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30歲未婚女辭職留英一年自白:得到還是失去?

30歲未婚女辭職留英一年自白:得到還是失去?




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英倫大叔



微信ID: UK07788915668


文:竄行者


在30歲的人生邊上,我在英國落葉滿地時節,結束我的留學生活,收拾行囊,開啟了我人生的新旅程。


這一周,英國全境大降溫,我搓搓手,感慨四季輪迴。一年留學的日子忽而過去,夥伴們各個都已啟程回國了。






要問我這一年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是看過的無數風景嗎?是提高的英語水平嗎?是認識的無數有趣的小夥伴嗎?是堅定了自己的國際新聞理想嗎?是找到了轉型之路嗎?



都不是。

對我而言,是心態。




「1」30歲的人生轉型之困 






我是工作了6年,在即將奔三的年齡,決定辭去國內媒體的工作,並把所有積蓄都投資在自己身上,出國留學了。




這個決定不能說不糾結,30歲的女性,在國內大多數人眼裡,要不是有自己的事業在打拚,要不就得家庭穩定,不然就會被說,你看看,誰誰誰,都二胎了。結果,我兩者都沒有,既沒有看得到發展的事業,也沒有家庭,所幸,幸運也在此。




在傳統媒體急速走下坡的一年裡,我身邊媒體圈的同事們個個都很焦慮,或選擇離職轉型,或選擇互聯網,或原地掙扎。



之前在都市報工作的我,生活和工作基本沒有分界線,三餐更是從來沒有準點過,每天接受最新的社會資訊,憑著新聞的敏感度,去粗取精,發現線索,採訪,報道,寫稿,編輯,網報搶發……如果有突發,記者們更是一整天都在路上,說破嘴皮,大腦高速運轉,得又快又好,因為一切都來不及等待。




留下還是離開?



我是一個經常反思「意義」的人,工作5年,是一個坎,時間久了,一旦工作開始重複,我就會慌,想要急於通過外在的改變,來激發內心熱情,去年就到了這樣的時刻,我急迫想從新聞圈出走,想喘口氣,留學對我是一個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




在30歲邊上,我給了自己一個改變,留學算是我的突圍。只要能承受最壞的打算——回來後一無所有,重新開始,我便義無反顧離開。




因此,2017年到2018年,這一年的留學時光對我而言十分珍貴。我告訴自己,除了這一年在英國卡迪夫大學-國際新聞紀錄片學習外,還要在這一年想清楚我接下來的發展之路。轉型?讀博?抑或其他。







內心帶著許多問號,我收拾簡單的行囊,在一個下雨的傍晚,落地英國,在沒有任何朋友的國度,開始了為期一年的留學生活。




「2」用一年記錄一棵樹






轉眼2018年7月,我搬出了英國卡迪夫的家,那是我在英國住了整整一年的地方。不知不覺,家門口那棵樹,被我拍了一個春夏秋冬。







去年7月1號住進63號,這棵樹正披著綠裝,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拉開窗帘,看天空是陰是晴,首先躍入眼帘的總是這棵樹,時而清掃的垃圾車路過,時而附近的居民路過,時而小車開過,時而孩子奔跑過,時而海鷗停留過,時而飛機飛過。




這裡的空氣是靜謐的,似乎感覺不到城市的變化,夏天的白晝無盡,晚上10點還像三四點的樣兒。與我之前快節奏的日子截然不同。




於是我默默開始記錄這棵樹的變化,把這個想法記在心裡,就真的這麼做了,隔一陣子拍一張。直到前幾天,翻看一整年拍的照片,發現竟然不同季節都拍了它,特別是秋到冬的變化,一場秋風,一場涼,葉子一天天被吹黃,直到黃得徹底,就開始飄落葉了,隔兩天露眼就能識別出葉片數量的差異。




和攝影記者分享照片,朋友對我說,忙碌的他,現在攝影都是為了工作,沒能好好感受鏡頭裡的事物,就已經咔嚓下去,趕忙去下一個現場,已經難有單純享受拍攝記錄的喜悅了,有的只有技巧和直覺,少了心動。




30歲真是一種尷尬的存在,少了20歲的激情,也缺乏40歲的沉澱。




2017年7月 初夏




2017年8月 盛夏





2017年9月初秋





2017年10月初 秋分





2017年10中旬 秋雨





2017年10月下旬 霜降





2017年11月初冬





2017年11月中旬 冬至 





2017年12月 小寒





2018年1月 大寒





2018年2月 小雪





2018年3月初 大雪





2018年3月下旬 寒冬





2018年4月 早春





2018年4月底 春風





2018年5月 初夏





這一張張的照片,串聯起我在英國的這一年時光,留學時光里,被一個個有趣的人和難忘的故事填滿,我經歷了許多留學生都會經歷的一切。

我重新喚醒了好奇心,像孩子一樣去觀察




變化盡在不知不覺中,時間的力量無比強大,溫柔地暗示著我。




要問這一年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見聞上,新聞專業上的收穫,都比不過心態心境的改變。




在這樣的點滴里,我感受到自己心態一點點變得慢下來。




這種慢是不急不躁的慢,感受當下的慢。




慢下來,更能用眼和用心,能咀嚼能沉澱能吸納;




慢下來,生活學習反而效率更高了,更能投入了;




慢下來,更能理解過去的人事,心態更開放了;




慢下來,看到了真實的自己。




「3」 慢與快之間







沒有經歷,就沒有對比。




這一年,國內的節奏正相反——快,更快。




這一年,每當和專業導師,或者朋友,參與話題探討,或者會議,聊到中國,都會提到「中國速度」。




我們經濟飛速發展,科技突飛猛進,生活節奏也在加快,

越來越快的我們,其實越來越等不起。




包括大齡未婚女青年的愛情。




我記得曾在某個春節為報社寫過一個專題故事《你媽逼你結婚了嗎?》,寫的儘是身邊的例子,也包括自己的一地雞毛。




一年過來,和我同齡的國內女朋友們抗不住壓力,紛紛開始相親,急於把自己在30歲之前,嫁出去。因為外在不斷告訴你一個聲音:你再等下去,以後碰到的人比這個還不如呢。




結了婚的,扛不住催促,生了一胎,頂不住催促,又生了二胎。




但我在留學認識了不少和我同齡的外國女生,在國內看來,都是所謂的大齡未婚女青年們。她們身上仍保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好奇心




她們仍舊對生活,對世界抱有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欲。學習得時候比誰都努力,玩耍比誰都瘋狂,對工作和生活也有著自己規劃,

你在她們身上看不到國內30歲人身上的那種焦慮感,焦慮是當代獨屬於國內中年人的辭彙。




她們享受著單身,愛情來,自然歡喜,沒來,繼續好好愛自己。




這樣的生活姿態,才是健康的。




這樣的姿態,也感染著我。




「4」學會等待




不得不說,英國真是一個全民習慣「等」的國度,這在國內人看來可以說是無法忍耐的「低效」。大概是老齡化國家的緣故,老年人多的是時間。人們不緊不慢,悠然自得,在酒吧看球,喝一整天的啤酒。整大片,整大片的草地,幾隻狗,零星個人,偶爾騎著單車叮鈴一聲從身邊騎過。




不僅如此,他們的教育,可以說是學會等待的教育。英國的素質教育是走在世界前列的,那麼威爾士的素質教育則是走上英國前列的,等待孩子這朵花兒慢慢盛開,他們有的是耐心。







除了倫敦外,在被稱之為「村」的城市生活,我的生活節奏不自覺得慢下來。少了嘈雜,少了擁擠,少了追趕,少了手機,人與人沒有那麼緊密的聯繫,保持適當的距離,優雅得體,隨口的sorry和thanks,相安無事。







節奏慢了,首先帶來神經的放鬆,似乎沒有什麼是那麼急不可耐的,有什麼比享受完這一杯啤酒更重要的呢?




周末的午後,陽光正好,四點,除了中超,市中心的超市,餐館等都不再營業了。有什麼比享受假期更重要的呢?




工作日,傍晚5點一到,辦公室的電話郵件,再也無人回應,有什麼比「work harder,play harder」更明智的呢?




我曾在市中心廣場遇見一個餵養鴿子的中東大叔,大叔只會說阿拉伯語,能說的英語只有Hello、thanks、googbye。




他大抵生活無所事事吧,從去年10月開始,每天都拎著一袋雜糧,坐在小廣場靠椅上喂鴿子。鴿子們非他所養,漸漸跟他熟了,紛紛圍在他身邊。




我在他對面坐著,看著他竟出神了,周末坐飛機到歐洲喂鴿子日子,聽起來很令人羨慕,可這就是這位大叔的日常,當然這樣日日的閑適對年輕人沒有適用性。




但是至少,他們讓我們知道,

在不斷趕路的時候,可以適當停一停,吹吹風風,欣賞一朵花兒開,然後從容行走,面帶微笑。




「5」這樣的快是否正確?







昨天看到朋友推了一個帖子,一個創業老闆擔心:




現在的年輕人只會加班,不懂下班。在首都望京,這裡是互聯網公司加班的重災區,剛上班那會,每晚都很積極的加班到凌晨,想不到好的方案,和一組同事抱著電腦,悶在會議室,等待一個靈光乍現。




但大部分時候,工作不會有太明確的進展。還會拍張燈火通明的望京,在朋友圈打卡:凌晨一點的望京!比我有能力的人,還比我努力,我有什麼資格休息。




年輕人在職場,除了比誰能拼,除了加班,我們還能怎麼做呢?就算每天加班,

年輕人每個月依然一無所剩,買不起房子的依然買不起房子

,這大抵就是現在國內上班族的工作現狀,哪怕是幾線的小城市年輕人,也難逃如此,

大環境的能量反應,就像黑洞一樣,吸著你,慢慢腐蝕著你。

這是其他國度不同發展階段的人們無法理解的節奏。




我身邊海外碩士生們的日子,過得相對是很滋潤的,在最年輕的年紀(大多數本科畢業的年紀),忙碌一陣,總能迎來一個短假,拿著申根簽,滿歐洲的玩,在短暫的一年留學生涯里,儘可能多的遊歷,是大家所能想到最大程度享用這一年的好方式。




周末飛個巴黎,機票不到200塊人民幣。




但是,博士生相比是更苦逼的,他們承受著強大的研究壓力,長時間異鄉生活的孤獨,和外界對他們的期待和眼光,別人眼裡的華麗,是他們難以承受之重。




多數的中國海外博士生,忙於科研,他們不太習慣給自己放假,特別是理工科,同一個辦公室,你還在拼,我怎麼能提早走呢?這種效應,就像不懂下班的上班族一樣,難怪會有外國導師強迫中國博士放假的事情。




因為,在他們眼裡,放假就像上班一樣是義務,會工作,也得會放假,

你的勤奮加班熬夜,未必會被老闆讚揚。

不過也有海外的中國博導,把國內的那一套帶出來的,不願意自己的中國博士生常休假。導致有的中國博士生放個假,還得小心翼翼,生怕得罪老師。




在博士生裡面,最能加班的就是中國學生了,夜晚辦公室還亮燈的,你一看,不是中國學生就是黑白顛倒快沒法按時畢業的非洲中東學生。而歐美國家的學生,你是看不到他們加班的,傍晚5點後,就不見他們的身影。




這些都是我身邊的例子,時間長了,我就開始想一個問題——




這樣的快是否正確?




就我自己來說,這一年慢下來的日子裡,我退去國內工作時原本短平快的日子,生活中多了些凝望,發獃,深思,漫步,可以靜靜聽一會鳥鳴,枕著雨聲安寧入夢。




和遠方的家人和朋友也因為地理的距離,心變得更近。距離拉開了,很多原本繁瑣事煩心事也遠離了。人心靜下來,便生出些創造力和感受力。這樣的閑適,是我內心一直所渴望的,我沒有喜出望外,多的是意料之中的歡愉。




慢,不是拖延,不是無所事事,是不急於求成,不急功近利,不急不躁,關注生活和健康,享受自然和美食,以及不同文化碰撞的同時,平衡好學習,情感和工作。




對我而言,這樣的慢是恩賜。




人吶,終歸是很難抵抗得了周遭壞境的,在奮鬥的年齡,誰不是被追著向前跑呢?我也將有要回國的一天,日漸老去的父母在等著我孝順,但這種慢的心境,足以幫我找回我自己,面對回國後的雞毛一地,在我和同齡人一樣的原軌道的生活中gap出一年來,於我是一件幸運的事。




在這樣的慢生活里,未來的生活讓我愈清晰可追。




這樣的30歲,我也更多了從容和自信。




小投票:




這樣的30歲,如果讓你重新來過,你會怎麼選?







歡迎關注最懂英國的微信號


「英國大家談」(ukdajiatan)


— The End —


本文授權轉載自英倫大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

閱讀原文

」,任意輸入關鍵詞


搜索你想要看的各種英國好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大家談 的精彩文章:

中國男子化妝成風驚動外媒,竟撩倒一片外國妹子
嫁入歐洲王室指南,看完誰還不是前程似錦

TAG:英國大家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