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艾弗森和姚明共用過的那把「劍」,後來怎麼樣了

艾弗森和姚明共用過的那把「劍」,後來怎麼樣了




有一個現象很奇特,越是「接地氣」的鞋子,越習慣起一個「籃筐之上」的名字……








比如

Black Top

,比如

Air Raid

,比如

Dunk Hoop

,還有我們今天要著重說的……




Above The Rim...






當年Reebok Black Top系列的宣傳廣告真是創意滿滿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籃球鞋領域的「外場鞋」概念變得越發模糊了。一方面,各大品牌從設計,宣傳和推廣的角度,對真正實打實「外場系列」的觀念和傾向性可謂不甚明確了。





原來的外場鞋,系列感和專屬性都很強






現在呢,很可能用一個菱形紙簽兒就搞定了




另一方面,隨著球鞋科技的發展,籃球鞋品類中對場地專屬性的體現,似乎更多是著眼在更為具體的——

不同材質,針對性設計,或者特殊版本上,

而不是像原來一樣,單獨開闢出一個「系列」來劃分。








比如上世紀90年代中期,Nike旗下那一撥普遍採用耐久度高的皮革材質,三重縫合鞋面,獨立包裹式鞋頭設計,以及DRC耐磨橡膠材質外底的籃球鞋,它們都歸屬於同一個系列——

NDESTRUKT










從外表酷似ACG鞋款的

Air NDESTRUKT

,到NBA的7屆籃板王Dennis Rodman代言的,大名鼎鼎的「歪勾」——

Air Shake NDESTRUKT

,再到Air Rattle NDESTRUKT和Air Roll NDESTRUKT這些同期的同系列作品……






那時,大家只要看到這個專屬的「齒輪」Logo,

NDESTRUKT——

這一名字拗口,風格粗獷的外場系列,以及其彪悍的特質,就能在鞋迷們意識里顯露無疑。





你會因為和很多鞋子擦肩而過後悔不迭,比如這雙專門為外場打造的Jordan Element




當年,這雙鞋的Quai54版本:Ruff n" Tuff,現在看依然是低調華麗的典範





儘管和鞋面「洞悉一切」的原版差別不小,但這雙鞋只是AJ 2010的「Outdoor」版本而已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儘管像Jordan Element,Air Jordan 2010 Outdoor,還有Zoom Kobe 4和Hyperfuse這種使用了更加耐磨的XDR大底的一眾鞋款,依然可以被注釋上「外場」的標籤。但「外場系列」這個概念,似乎不怎麼被提及了。







而從本世紀初開始,在籃球鞋領域標榜「外場」和「街頭」概念的成員里,有這樣一個名字肯定要提到——

Above The Rim

,簡稱

ATR

。還記得那雙分別出現在最靈活小個子Allen Iverson,和最穩健大個子——姚明腳上的

Reebok ATR Pump

么?





從廣告語上就能看出,Reebok ATR Pump是一款具備復古精神的新時代作品








2005年的時候,這雙鞋甚至取代了原本應該出現在丹佛全明星正賽上的Answer 8,而成了「答案」的全明星戰靴,並且伴隨AI拿下了生涯第二座,也是最後一座全明星賽MVP獎盃……沒錯,ATR Pump是一雙顏值,科技含量以及代言人量級,各個方面都相當不錯的球鞋。但之於整個Above The Rim系列,這雙ATR Pump卻多少有一些強弩之末,向晚餘暉,「只是近黃昏」的性質。







由於一些歷史原因,現在大多數知道ATR的人,總會把它和Reebok這個品牌聯繫起來,在深入點的也會覺得:ATR歸根結底不過就是Reebok品牌下面的一個從屬系列而已。但實際上,這種想法也對,也不對……因為早在Reebok推出第一雙Above The Rim系列鞋款之前,

Above The Rim

這個名字就已經出現在很多服飾,帽子,和街面廣告上了。事實上

,在還沒有成為Reebok旗下最「街范兒」球鞋系列的時候,ATR就已經存在了。








或者說,原本Above The Rim就是一個獨創、獨立的品牌。







Above The Rim

——意為:籃筐之上。從品牌名稱就很容易看出來,這是一個類似And1的專屬籃球裝備品牌。後者是「加罰」,前者代表

「滯空」

……都是籃球比賽,特別是街頭籃球比賽中最令人興奮的組成部分。





滯空和街頭,這種定位從Reebok收編Above The Rim早期代言人陣容就不難看出







這樣的品牌帶來的產品,自然也散發著濃濃的水泥場地的燥熱,以及肌肉間硬碰硬對抗的氣息。而事實上,不僅如此,Above The Rim這個品牌成立時間,還要早於後來大紅大紫了一番的And1。更早於那部由紐約說唱領軍人物之一的2Pac參演的同名電影——Above The Rim。










經查證,Above The Rim品牌成立於1988年到1989年間(也有種說法是更早的上世紀80年代),商標備案的時間為1989年年底。在那之後,品牌被准許設計經營籃球,及潮流類的服飾,球鞋,棒球帽,和運動款夾克等等商品。




當時Above The Rim的品牌Logo,還不是後來認知度更高的那個「利劍形」ATR Logo。而是這樣一個相對簡單直接的,呈俯看籃筐視角的圖案,周圍的文字也是品牌全稱:

Above The Rim Hoop Wear





成立初期,Above The Rim竟然還被授權給北卡出過周邊服飾?!現在看似乎是不可思議的







作為小眾到極致的街頭籃球裝備品牌,像And1那樣憑藉順應潮流,又不失個性的Mixtape視頻,和一飛衝天的「救世主」Vince Carter而一鳴驚人的畢竟是少數。而Above The Rim在存活之道上,走了另外一條路,那就是依託大品牌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產品水準。




這樣的意願,更是和素來都有心在「外場籃球鞋系列」上逆襲幾大競爭品牌的Reebok一拍即合。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一些特定的Reebok產品上,就已經能看到Above The Rim的復古Logo了,只不過Logo下方原本的Hoop Wear字樣,被新金主的大名Reebok所取代。對於一個獨立品牌來說,多少有些寄人籬下之感。







而說起這樣的收購,在Sneaker界並不是個例。2005年至2008年期間,Nike曾一度將創立於上世紀20年代末的加拿大冰球裝備品牌

Bauer Hockey

收購,並將其闢為旗下的冰球裝備產品線

Nike Bauer







也是在2005年,Reebok和Nike的老對手adidas,也將高爾夫球裝備領域赫赫有名的TaylorMade「收編」,成立了

TaylorMade-adidas Golf

產品線,直到去年雙方才又分道揚鑣……





Reebok Pump Above The Rim有點兒品牌另一款經典Avant Guard的即視感




和它們相比,Reebok將Above The Rim招致麾下無疑就是小Case了。說回產品,這一時期的Above The Rim系列鞋款,從設計到科技加持,再到鞋面上佔主導的「C位商標」,基本上呈現的都還是純正的Reebok風格,視頻廣告走得也是Reebok比較擅長的「情節取勝」路線。





早期Above The Rim系列產品的電視廣告,比你想像中的要人文的多




雖然和同時期Reebok另一大外場系列Black Top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諸如

Reebok Pump Above The Rim

,Reebok Above The Rim Skills,以及經典的Reebok D-Factor這些款式,都無不憑藉其拉風的外觀,和上乘的性能、做工而紅極一時。正是從那時開始,Above The Rim和Reebok這兩個概念才被牢牢地鎖定在了一起。







實際上現在來看,收購Above The Rim這樣的小品牌,無論對Reebok還是Above The Rim Hoop Wear自身來說,都是一招好棋。在這樣的「託管」下,小品牌被更多人知曉,而大品牌也多了一條全新的產品線,雙贏。





從這張海報右下角便可以看出,ATR系列在Reebok的位置曾不遜於AI的簽名鞋系列




但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Reebok的ATR系列的鼎盛時期,或者說真正讓Above The Rim被更多受眾接受喜愛的時期,是本世紀初,這一系列鞋款各個方面都展現出自身獨特的街頭個性期間。







2001年前後,Reebok開始更多地用簡稱

ATR

,而不是之前的Above The Rim來推廣這一系列。於是,大家後來喜聞樂見的那個「利劍」形狀的Logo應運而生。更讓人感到驚喜的是,之後若干年這一系列的籃球鞋以及相關服飾裝備,在設計和廣告宣傳等諸多方面,都如被繆斯女神點撥了一般,相當驚艷。







這個曾經「放不開手腳」的系列,在這一時期彷彿解開了所有者——Reebok給予它的束縛,在各檔產品上都更加突出ATR系列概念本身,和源自小眾街牌的叛逆屬性,而弱化了Reebok的特徵。







事實上,這樣一種「解放天性」的做法,反而起到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再加上比當時各品牌主流高端鞋款要親民許多的價位,以及Reebok旗下眾多NBA一線球星的代言……ATR系列籃球鞋一時間收到了極好的市場反饋,和Reebok其他主打籃球鞋相比,甚至大有反客為主之勢。




同樣都是街頭小眾品牌,

如果And1的成功可以歸結為「返璞歸真」和「貴人相助」;那麼ATR的崛起,基本上可以用「韜光養晦」後的「劍走偏鋒」來形容了。







不過事實證明,屬於它們的盛世華彩都是暫時的。2005年,隨著Reebok自身在籃球鞋市場上漸漸乏力,直至被adidas吞併。唇亡齒寒,ATR這把旗下「利刃」也愈發被邊緣化,這就是前面所說的,Iverson和姚明在2005年丹佛全明星賽上,雙雙上腳Reebok ATR Pump出戰,可以看作ATR系列最後輝煌的原因。翌年,在姚明作為東道主於休斯頓全明星賽上穿著Reebok ATR Thunder亮相後,ATR系列便和全明星正賽再無瓜葛。







之後,離開了Reebok「託管」的ATR,再次回歸到初始狀態,他們用一系列新的品牌Logo,來向自己初出茅廬時的青蔥歲月致敬。








2011年前後,它們甚至還有過一次觸底反彈,簽約了包括當時在活塞隊效力,之後也在我國CBA廣東宏遠打過球的小後衛——來自芝加哥的街球王「顫慄者」

Will Bynum

,曾經的高中生球員Martell Webster,以及街球界大神——綽號「Homicide」的Corey Williams在內的幾位頗具實力的代言人。







只不過,一切早已時移世易,失去了大品牌的「保駕護航」,服飾上依舊是粗獷的街頭風,原創籃球鞋方面更是毫無亮點可言,這致使Above The Rim的這次「回馬槍」,很快便被硝煙瀰漫的大品牌競爭吞噬了。








再後來,Above The Rim開始更多地涉足本土化的社區比賽和公益活動。當然,這也是曾經輝煌的And1在家道中落後的常規操作。不過換個角度想,這些品牌原本就來自街頭,在經歷過一番夢幻般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後,又回到社區,做一些對普通的草根籃球愛好者有益的事情,可能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夠贏得人們尊重和讚許的輪迴吧。






最後,讓我們再細說從頭。列出令筆者個人印象最深刻的12位ATR系列代言人,和12款具備代表性的Reebok ATR系列鞋款,權當收尾吧。還是要說:




排名不分先後,看看就好。且只為

一家之言,個人看法。若覺缺漏,實屬正常。雖多岐為貴,但如有契合,榮幸之至。





ATR系列球鞋代言人Top 12 


Dennis Rodman(1993)






Steve Smith, Shawn Kemp & Dominique Wilkins(1994)





Steve Francis(2003)





Jason Richardson(2003)





Baron Davis(2004)





Kenyon Martin(2004)





姚明(2004)






Allen Iverson(2005)





Jason Terry(2008)






Will Bynum(2011)






Reebok ATR系列代表鞋款Top 12 




Reebok Pump Above The Rim





Reebok Pump D-Time





Reebok D-Factor





Reebok Pump Vertical I





Reebok Pump Vertical II




Reebok ATR Reload





Reebok ATR Coast2Coast





Reebok ATR Vertical





Reebok ATR Flare





Reebok ATR Pump





Reebok ATR Talkin" Krazy





Reebok ATR Pump Thunder









謹以此篇,


致敬生於街頭,隱於街頭的

Above The Rim

……


此刻看推送的你,


是否也有著屬於Reebok ATR系列鞋款的一些難忘記憶呢?


歡迎在評論中和我們分享。








今年最令人期待的聯名鞋,「鞋王」已經上腳了





中國Sneakerhead歧視指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7SNEAKER 的精彩文章:

潮流教父藤原浩原來也是資深吃貨?
Off-White SS19 大秀剛走完,Virgil Abloh 再次陷入抄襲風波

TAG:L7SNEAK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