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七處征心:睜眼叫見外、閉眼叫見內,這個道理對嗎?

七處征心:睜眼叫見外、閉眼叫見內,這個道理對嗎?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57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眾生身,腑臟在中,竅穴居外,有藏則暗,有竅則明。今我對佛,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名為見內。是義云何?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阿難被佛給批了,他就又做一種理論,來答覆佛的問難。阿難又對佛說了,世尊!我現在又有這樣一個想法。

是眾生身:「眾生」,就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眾緣,也就是眾業和合而生的。每一個人不是一種業,是有好多種業、很多種緣,生成這一個人。就好像種田,種籽種到地裡頭,不是單單有一個種籽就可以,又要有泥土,又要太陽曬,又要天上下雨灌溉滋潤它,才能生的。我們人也是有種種的因緣,才能生成一個人,所以說「眾緣和合而生,故名眾生」。

這個眾生的身,腑臟在中:「腑臟」,就是我們身上的五臟、六腑。五臟是心、肝、脾、肺、腎,六腑是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腑」就是藏這個「臟」的,總而言之,就是肚裡頭這些東西,這叫「腑臟」。

這個「臟」字,又可以當「藏」字講,因為在裡邊我們看不見,所以這叫藏起來了。也可以當「臟」字講,就是不幹凈的。因為肚裡頭,不是屎就是尿,這些東西都是不幹凈的,所以叫「臟」。

竅穴居外:眾生的身體,竅穴在外邊。身上有竅、有穴,什麼叫「竅」?什麼叫「穴」?好像眼睛,這就是眼竅,耳朵有耳竅。耳朵窟窿,這叫「耳穴」。鼻子是鼻竅,鼻子也有兩個窟窿,這叫「穴」,就好像洞似的。

中國講洞穴,「穴」就是一個窟窿;言其眼睛也有窟窿,耳朵也有窟窿,鼻子也有窟窿,尤其嘴這個窟窿,怎麼也填不滿。你給它填上一些東西,吃飽了,明天它又餓了。它裡邊總有新陳代謝,總搬家,所以給人不知添了多少麻煩!

你看,一天要不是吃三餐佔去三個鐘頭,這三個鐘頭,就可以或者講經、或者是坐禪。就因為吃這三餐,一天忙忙呵呵的,為了填這個窟窿、填這個穴;但是始終也填不滿的,所以這就叫「無底洞」。

有藏則暗:因為身體裡邊有臟腑,潛伏在裡邊;這裡邊沒有光明,所以就暗。有竅則明:外邊東西怎麼知道的呢?就因為有竅,就明。現在阿難又不用眼鏡來做比喻了,他用竅;所以這個阿難真聰明,聰明絕頂。哈!

我說阿難聰明,他是比我們都聰明;我們現在都想不出這麼多的辦法來答覆。你說,他想出來多少辦法啊!左一條見解,右一條見解,佛問他這麼多,他都有話講。佛要是問我們現在這些人,恐怕我們都不一定有這麼巧妙的答覆。

阿難理論很多,因為他博聞──「多聞第一」,所以他知見是很廣博的。什麼知見?就是思惟,就是想。能想東西,沒有理的,他都想出個理由。我相信阿難如果做律師的話,那是第一流的律師。為什麼?沒有道理,他會講出道理來。

「是眾生身,腑臟在中,竅穴居外,有藏則暗,有竅則明」,簡單重述這段經文的意思,這就是阿難說:眾生的身體,五臟、六腑在裡面,竅穴在外邊。因為裡邊有臟腑潛伏,沒有光明,所以就暗。外邊有竅穴,就明。

阿難又繼續說了,今我對佛,開眼見明,名為見外:現在我對著佛,睜開眼睛,就看見光明,這就是見了外邊。閉眼見暗,名為見內:我閉上眼睛,就看見黑暗,這就叫「見內」。是義云何:這個道理佛您說怎麼樣啊?

【編按】以下節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主觀智能推動力」講座

阿難尊者對佛說,他又有了意見,他想:前面又說內,又說外,又說根里,這都說得不對。他現在一想,大概就是這個心目也在內,也在外。所以他說閉上眼睛,臟腑看起來是黑暗的,這就叫「見內」,這足以證明這個見、這個心在內。身上又有竅穴,睜開眼睛看見外邊光明,所以這個睛目在外邊,它是活動的,這就叫「見外」。所以,心也在內,也在外。

前面已經說,「不是在內,也不是在外」,他現在說「也在內,也在外」,用心意識來估計心王的作用。前邊他立的論,都是決定的意義;說是「就是這樣」,卻都被佛批評了,不成立了。

這論立不住了,現在他就說模稜兩可的話,所以說「也在內,也在外」。最後他不敢說決定的,就說「是義云何」,這個意思是:「你看怎麼樣?」這是請問佛,如果佛給印證是這樣的,那就證明他這個對的。可是佛在後面的經文,就有一種批評。

阿難尊者盡在外邊用功夫,而沒有真達到這個寶所,沒有真正開大智慧,就因為他歡喜多聞,把定力疏忽了。定力疏忽,戒力也就不堅固;戒力不堅固,定力也就不夠了,所以真正的智慧也不能開,說來說去,都是說不到究竟處。

所以我們研究這一部《楞嚴經》之後,就知道阿難犯了什麼毛病,我們也犯了什麼病。所有一切法,都是為治一切病,我們把這個病治好了,就真正明白佛法了。

──「主觀智能推動力」講座至此

佛告阿難:汝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若與眼對,暗在眼前,云何成內?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對者,云何成見?

阿難請問佛:「這個道理您說怎麼樣啊?對不對呢?」佛也不答他對不對。佛告阿難:汝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汝當」,就是「當你」。當你閉著眼睛,你說你看見暗了,這個時候,這個暗的情形,是和眼對著呢?還是和眼不對著呢?你說啊!現在你告訴我!

若與眼對,暗在眼前,云何成內:假設你說這個暗和眼對著,那麼這個暗在眼前,你怎麼說是見內呢?你講一講我聽聽!

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室暗中,皆汝焦腑:假如你「在內」這個理由成立了。那麼你在暗室裡邊,沒有日、月、燈光,那難道這暗室裡邊都成你的三焦和臟腑了。為什麼?你看不見嘛!都成了裝屎、尿這些個東西。

「焦」是三焦──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在胃上,中焦在胃臍間,下焦在臍下。人這個三焦是很重要的,如果三焦有了病,就不容易治的。

若不對者,云何成見:假設你說這個暗境界,不是在眼前面,那你又怎麼看見的呢?你看都是看眼前的東西,眼睛後邊的東西你怎麼能看見呢?啊,這個你說怎麼辦?阿難下文不知又用什麼理由來和佛講了,這等我們講到下文就知道了。

若離外見,內對所成,合眼見暗,名為身中;開眼見明,何不見面?若不見面,內對不成;見面若成,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虛空,何成在內?若在虛空,自非汝體;即應如來今見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覺。必汝執言,身眼兩覺,應有二知;即汝一身,應成兩佛。

佛又問阿難了,若離外見,內對所成:若你見暗時,是離開對外之見,你能以見內,和內裡邊對著,這成了一個「見」。合眼見暗,名為身中:那你合起眼睛看見暗,這算是看見身中了。開眼見明,何不見面:但你睜開眼睛見明時,你怎麼看不見自己的臉呢?

好像我方才說那個比喻,有人說:「我看見我的眼睛。」那你要照鏡子。你若要看見你的面、你的相貌,都要照鏡子。

那時大約沒有鏡子,所以阿難也沒有答覆佛說:「我看見我的臉了,我照照鏡子就看見了嘛!」那麼現在佛就問:「你閉上眼睛見暗,這你叫『在身中』,你可以見到裡邊了。那麼你睜開眼睛見到外邊,為什麼又不能自己看一看自己的臉是什麼樣子呢?」

若不見面,內對不成:假如看不見自己的面,你怎麼能閉上眼睛看見裡邊呢?你內對就不成了!

見面若成,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虛空,何成在內:假設你若說,喔,我可以看見我自己的臉!那你分別了知這個心和你的眼根,就是在虛空裡頭,不是在你的面上了。那你怎麼能說你這個心和見是在裡邊呢?

【編按】以下節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三十日「主觀智能推動力」講座

這經文,是佛在和阿難在那兒拌嘴呢!這是辯論──阿難說這樣子,佛就要想個方法說那樣子,說你說得不對。所以說來說去,這經文都是無有定法,不一定是說這個,也不一定是說那個。

所以不要執著,也就是不要執著在內,也不要執著在外,也不要執著在根;在內這個理論也不成立,外也立不住,在中間更無有是處。講來講去,就是講這個!

你若研究,佛設這個論,也是虛妄的,是不存在的理論。不過因為阿難的理論是虛妄的,佛還是用一個虛妄的理論、虛妄的境界,來破阿難虛妄的理論。這境界都是譬喻,譬喻都是沒有實體的。就是一切法,也沒有一個本體;所以都是在那兒辯論。

現在阿難說:「閉著眼睛見暗,就是見內了;睜著眼睛看明,就是看外。」他說閉著眼睛就是見內,可是也沒有真正見內;見內,就應該看見自己的心、肝、脾、肺、腎,可是也沒有見,只有黑暗。並不是閉著眼睛,裡面就什麼都看見。

那麼睜眼看明──佛主要是在這一句,說你要是睜開眼睛看明就是看外,也就是說你又能看內,又能看外。那你睜著眼睛可以看外,你怎麼不能迴光返照看見自己的臉?你若看到自己的臉,那你的見和心應該在虛空裡邊。

既然你在外邊不能往裡看;那你在裡邊,也不能往外看。你閉上眼睛就黑暗,說是「見暗」;睜開眼睛見明,就說是「見外」。你既然是能見暗、能見明,那你應該眼睛也可以回來看自己的臉。可是你看不見!還有,你能看見眼睛和心跑到虛空去嗎?你看不見。那你怎麼可以說在內呢?在內也不成立,在外也不成立。

頭先翻譯的人說「掛在虛空」,這要往什麼地方掛?我請問你,這虛空是要往那裡掛著眼睛和心?你說掛在虛空,是不是虛空有釘子?你若往那地方掛,沒有釘子,那你怎麼可以說掛?沒有的!心也不在虛空,眼也不在虛空;既然沒有,怎麼可以掛?

這只是個比喻,是說「乃在虛空」;這「乃」字,是說假設你能看見你的面的話,那你的心和眼睛就跑到虛空去啦!你不跑到虛空,怎能看到自己的面呢?你看不到自己的面,那麼心和眼睛就沒有到虛空去。懂了嗎?那你往什麼地方掛?根本就沒有這回事!你掛什麼?這是無掛礙、無有恐怖。你在虛空里掛,真是頭上安頭!

你的心要是跑到虛空去,你怎麼說「心在內」呢?「在內不成」,就這個嘛!你這個地方那樣翻譯,整個經文的意思就沒有了!所以虛空不可以「掛」,它是無掛礙的嘛!你往什麼地方掛?「乃在虛空」,這個「乃」,是說明了這不是真的這個樣子。

這是說,若能看見面,他的心和眼睛必須跑到虛空,才能往回看。所以「乃在虛空」,是用這句話來證明心和眼睛不在虛空。誰的心、眼在虛空里?眼根顯見,見亦無見。

你看不見自己的「見」,你的「見」就無所見了嘛!所謂「見不能及」,見也看不到自己。你看那個「見」是什麼樣子?那個「見」是沒有的東西。所以這整個經典沒有「掛」,不可以「掛」,是無掛礙的嘛!

──「主觀智能推動力」講座至此

若在虛空,自非汝體:假如你這個眼根和心在虛空裡邊,這和你的身體就不是一個了。虛空本來不是你的身體,和你沒關係,要是和你有關係的話,即應如來今見汝面,亦是汝身:如來我,現在看見你的面,我應該也就是你的身體,變成和你沒有什麼分別了。有這種道理嗎?

汝眼已知,身合非覺:你眼睛知道佛看見你了,你的身應該沒有感覺。但是你身有沒有感覺呢?必汝執言,身眼兩覺,應有二知:假如你固執,一定說你的這種理由成立,說身也有一種覺,眼也有一種覺,有兩種的感覺,是相合的;你就應該有兩個知──你眼也有知,身也有知。

即汝一身,應成兩佛:現在在你一個人的身上,就應該成兩個佛。為什麼?成佛只有一個知見,沒有兩個;現在你有兩個知見,那就應該成兩個佛。你一個人可以成兩個佛嗎?佛又問阿難。

是故應知,汝言見暗名見內者,無有是處。

是故應知,汝言見暗名見內者,無有是處:因為上面這種種的道理,所以你應該知道,你所說的,你看見暗的時候,就是看見內里了,這也不對的!

【編按】以下節自一九八八年九月八日「主觀智能推動力」講座

「即應如來今見汝面,亦是汝身」,這是誰見誰的面?你們都弄錯了!我來給你們講解講解。這是根據前面一段經文所說的,前面說是「乃在虛空」──你們前面不是翻譯成「掛在虛空」嗎?我還問你們往什麼「虛空」掛呢?這是接著那兒來的。

「若在虛空」:假設你這個身、你這個心、你這個見,是在虛空裡頭,「自非汝體」:這就不是你的身體。它在虛空里,與你有什麼關係呢?這說得很明顯的嘛!假如你一定說不是這樣的話,「即應如來」:就應該如來──就是佛,「今見汝面,亦是汝身」:佛現在能看見你的面,佛就是你的身體嗎?這是如來見了阿難的面,不是阿難自己見自己的面。

「汝眼已知,身合非覺」:你眼睛知道佛看見你了,你心裡知道,你身體有沒有什麼感覺呢?沒有什麼感覺!

「必汝執言」:若你必定這樣子執著,必定強詞奪理,一定拿不是當理講,一定要說「身眼兩覺」:身也有一種知覺,眼也有一種知覺。「應有二知」:那你一個身體,就有兩個知了。但是你的身體只有一個知,沒有兩個知。

若你一定說有兩個知,「即汝一身」:那麼就在你現在這一個身,「應成兩佛」:到你將來成佛的時候,應該成兩個佛,不應該成一個佛;因為你有兩個知──兩種智慧嘛!所以應該成兩個佛。這都是虛談、空談,不是真是這樣子的!你們不要弄得簡直在頭上安頭都安不上呢!

「是故應知」:因為這個,所以你應該知道──這是很決定的詞。「汝言見暗」:前邊你說見暗,「名見內者」:這個叫見內,「無有是處」:是不對的!

很簡單的嘛!七扯八拉的,還說講得不錯!其實,講的也糊塗,批評的也糊塗!說什麼「心和物都在空中」?怎麼搞的?什麼物在空中?這裡也不是講什麼科學、化學、四大什麼的,不是講那個。

這就是說這個理論,說得很明顯、很清楚的,再也沒有那麼清楚了。不用鑽窟窿,不用鑽牛角尖!這個講法,誰也不需要講九次,就講這個文就夠了!順好了,那就已經pass(通過);如果你往多的講,那是講不完的。

──「主觀智能推動力」講座至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這個女孩為什麼要吃自己母親的肉?
七處征心:心既然不在身內,那麼是在身體之外嗎?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