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沒有衛星導航,地圖是如何繪製?他才是中國製圖學之父

古代沒有衛星導航,地圖是如何繪製?他才是中國製圖學之父

要問現代社會出行的必備品是什麼?地圖絕對是當居首位,好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地圖的展現方式已是複雜多樣,尤以手機定位導航最為便捷。然而,我們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導航系統時,有沒有想過:在那個科技落後的年代,古人們使用的地圖又是如何製作的呢?

說起古代地圖的重要性,他可能很少體現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但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說來,地圖代表的卻是一個王朝實際掌控的範圍。而且歷史上最早的地圖,也不是為勞作生產服務的,完全是為了資源的佔有和掠奪。如:中國最古老的地圖就被繪製在夏禹時期製造的九口大鼎上,後來諸侯王為了爭奪九鼎不惜大打出手。

既然地圖如此的重要,在那個科技落後的年代,古人們又是如何將其繪製出來的呢?

眾所周知,製圖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測量,但是古時候交通不便人們出行多是步行。傳聞當年的華夏祖先炎帝,就為了精確測量土地日行幾十里。等到了大禹時期,他手下的兩名臣子大章和豎亥,也曾率領手下拿著準繩和規矩,一個負責東西、一個負責南北,用腳步去丈量這個世界。

當然,徒步測量世界實在過於勞累,而且時間一長容易造成偏差,這樣的方法直到漢朝時「記里鼓車」的出現,才得以改變。「記里鼓車」又叫大章車,這種馬車分上下兩層,每層都有一個木人,當馬車行駛一里時,下層的木人就會擊鼓一次,當車行十里時,則上層的木人擊鈴一次。所以說測量人只要精確的記錄下擊鼓的次數便可以算出馬車走過的距離。

不得不說,「記里鼓車」是一種方便快捷的測量方法,但中國製圖方法的真正改變,則要歸功於這位名叫裴秀的天才人物。裴秀是一位天生對地圖敏感的人,他總結前人經驗自己勤加思索,最終提出了「製圖六體法」,也就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並且在這個方法的指引下,他完成了我國早地圖集《禹貢地域圖》的製作,為此還被後人稱作是「中國製圖學之父」。

看完之後,你是不是很驚訝呢?這與我們現在所學的地圖已經相當接近了,所以說古人的聰明才智絕對不是我們現代人能想像的,你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老照片 的精彩文章:

山上修建娛樂設施,意外發現春秋古墓,如今建成旅遊景區!

TAG:天下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