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附子,人活一口真陽,這一味本草,在關鍵時刻可以回陽救命,補火助陽!

附子,人活一口真陽,這一味本草,在關鍵時刻可以回陽救命,補火助陽!

宋代時,一位著名醫家竇材,託名扁鵲再生寫了一部《扁鵲心書》,重點倡導的就是扶陽。而扶陽大法,竇材首推灼艾,其下是丹藥以及附子。

好與壞是相對而存在的,好與壞還會互相轉化,有些是隨著時代進步而逐漸認識到的。今天的這一味本草就是又好又壞的黑附子,好的是它能治療很多疾病,壞的是卻不能多吃,吃多了還會造成生命危險。其實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不過是讓大家找到了一個標準,也就是這個用藥的標準,這才是最關鍵的。

故事:

宋代蔡滌《鐵圍山叢談》記載:皇宮中在宣和殿有一小庫,為「天子私藏也」。乙已歲冬,魯公得疾甚重,皇帝親自問,醫者回奏應用附子之葯。帝命管庫內侍送來附子,皇帝選四個,每個有拳頭大小,賜給魯公。一重有三兩四錢,一重三兩二錢,另兩個為二兩八錢。蔡嘆日首次見到。從這一故事中可知附子確是一味要葯,皇帝都要親自過問。

明代張仲景稱頌:「附子、大黃為葯中之良將,人蔘、熟地為葯中之良相。」虞搏在其《醫學正傳》中說:「附子,續命之要葯。附子稟雄壯之質,有斬關奪門之氣。」病在危急之際,非此不救。或曰附子乃陰證之要葯,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葯,用之得法可救命於頃刻。

有一人叫沈良臣,患痰嗽,晝夜不能寢,多醫無效,眾說紛紜,或火、或濕、或氣、或風。湯藥雜投,均無效果,幾至送命。沈良臣的兒子求到張致和的門下,診脈後,脈沉,而且濡濕痰生,寒也,宜用理中湯加附子。服後當夜嗽喘兩平,調理後愈。

功效:

對於黑附子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的就認為是一味毒藥,其實他是一種在中醫藥學上比較常用甚至可以救命的藥材,

【性味】

辛甘,熱,有毒。

《本經》:味辛,溫。

《吳普本草》: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溫。

《別錄》:甘,大熱,有大毒。

《本草正》:腌者大咸,性大熱,有毒。

【歸經】

入心、脾、腎經。

《湯液本草》:入三焦、命門。

《本草經疏》:入手厥陰、命門、手少陽,兼入足少陰、太陰經,亦可入足太陽。

《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手太陰肺經。

《本草再新》:入心、肝、腎三經。

總結一下附子的功效

1、回陽救逆

用於亡陽證,症見冷汗自出,四肢逆冷,脈微欲絕。主要是腎和心的陽氣絕。本品能上助心陽以通脈,下補腎陽以益火,挽救散失的元陽,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葯」。單用,力量不夠,常與乾薑、甘草同用,以加強回陽救逆之功效,即四逆湯(乾草、生薑降毒,殺附子毒,又增強回陽救逆效果,附子回陽較乾薑遲緩,所以有的書講,乾薑偏走,附子偏守)。臨床往往兼陽氣脫,若陽衰氣脫,大汗淋漓、氣促喘急者,這時僅回陽,對元氣虛脫沒有針對性,所以與大補元氣的人蔘配伍,以回陽固脫,即參附湯。

2、補火助陽

心陽不足,而見心悸氣短、胸痹心痛者,可與人蔘、桂枝等同用。衛陽虛自汗出者,可與黃芪、桂枝同用。但最有效有用的是改善不能溫煦形體。還有脾陽虛,寒濕內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瀉,食欲不振,它脾腎雙補,常與党參、白朮、乾薑同用,如附子理中湯。心陽虛,輕的自汗,心悸或胸痹疼痛,有寒象,也可用,和活血化瘀的或溫心的肉桂、桂枝配伍,另外,衛陽不固,自汗不止,與黃芪一起用。

3、散寒止痛

即能溫中,又能溫經。廣泛的溫里散寒。溫中,用於胃寒,脾胃虛寒,也用於實證的寒邪過重,脘腹冷痛;溫經,經脈受寒,出現的冷痛、頭痛可用,還有類似於烏頭的祛風濕的作用,對於風濕寒痹,尤其是兼陽虛的它祛風濕,散寒止痛,但祛風濕不如烏頭。只要有寒無論虛實均可用。實證就是溫里散寒止痛,虛症就是溫補陽氣。

4、用於痹痛

本品辛散溫通,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以寒濕偏盛、周身骨節疼痛較甚者為適宜,可與桂枝、白朮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湯。

種類

鹽附子:

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曬晾,並漸加延長曬晾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本質變硬為止,習稱「鹽附子」。

黑順片:

將泥附子按大小分別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4-7日,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成薄片,再用水浸漂,用調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取出,蒸到出現油麵、光澤後烘乾,習稱「黑順片」

白附片:

將去皮、切片加工後的附片泡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再用水浸漂2-6日,取出,蒸透曬至半干,以硫磺熏後晒乾。或將附片由膽缸取出後漂凈膽汁,有甑蒸5-6個小時,晒乾六七成,用硫黃熏,再晒乾即為成片。習稱「白附片」,又名:「天雄片」。

淡附片:

取加工後的附片,按白附片的處理方式甑蒸後,取出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漂至淡味,名為淡附片。四川中藥飲片炮製規定取附片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開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乾,得淡附片。

黃附片:

將去皮的附片經常規浸泡後由膽缸取出,漂凈膽汁,用紅花、甘草或加薑黃染色後,用杠炭烘乾,又曬一二日,即為黃附片。

食用藥膳

附子澤瀉狗肉湯

原料:狗肉150克,制附子、桂枝、山萸肉各9克,澤瀉、生薑各12克,鹽適量。做法:先將狗肉洗凈切成塊。 再將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澤瀉、生薑洗凈,備用。 接著,將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澤瀉、生薑和狗肉放入鍋中,先大火煮沸,然後轉小火繼續熬煮3小時。待肉熟後去藥渣,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食療功效:本湯具有強腎固精、澀精利水之功效,尤其適用於腰酸肢冷、腎陽不足者服用。

附子燉羊肉

鮮羊肉250g,炮附子10g。先將羊肉洗凈,切塊,同放砂鍋內,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再改為小火燉煮l.5~2個小時。去其藥渣,分數次喝湯吃肉。本品有溫經散寒,祛風勝濕,補養氣血的作用。適用於風濕性關節冷痛。

附子酒:

附子30g,白酒500g。先將附子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一周後,即可飲用。本品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四肢不溫,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嘔吐冷瀉,畏寒怕冷,腹中冷痛等。

麻黃附子甘草湯:

治少陰傷寒(初得二、三日,脈微細,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

處方:麻黃(去節)二兩、甘草(炙)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作法: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餘二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微汗。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罪少陰發熱(少陰病初得,反發熱而脈沉)。

處方:麻黃(去節)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細辛二兩,水一斗。

作法: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餘二葯,煮汁成三長,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微汗。

驗方僅供參考醫治疾病須遵醫囑

治白濁:熟附子不拘多少,研為細末,每服6克,加入三片姜、一碗水煮至六成,趁溫服下。

治月經不調:熟附子(去皮)、當歸等份,每次以水煎服9克。

治氣虛頭痛:大附子一枚,去掉皮和臍研為細末,用蔥汁加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每服10丸,清茶送下。

治久患口瘡:生附子適量,研為細末,用醋、面調好貼在腳心上,男貼左腳,女貼右腳。第二天換下。

治牙痛:附子31克(燒灰)、枯礬0.3克,共研為末,擦牙。

治腳氣腫痛:黑附子一個(生,去皮臍),研為末,加生薑汁調成膏塗腫痛處。葯干再塗,到腫消為止。

治月經不調:當歸、附子(炮)各等份,研為粗末,每服9克,水一盞,煎至八分,空腹溫服。

禁忌:

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避免附子中毒

必須用炮製過的附子,禁用生品;

不可隨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單驗方;

嚴防超量用藥;

大劑量用附子,必須用水先煎1 ~3小時以上;

附子與乾薑、甘草同煎,毒性大大減低,此三味配伍,恰為《傷寒論》中的四逆湯,故又稱「張仲景附子配伍法」。

END

驗方功效故事出處為中醫書籍,驗方僅供參考,看病需遵醫囑。本視頻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覺得不錯

底部點贊支持小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味本草 的精彩文章:

你以為《黃帝內經》只是一本醫書?
穴點陣圖使用方法,太全了!

TAG:一味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