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謝宗睿:日本「申遺」的經驗和啟示

謝宗睿:日本「申遺」的經驗和啟示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世界遺產關注度的提升,許多原本並不廣為人知的自然景觀或歷史遺迹,被認定為世界遺產後,便立刻身價百倍,門庭若市。良好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效益,讓世界各國都對「世界遺產」這塊金字招牌趨之若鶩。出於保護自然、弘揚文化、宣傳歷史、發展旅遊等目的,世界各國紛紛加大了對申遺工作的關注和投入。

2018年6月30日,在巴林首都麥納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決定,將日本「長崎和天草地區的潛伏天主教徒相關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至此,日本共計擁有22處世界遺產。其中,世界自然遺產4處,世界文化遺產18處。日本在申遺工作中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對於目前正在積極準備申遺的諸多候選項目而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競爭激烈 篩選嚴格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規定,每個國家每年只有一個推薦申報世界遺產(包括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名額。因此,每年在日本,眾多希望成為世界遺產的候選項目區都會圍繞這個唯一的推薦名額展開激烈競爭。與此相應,為了確保申遺的成功率並綜合考慮其他諸多因素,日本政府也會對所有候選項目進行多輪審議和篩選。

例如,2018年7月19日,日本政府的文化審議會宣布,「北海道東北偏北的繩文遺迹群」在與另一個候選項目「以金為中心的佐渡礦山遺產群」的競爭中勝出,被選為2020年推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新候選項目。而在此前,自2013年以來,「北海道東北偏北的繩文遺迹群」已連續5次在與其他候選項目的競爭中落敗,今年終於取得了初步突破。接下來,該候選項目還要與同樣力爭在2020年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候選項目「奄美大島、德之島、沖繩島北部及西表島」展開新一輪競爭。屆時,日本政府將不得不就最終推薦哪個項目申遺進行艱難抉擇。日本國內擬申遺的候選項目競爭之激烈,由此可見一斑。

此次成為新候選項目的「北海道東北偏北的繩文遺迹群」由代表繩文時代(日本的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的大規模村落遺迹「三內丸山遺迹」、將大小石頭排成圓形的「大湯環狀列石」等17處遺迹構成。這些遺迹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表示,這是了解以狩獵和採集等為基礎的史前時代文化的物證,具有世界級價值。日本政府的文化審議會在19日的會議上也認為,繩文遺迹群有望被認定具有與世界遺產相稱的顯著的普遍價值,並且相關的推薦內容也相對完備,因而將其選為推薦申遺的候選項目。

該候選項目如果最終能夠得到日本政府的推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諮詢機構將從2019年夏季至秋季對其進行現場調查,在2020年5月前後就能否列入世界遺產給出建議。若一切順利,該候選項目預計將在2020年夏天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正式接受審查。

正是得益於日本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嚴格審查、擬申遺候選項目所在地的嚴密規劃、日本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嚴謹考察,日本近年來的申遺工作才能不斷取得成功。

調整思路 找準定位

實際上,在多年的申遺工作過程中,日本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然而,在遭受挫折和失敗後,日本往往能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及時調整思路,靈活改變策略,從而最終達成目的。這其中,富士山艱難曲折而又頗具戲劇性的申遺之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自古以來就被日本人賦予了神聖無比的地位,成為了日本民族和國家最為重要的象徵之一。早在2003年,日本就曾申報將富士山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但是,在審核過程中,有專家認為,雖然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但就地質特徵而言,其作為一座活火山,在全球範圍內並不具備成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地質獨特性。而且,富士山當時的垃圾問題也較為嚴重。這些因素導致富士山最終未能如願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不過,日本並未就此氣餒和止步。在此後的近十年間,日本政府和民間組織充分吸取失敗的教訓,一方面下大氣力解決富士山的垃圾問題,另一方面果斷調整思路,改將富士山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來進行申報。

在此次申遺過程中,日本主要從「信仰的對象」和「藝術的源泉」這兩個方面強調富士山作為文化遺產的寶貴价值。日本政府大力宣傳稱,對富士山的崇拜充分體現出日本人的山嶽信仰。同時,富士山作為日本的象徵,其藝術形象不僅大量出現在浮世繪等日本傳統藝術作品中,而且對西洋畫家也產生了深遠的藝術影響。因此,富士山在日本乃至世界歷史和文化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價值。

經過不懈努力,日本的上述申遺理由終於贏得了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的認可和推薦。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決定,將富士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富士山由此成為了日本第17處世界遺產,其列入遺產名錄時的註冊名稱也被確定為「富士山——信仰的對象與藝術的源泉」。

筆者曾經親自走訪過日本大多數世界遺產。其中,有些世界遺產即便是在當地民眾中,知名度原本也並不甚高。若論及在全體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日本的任何世界遺產顯然都無法與富士山相提並論。但正如前文所述,在日本,富士山既沒有最早成為世界遺產,其申遺過程也並不順利。

由此可見,在推薦擬申遺的候選項目時,絕不能僅以候選項目在本國的影響力、在本國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在本國文化和歷史中的價值等國內因素,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和判斷依據,而是應對候選項目進行精準定位,進而充分發掘出其在全球範圍內所具有的標誌性乃至唯一性的獨特價值和重大意義。

此外,日本近年來申遺工作中的另一個特點也值得關注。連續6年來,日本申遺成功的項目均為世界文化遺產,而無一例世界自然遺產。這似乎從一個側面表明,在人類已經征服和探明地球表面絕大部分自然環境的今天,現有的世界自然遺產目錄已經基本上將「夠格」的項目囊括於其中。如果沒有重大的、全新的地理或地質發現,想要將已有的自然景觀申請成為新的世界自然遺產,其難度恐將越來越大。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近年來,隨著考古學和歷史研究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出土文物和建築遺址重見天日,不斷刷新著人類在歷史、藝術、美學、宗教、科學、文化等方面的固有認知,從而也讓具備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資格的候選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未來,對於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而言,世界文化遺產或將成為申遺工作的主要方向和目標。

—END—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自然》發布全球科研論文調研報告:合理界定科研人員實際貢獻
琚小飛:《四庫全書考證》與四庫底本探賾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