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實現L5自動駕駛?矽谷中關村創新生態面臨大洗牌
新智元報道
作者:克雷格
【新智元導讀】中關村園區成立三十周年,近年來對AI投入不斷增加,支持自動駕駛發展。自動駕駛還有多久能實現L5?在2018中關村論壇「自動駕駛的未來」圓桌環節上,新智元創始人兼CEO楊靜同與會嘉賓探討了自動駕駛領域的熱門趨勢。
從「中國矽谷」到「中關村」,中關村用了四十年時間。
1978年,物理學家陳春先到矽谷考察產學研結合的案例後,回到北京提出在中關村建立「中國的矽谷」。
今年,「中國矽谷」提出四十年,中關村園區成立三十周年。在中關村一代又一代企業家和創業者努力下,「中國矽谷」平均每天誕生科技型企業9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2萬家,不停向矽谷追趕,中關村正一步步從「中國矽谷」成長為「世界的中關村」。
AI浪潮之下,中關村也成為中國自動駕駛的巨型孵化器,規划了中關村順義園6公里開放道路無人駕駛示範應用,支持百度、滴滴等企業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在技術爆發、政策扶持之下,自動駕駛還有多久能實現L5?
11月2日,在中關村發展集團主辦的2018中關村論壇創新企業家分論壇上,中關村管委會黨組副書記、主任翟立新做論壇致辭,新智元創始人兼CEO楊靜女士主持「自動駕駛的未來」圓桌討論,美國灣區委員會首席全球業務拓展官戴爾·克里斯坦森(Del Christensen)、SOSV合伙人鄧肯·特納(Duncan Turner)、 Innovusion Holdings首席執行官鮑君威、北京奧特貝睿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彭永勝、馭勢科技(UISEE)首席生態創新官邱巍作為論壇嘉賓參與討論。
以下為論壇精要。
中關村企業家有三大特質,全國一半的AI企業跟中關村有聯繫
中關村建園三十年,企業家也經歷了一代又一代。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第一批民營企業家就誕生於中關村,陳春先等從中科院走出來的科學家突破了高校的圍牆,創辦了首批民營科技企業。接下來,柳傳志、王選、李彥宏、雷軍等一大批企業家先後走上了中關村的舞台。
中關村管委會黨組副書記、主任翟立新在論壇致辭中總結出中關村企業家的三大特質:
1、中關村企業家往往有科技背景。很多企業家是從科研機構、海外歸來,他們對科技創新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具備了把握科技發展的脈搏,跟得上時代進步腳步。
2、中關村企業傢具有合作精神。中關村的底色是科學,科學家、投資人、企業家能夠緊密合作,良好的創新的生態,從而加速的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創造市場價值。
3、中關村企業家有互助精神。一些成功的企業家轉型為天使投資,不斷地幫助企業投資。現在,中關村形成了非常好的大手拉小手的傳統機制,聯想系、小米系、百度系等一些生態圈已經形成。
翟立新指出,中國人工智慧企業和中關村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包括上海、深圳等地方的企業家,很多是從中關村走出去的。
為了支持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去年中關村管委會出台了國內首個支持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地方性產業政策,提出「5566」重點布局,即突破五類關鍵核心技術、建設五大開放創新平台、開展六項行業應用示範、實施六類政策,全力構建全球頂尖的產業生態。
北京成高速增長科技中心,若干領域領跑全球創新
今年7月,CB Insights發布《全球科技中心報告》,北京被評為高速成長的科技中心,北京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新動能正加快成長。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許強在2018中關村論壇介紹,推進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已經取得積極成效。一是國家重大創新戰略加快落地;二是「三城一區」加速推進;三是深化全面創新改革邁出新步伐;四是集聚培養頂尖人才注入新活力;五是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許強
北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取得了一批重大標誌性原創成果: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研製成功碳基光電集成電路、「深度學習」神經網路處理器晶元等,在若干領域開始成為全球創新的並跑者甚至領跑者,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2018中關村論壇」首次設置知識產權主題,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總經理宣鴻為活動致辭,他提到,中關村作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從2003年10月成為中國首家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知識產權制度示範園區以來,中關村高質量專利的發展情況,在知識產權制度創新、政策創新、工作創新方面發揮積極的示範引領作用。
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總經理宣鴻
宣鴻表示,中關村發展集團作為北京創新生態的集成服務商和市場化平台,積極擔負使命,致力於培育發展知識產權業務,創新知識產權服務,聯合社會各方面創新主體,助力北京打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和創新環境。
L5級自動駕駛衝擊2025?技術可以達到,但是需要整個社會的變革
自動駕駛是AI領域的一顆皇冠明珠,目前,傳統車企、互聯網公司以及新興創業公司都在投入自動駕駛研發。在「自動駕駛的未來」圓桌環節上,楊靜同與會嘉賓探討了自動駕駛領域的熱門趨勢。
楊靜:全球互聯網公司和主機廠都在全力研發自動駕駛,各位專家認為自動駕駛將會在哪一年全面實現?未來兩年在技術和商業上將處於哪個發展階段?現在,對實現L5自動駕駛的說法有多種,包括10年、5年都有,各位能否預測一下,我們什麼時候會看到L5級自動駕駛汽車?
戴爾·克里斯坦森:至少要等10年才能實現自動駕駛,一些企業甚至希望今年年底實現銷售自動駕駛車。可能在明年,不僅是加州,在中國會有自動駕駛車。
鄧肯·特納: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存在多年,不是新技術,關鍵在於公眾態度和政府政策。現在投資有很多,但是自動駕駛在加州是敏感的話題。問題並不是製造商能不能生產、能不能賣,而是社會允不允許這樣的行為。2012年之後,已經有不少車企在開發自動駕駛車輛。沒準2025年會有L5級車。
鮑君威:第五級是完全替代人,我認為5-10年之間可能太早了。Waymo剛在加州拿到完全無人自動駕駛執照,這是里程碑事件。據說它在亞利桑那已經完全無人了,但是是L4。我認為未來很近的將來,Waymo等公司可以布局L4的車,未來實現L5需要很長時間,需要磨合。
彭永勝:現在自動駕駛的出現,應該是人類文明中的巨大進步,尤其是實現L5。站在自動駕駛車輛的角度來看,現在的自動駕駛車輛和技術在做的是按照人類的法規和基礎設施來實現的,但是並沒有考慮車輛自身的「感受」,所以L5什麼時候能實現,是跟人的努力有關。
邱巍:大家對無人駕駛技術到來的殷切希望,也是對自動駕駛技術的認可。L5什麼到來,不該從技術層面,而是社會層面。到時候應該是滴滴2.0(出行服務)、順豐2.0(物流服務)、萬達2.0(商業服務),未來的基礎設施會跟現在不同。L5到來的時間是漸進式的,在每個階段技術落地到哪個點也是循序漸進的。
激光雷達至少要「看到」150米,自動駕駛生態重構下需要漸進式場景
楊靜:鮑君威的公司上個月獲得蔚來資本的3000萬美元A輪融資。激光雷達市場也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請問激光雷達未來的技術創新格局會怎樣演變?
鮑君威:激光雷達最開始是探測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應用在自動駕駛上是非常新的。要求也高:規格小、滿足車規、控制成本。自動駕駛有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L1-L3和L4-L5。這兩個市場對激光雷達產生不同的需求。最近三年,沒有上百家也會有幾十家激光雷達公司出現。在兩年前成立公司時候決定,至少要看到150米,解析度要高,這也是未來趨勢。
楊靜:馭勢科技也在做物流車和擺渡車,而且算是在特殊場景里訓練L4。馭勢在開放道路上的L4是什麼樣的水平?這種從特殊場景到開放道路上的「泛化」,是否讓馭勢具備了商業化能力?從馭勢的角度看,自動駕駛產業應該如何做生態創新?
邱巍:首先是技術發展和商業落地的問題。自動駕駛未來非常有前景,虛擬駕駛員需要有經驗,谷歌已經走了9年,投入非常大,一般小公司負擔不起。所以應該在技術開發的同時找到場景落地,像特斯拉一樣首先找一些土豪場景,再延伸到基礎條件合適的場景,最後再為「屌絲」服務。
AI賦予了自動駕駛的智商,但是需要經驗和「體魄」,能不能實現車規級很重要。
自動駕駛是多行業的交叉,生態怎麼去做?自動駕駛帶來的ICT和汽車行業的融合,各公司在拉幫結派,生態在重構。我們公司要做到:對外要理解無人駕駛帶來的變化,找準定位。馭勢是幫助客戶協同研發和創新,後期共同做運維,積累數據再完善技術。
【加入社群】
新智元 AI 技術 + 產業社群招募中,歡迎對 AI 技術 + 產業落地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微信號:aiera2015_3入群;通過審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加入社群後務必修改群備註(姓名 - 公司 - 職位;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神經網路突變自動選擇AI優化演算法,速度提升50000倍!
※當貝葉斯,奧卡姆和香農一起來定義機器學習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