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中國近一半武器由他指揮生產,他終生未娶僅有兩箱遺物
在抗日戰爭當中,有著很多人都在默默地為祖國做貢獻,有的在戰場之上衝鋒殺敵,有的在敵人的後方給予其致命一擊。但有一個人,他並未上過戰場,也未曾手刃日軍,但獲得了「抗日功勛」的稱號,主席對其評價就是「他對國家的貢獻是無法進行估量的。」此人就是李承干。
生於1888年,年少之時正好趕上張之洞公費培訓的時候,因此李承干有幸前往日本進行學習,回國之後在漢陽兵工廠工作。1927年的時候,李承干進入金陵機器局。最初的時候,有著李鴻章撐腰的金陵機器,那在晚清時期的名號也是非常響亮的,但到了民國之後,金陵機器卻瀕臨倒閉。
當時的金陵機器內部腐敗極其嚴重,工人的工作也是敷衍了事,工作的時候也不會按照事先作好的圖紙進行,完全憑藉的是「工人的手感」,因此當時金陵機器的機槍奇形怪狀,當然,相應的零件就肯定是沒法通用的。但是在李承干接手工務科以後,為了能推進標準化,於是開始組織技術人員詳細測定各個零件的尺寸。這些對於李承干來說都是最基礎的。最棘手的問題還是腐敗。
但是李承干在清除腐敗的路上無疑是破壞了他人的「利益」,當時金陵機器的廠長黃公柱向兵工署檢舉李承干剋扣工資,而且還讓人損壞機器。但是在兵工署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以後,非但還給了李承干清白,還搜查出黃公柱貪污的鐵證。隨後不久黃公柱下台,李承幹上任,在其上任之後就開始大肆改革,讓金陵機器起死回生。
當時在戰場之上,用途最為廣泛的就是迫擊炮,而這也是中國軍隊唯一的火力支援,當時若從國外進口的話,每發炮彈需要12塊。但此時的李承干認為這個東西金陵機器廠可以進行生產,於是就向財政部報備,並要求財政部購買部分機器。但被宋子文駁回了,李承干不死心,一直強調將炮彈國產化的重要性。
李承干在改進工藝的同時,提高精度,最後李承幹將炮彈的成本壓縮到5元。甚至連子彈與機槍等都因為技術的提高,成本大幅度下降。正當工廠生產進行很火熱的時候,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了避免日本將工廠破壞,李承乾親自帶領工人將各個工廠進行內遷。隨後在李承乾的帶領下,金陵機器將其他兵工廠進行合併,組建第21兵工廠。李承干後又親自設計中正式步槍,改進馬克沁重機槍以及120mm迫擊炮。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有近一半以上的武器彈藥都是由李承干指揮並主持生產的。
建國之後,擔任國家計量局局長;在其17年的兵工生涯中,最後獲得了中將軍銜;1958年12月,李承干病逝,享年71歲。為了工作終生未娶的他留下兩箱遺物,而這兩箱遺物都是李承干平常換洗的衣物。
※柏林會戰,蘇聯佔據優勢卻傷亡30萬,希特勒:誓與柏林共存亡
※抗美援朝英雄人盡皆知,志願軍戰俘下場如何?高級軍官命運悲慘
TAG:麻辣歷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