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所謂「英國新攝影」到底怎麼個新法?

所謂「英國新攝影」到底怎麼個新法?

展覽:英國新攝影

時間:2018年9月19日至11月18日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近期紀實攝影領域頗受關注的一個攝影展是安娜·福克斯和凱倫·諾爾的雙個展《英國新攝影》,展覽先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亮相,之後會到北京三影堂和OCAT西安館巡迴展出。這兩位非常有分量的女攝影家的作品中,既有對英國社會的深度觀察和急切關注,也顯示了關於紀實攝影的新表達方法、融合觀念藝術等當代藝術思路,兩人創作議題漸漸不同,對真實與虛構的鏡頭探索都越來越深入。

在今天,紀實攝影背後是在講故事,還是在做評論?是提供眼見為實的圖像,還是建構另一種解讀文本?

安娜·福克斯公認是英國新彩色紀實攝影的重要代表,她最著名的作品是《黑皮特》(1994-1999)系列,展覽開篇就是這系列兩位女性肖像,身著狂歡節服飾,傳統的人像構圖,然而人物的面妝卻有些不平常甚至滑稽。《黑皮特》關注荷蘭一種獨特的聖誕傳統風俗,在聖誕節期間,白人女性打扮成黑人男性形象,身著文藝復興短上衣,塗紅唇,戴金耳環,作為聖誕老人的助手跟隨他拜訪各家各戶,把不聽話的小孩裝到麻袋裡。這一風俗在荷蘭和比利時部分地區仍有保留,並引起關於歷史上黑奴和種族歧視的大量討論。安娜·福克斯對這個題材的發掘,本身就在質疑性別、種族和身份認同。

《黑皮特-無題》 安娜·福克斯 1999年 顏料墨水微噴照片

安娜·福克斯曾經師從於馬丁·帕爾和保羅·格雷厄姆,後兩位都是通過主觀視角來記錄社會的代表人物,也引起過爭議。安娜的早期作品可以看到老師們的痕迹,其風格被戴維·錢德勒(David Chandler),普利茅斯大學攝影教授評論為一種大量使用閃光和色彩的侵略風格。《衛報》則評論她磨光一個小點,來反射整體。這一點倒是沒錯的。她的《貝辛斯托克》(1985-86)系列記錄了她生活的法納姆附近的一個小鎮,日常就是「居民的家、購物中心、休閑場所和辦公室生活」。而到了成名作《工作站》(1987-88)系列,經濟政策大浪潮下的倫敦的辦公室小人物,在閃光燈和近距離的曝光,彩色相紙顯影下,細節被放大,距離消失,你好像跟他/她面對面,進入到對方的生活情景中。職場的積極向上以一種諷刺風格被展露無疑。像那個翻著白眼吃快餐的男士,還有對著秘書的經理或者老闆,照片的配文為:秘書是身份的象徵。

安娜後來的《度假村I》和《度假村II》(2009-2011)延續了她的記錄特點,這些由英國的連鎖度假村公司Butlins委任作品透露著虛假感,讓人難以真心接受。然而誰也不能懷疑這些來度假的人是真心想要開開心心過個周末。他們參與記錄這一半假象的拍攝行為,半是表演,半是真實地享受生活。《度假村I》里是一般普通家庭,《度假村II》則對準了另外一批遊客:那些派對愛好者和異裝癖者們。

《度假村 1-海洋酒店餐廳》 安娜·福克斯 2010年 顏料墨水微噴照片

90年代開始,安娜的拍攝開始回到個人敘事。她後來的《鄉村》系列、《鄉村少女》系列,邀請好朋友飾演鄉村女主角,用虛構的方式來講述真實可能發生的事情。她的《螳螂日記》以及《Hewitt街41號》,則用攝影回憶和評價了倫敦生活,就像安娜自己說的,即便在幾十平米的家裡,你也可以挖掘出可供拍攝的題材。

凱倫·諾爾的背景和視角與中產階級出生的安娜·福克斯有一些區別。她來自一個國際商人家庭,出生於法蘭克福,成長於波多黎各,在巴黎和倫敦求學。這也許對她的創作格局有決定性影響。

凱倫·諾爾創作的關注面更加廣泛,她自言興趣點在觀念藝術、視覺文化和動物研究方面,作品也都一一圍繞這些議題。帶有自傳性質的《貝爾格萊維亞》(1979-1981),採用了黑白攝影,照片搭配文字,同屬於80年代,凱倫·諾爾鏡頭下的人物們物質無缺,卻各自有自己的擔憂和志向,凱倫·諾爾與安娜一樣,不吝嗇於與拍攝對象的交流,在《貝爾格萊維亞》中,拍攝場景,服飾、姿勢等經常都是雙方討論出來的。

《貝爾格萊維亞》記錄一個倫敦國際化上流社區里的僑民們的生活志向和狀態。凱倫無意去直接評價這些上流階層成員,而代他們發聲。這種冷靜和剋制在後來的《紳士》和《鄉村生活》(1983-1985)中延續,《紳士》討論男性俱樂部和男性權利,搭配從議會演講和新聞中摘出的字句,《鄉村生活》則在十八世紀風景畫般的園林中通過鄉紳姿態討論自然和財產的關係。遠離這些拍攝對象的生活背景,可能會讓作品的理解大打折扣,我們只能從文字中捕捉一些話外之音。

《鄉村生活》 凱倫·諾爾 1983-1985年 顏料墨水微噴照片

此後凱倫·諾爾開始關注公共文化空間及其背後與人的關係,她所希望通過攝影探討的,已經遠遠超出了造型美、現實記錄,而上升到議題和觀念。她的《寓言》(2003-2008)和《印度之歌》(2008-2017)皆使用公共空間和動物合成完成,這一系列將空間陌生化,動物陌生化,兩者的共置更是讓人心生疑問,關係到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動物寓意、神聖和世俗的對比。這一系列還將是凱倫·諾爾的重心,而且會從歐洲到印度,到美國到日本,延展到不同文化背景空間下的自然、人和生物。

《寓言 1-戰爭畫廊 [尚蒂伊城堡]》 凱倫·諾爾 2003-2008年 顏料墨水微噴照片

紀實攝影在今天越來越遠離以往的條條框框,而進入更加私人、個性化視角,比如安娜·福克斯,或者更加廣闊的議題,比如凱倫·諾爾,那麼在這個背後,又是什麼來定義紀實呢?也許就是講述一個非虛構故事,這個故事有虛構的成分,但是卻不掩其真實的內核。它與情感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但是與身處的周遭環境相關,與如何解讀環境相關。這一方面,兩人的作品皆可提供借鑒。

文| 剴弟

本文刊載於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報》B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解除好友2:暗網》和《網路謎蹤》悄然成爆款:「桌面電影」來了!
「電報與照相機時代第一樁重大的國際暴行」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