問題,我就讀研究生的班級里很多外國同學都是本科畢業十多年以及結婚生子之後才來讀書的。
人們似乎把日子過得很慢,時間走得一點兒都不急,這跟我在國內看到的風景以及社會現狀完全不同。
《侏羅紀公園》里有句這樣的話:生命會找他自己的路。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就像眼前我所看到的景象,是我在上海工作兩年所從未看到過的。
記得有一次,我在柏林搬家的時候,拖著兩個大箱子出地鐵,因為地鐵有台階,箱子搬不動。正當我愣在一旁的時候,碰巧經過的路人主動停下來幫我搬箱子。
這一路我遇到許多好心的德國人,他們並沒有因為會耽誤自己的時間就放棄幫助他人,他們的生活不緊不慢充滿了熱情;超市收銀員會很開心地向客人問好;路邊經過的陌生人會主動為你讓路,街邊賣藝的流浪漢開心地牽著寵物狗唱歌,這就是德國首都的日常生活。
整個環境都很陽光,沒有一絲的戾氣,住宅區里人們爭相攀比的不是門庭的高度以及房子車子的大小和價格,他們比較的是誰家陽台的花草養得茂盛,養得最美麗,如果誰家的陽檯布置得最漂亮,就說明這家的女主人最賢惠。
德國的工作時間是周一到周五,超市販賣最遲到周六。德國人很注重家庭觀念,每周末一定是要與家人一起度過的,周日對於德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全家人一起享受生活,即使是朋友拜訪或者電話聯繫都是不可以的!
有人說:懂享受生活的是歐美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充滿競爭和壓力的是中國人。在國內,不僅是「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個字」,甚至連孩子們的世界都充滿著疲憊與心酸,家長們為了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讓他們的孩子上各式各樣的輔導班,此外還有許多藝術特長班,彷彿一個個馬上就要培養成未來的梵高、巴赫、貝多芬。
孩子的童年被壓榨,一個個心智早熟,天性和稜角早就被快餐式教育磨平了。而德國卻放任自由式教育,我一個德國老師的孩子只有四歲,卻精通三國語言,用她的話就是從生活中來教育孩子。這樣快樂長大,沒有壓力的孩子以後也一定是很優秀的人。
人生真的不要太急了,這樣歐洲的慢節奏生活在一定的程度上給社會很好的調節。一邊看著風景享受人生,一邊體驗不一樣的感覺。我們的社會在快速的腳步中偏向功利化,人們只是一味索取財富,人們都太忙了,忙著一切有利於滿足自己物質的事情。
願你能時刻能停下腳步,回首當初,不計較年紀大小與否,只要能做自己就好。
本文為移民幫原創,轉載請申請授權,違者必究!
※一周移民資訊:南澳試行低門檻創業簽證,紐西蘭銀蕨簽證開搶在即
※一周移民資訊:紐西蘭投資移民關停已闢謠,希臘將放寬資本管制
TAG:移民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