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安、慈禧的矛盾衝突與慈安猝死之謎

慈安、慈禧的矛盾衝突與慈安猝死之謎

咸豐死後,慈安和慈禧合謀,除掉端、肅集團,從此開始了兩宮太后比肩垂簾聽政、共同治理朝政的局面。在這種局面形成的初期,由於慈安的淡泊且疏於心機,對慈禧「悉以權讓之」,故而維持了兩宮的和平共處,兩宮甚至還以各自的優勢,在朝政的處理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孝貞(慈安)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孝欽(慈禧)優於才,而判閱奏章,裁決庶務,及召對時諮訪利弊,悉中寂要」。

慈安、慈禧的矛盾衝突與慈安猝死之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兩宮合作的好景不長,時間一久,矛盾和衝突接踵而至。

起初,慈禧並沒有把「見大臣,吶吶如不出諸口」的慈安放在眼裡,不久,慈禧逐漸地感到了來自慈安的威脅。因為慈安平日里雖木訥如無識見者,但凡遇軍國大計所關,及用人之尤重大者,往往表現得很有主見,且出手不凡,「偶行一事,人皆額手稱頌」。平常慈安對慈禧雖然時有忍讓之舉,但由於她對慈禧的攬權專橫、違背祖制的跋扈行為早有不滿,故而在關鍵時刻卻堅決不做讓步。

慈安、慈禧的矛盾衝突與慈安猝死之謎

慈安太后

同治年間,慈安和奕訢借山東巡撫丁寶楨之刀殺掉慈禧寵監安得海之舉即是明證。這件事使慈禧第一次嘗到了慈安的厲害,從而也激化了兩宮之間的矛盾。

光緒六年(1880)的陵寢風波,使兩宮的關係進一步惡化。這一年,兩宮攜光緒前往東陵致祭。在祭祀咸豐陵寢時,慈安不肯與慈禧比肩而立,欲居慈禧之首。提出的理由是,慈禧在咸豐在世時,不過為一妃嬪,慈禧是在咸豐賓天后因兒子做了皇帝才封為太后的。咸豐在世時,慈禧既為妃嬪,那麼根據禮儀規定,在祭祀時自當居旁稍下,而自己則是在咸豐二年(1852)即已正式冊立為皇后,自當居於首位,自己左次尊貴之位,則應空出來,作為咸豐即位前已死去的孝德皇后之位。

慈安、慈禧的矛盾衝突與慈安猝死之謎

恭親王奕訢

慈安於咸豐陵寢之地,突然挑起慈禧深深忌諱的名位爭端,大出慈禧所料。慈禧深信這不是懦弱的慈安的主意,定是恭親王奕訢為其出謀劃策。事關名份和地位,慈禧堅決不肯退讓。最後還是慈安讓了步,這場風波才平息。

慈安、慈禧的矛盾衝突與慈安猝死之謎

清定陵

陵寢風波是兩宮的一次正面衝突,從此兩宮紛爭不斷,慈禧對慈安的不滿更加強烈。其間,小皇帝光緒對慈安的親昵更使慈禧不安。慈禧為人嚴厲,慈安為人平和慈祥,慈安因而曾贏得慈禧親生兒子載淳的愛戴,載淳親近慈安甚於自己的母親,過去已經引起過慈禧的不快和不安。誰料想,光緒入宮後,與昔日同樣的情景又在宮內重演。光緒在宮中逐漸長大,面對宮中兩位太后,他也不懂得平分感情,只是憑其直覺親近慈安,無意中卻冷落了慈禧。他常往慈安住處跑,立時慈安宮中飄出母子相得的歡聲笑語。對這種情景,慈禧內心本已不快,這時又有太監背地裡大進讒言,說是慈安背地裡教皇帝與慈禧作對。慈禧聽信讒言,與慈安的矛盾更加不可調和。

慈安、慈禧的矛盾衝突與慈安猝死之謎

慈禧太后


光緒七年(1881)三月十日,慈安猝死宮中,年僅45歲。慈安平常「體氣素稱強健」,再加上慈安日益不見容於慈禧,於是,關於慈安的死因,便有了諸多傳說。

這些傳說,無非是搜羅慈安死時的種種疑點,加以演繹、推理、誇大。如慈安死前「未聞傳太醫」,慈安死去後,慈禧立即傳令樞府及其親屬諸人到慈安的寢宮,略經「瞻視」就匆匆忙忙「小殮」了遺體等等。根據這些疑點,在一些私家筆記、野史傳聞中,言之鑿鑿,敘說了這樣一個情節完整的故事。謂一天慈安、慈禧坐談時,慈安覺腹中微飢,慈禧令侍者奉餌餅一盒進,慈安覺得很好吃,向慈禧發問:這點心好像不是御膳房所制。慈禧答稱:這是我的弟媳所饋之物,姐姐如若喜歡,明天我叫她再送一份來。過了一兩天,慈安果然得到數盒慈禧遣人送來的點心。花色味道和前天所食一樣。慈安取食了一兩枚,頓時即感腹中不適。過了不久,慈安就死了。

慈安、慈禧的矛盾衝突與慈安猝死之謎

這則故事,根據慈安死時的種種疑點和慈禧向來的為人之道,似有某些合理之處,但終究沒有確鑿的佐證,不能成為定論。不管慈安是怎麼死的,有一個事實是確實無疑的,那就是從慈安去世的那天開始,慈禧開始了她期望已久的一人獨尊、獨攬大權的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鄧海春 的精彩文章:

也先的大汗之夢(五):蒙古帝國因也先之死再次陷入混亂
達延汗中興(三):賢妻攝政 開創大業 專橫跋扈的太師被滅

TAG:鄧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