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呂端:小事不要計較,大事不能糊塗

呂端:小事不要計較,大事不能糊塗

北宋大臣呂端因為「大事不糊塗」而名留史冊。要說呂端,在當時一些人眼裡是一個好好先生,將他視作信奉「難得糊塗」的太平官,理由無非是呂端不熱衷在朝廷上高談闊論,不熱衷計較個人得失,有一點「不合時宜」。然而,宋太宗卻獨具慧眼,稱「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大膽起用呂端為相,而呂端也不負厚望,辦事持重穩當,逐漸得到各方好評。

//大事上絕不糊塗//

呂端對小事雖然糊塗,但只要遇到軍國大事,他就會以嚴肅認真、敏銳縝密的態度對待。

當時党項人李繼遷屢次進犯北宋邊界,有一回李繼遷的至親被宋軍捉獲,樞密副使寇準認為應當殺掉李繼遷的至親以達到震懾敵人的目的。呂端本來不知此事,但他大概是從寇準的神色中得知他一定有要事相瞞,便正色說道:「邊鄙常事,端不必與知;若軍國大計,端備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寇準告訴呂端此事後,呂端認為茲事體大,不可輕忽,是否殺一個叛軍首領的至親,對接下來國家執行平叛政策會起到不可估量的影響。呂端不贊同寇準的處理意見,告訴他自己過幾天會就此事向太宗上奏。

過幾天,呂端覲見太宗,以歷史上的典故規勸太宗處理此事宜以攻心為上,他說:「今日殺之,明繼遷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結怨讎(chóu,用法與仇相同),愈堅其叛心爾。」殺掉叛軍首領的至親只能逞一時之快,收服叛軍的人心才是長遠之策,孰輕孰重,不可不慎。他建議將李繼遷的至親安置在延州(今陝西延安),並且予以優待,這樣李繼遷雖然不能立即投降,但血濃於水的親情「終可以系其心」。太宗聽了呂端的建議,經過反覆思考後表示同意,在後期平叛過程中,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大事上,呂端能與自己的同僚寇準坦誠相待,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不在乎對方是否讓自己失掉了「面子」。對於呂端而言,糊塗是看透個人榮辱的恬淡胸懷,不糊塗才是對國家負責任的態度。

//個人小事上不計較//

呂端的不糊塗,不但表現在他的擔當上,也體現在自律上。

呂端曾到地方擔任基層官員,商州(今陝西商洛)、蔡州(今河南汝南)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蹤跡。呂端任蔡州知州時,並沒有因為貶官至此而意志消沉、自暴自棄,相反他迎難而上,做出了一番事業,很受百姓愛戴。離任時,蔡州官民上奏請求上級能讓呂端留任。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曾以「君德賴以培養,生民賴以滋息,社稷賴以鎮定,此忠厚之臣也」來評價呂端等人。

呂端對自己和家人的約束是十分嚴格的。史料記載呂端很有器量,雖然仕途坎坷,但絕不計較個人得失,「未嘗以得喪介懷」,而且呂端「平居不蓄資產」,呂端擔任宰相後,也「以清凈簡易為務」。

作為一位位高權重的官員,呂端不僅沒有用自己的地位與權力謀取不正當的利益,並且他還「輕財好施」,曾接濟去世同僚的孤弱妻兒。或許正是因為呂端「不計較」「平居不蓄資產」,沒有為後代留下可觀的財富,他的兒子要結婚,拿不出彩禮,只得將其住宅抵押,後來真宗念其貧寒,出錢將住宅贖回了。

從這一點來看,普通人可能確實覺得呂端連後輩兒孫都不考慮,真有一點糊塗了。可是縱觀歷史,因父母祖輩有權有勢橫行無忌,最終落得悲慘下場者,有幾個能如呂端的兒子那樣,活得平淡卻坦蕩呢?

呂端糊塗嗎?其實呂端一點也不糊塗,相反他少有計較,是生活中的「明白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呆若木雞」是褒是貶
到故宮看什麼?那些不可忽略的故宮細節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