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所有的不合理,都是因為大人的不學習

孩子所有的不合理,都是因為大人的不學習

生活中,有人說孩子童言無忌、天真無邪,也有人說孩子不守紀律、無責任感……

但這裡有個問題,你想過沒有:所有這些,都是成人的觀感。

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才最科學呢?

《童年的秘密》,[意] 瑪利亞·蒙台梭利會顛覆你對孩子的理解。

1. 首先明確一點:孩子和成人之間,有根本的區別——成人的行為是為了「完成」,孩子的行為是為了「學習」。比如拿杯子這個動作,成人以「拿到不摔壞」為目的,要避免失誤;孩子以「學會怎麼拿」為目的,要反覆練習。

2. 對孩子來說,「玩」就是最好的教育。玩的過程,就是孩子接受視覺、聽覺、觸覺的刺激,學習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如果玩得不充分,孩子就會用其他的方式來緩解,比如吃東西、惡作劇等。所以,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

3. 不要害怕孩子犯錯。孩子就是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在犯錯中積累經驗、習得技能。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太小,沒法自理,事事都代勞;甚至擔心孩子弄壞東西、受傷,就阻止他的很多行為。這就阻斷了孩子學習的機會。教他做事的時候,家長可以示範、指導,但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去嘗試。

4. 很多家長認為:幼兒期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所以要儘早讓孩子學習各項技能。這其實是不對的。不同能力的敏感期不同,但並不是越早越好。比如口語的敏感期,就能到7歲,而不是很多機構鼓吹的2-3歲。過早逼孩子學習,反而可能讓他無法集中精力、喪失學習興趣。

5. 孩子表現出的智力高低,並不是一定的,而是和心理狀態有很大關係,而心理狀態又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所以,對孩子來說,健康的、適合探索的成長環境,比學什麼更重要。家長可以有意營造這種家庭環境,比如,家裡桌椅物品的擺放,根據孩子的身高調整,方便他觀察。

孩子所有的不合理,都是因為大人的不學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6. 在大人眼裡,孩子總愛把東西搞得亂糟糟。這其實是因為:孩子的秩序感和我們不同。他們的秩序感,並不是大人眼中的整潔,而是按自己的標準把東西分配到不同的地方。所以,如果非要把他的玩具收到一個箱子里,他就會用哭鬧錶達不滿。最好的辦法是,每次遊戲完後,引導孩子共同收拾。

7. 孩子不僅有自控力,而且耐心遠比大人要強。一旦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他們就會非常專註,比如用幾個小時搭積木,每次失敗都會重頭再來。至於有時表現得不守紀律、缺乏耐心,其實是他感到了不安全、不開心。這時候家長更要多一些耐心,給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

8. 很多家長會將孩子的錯誤,歸結為不懂事、聽不懂話。事實上,孩子不僅能聽懂大人的話,而且自尊心比成人更敏感,更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們擁有成人無法相比的誠實、單純、善意。與其嚴厲批評,不如多鼓勵,這樣會更有效。

9.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有四種不好的行為,具有很強的迷惑性,經常會被誤貼上「好品質」的標籤,甚至大力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警惕。

① 神遊,指漫無目的地發獃。這種潛意識的防禦方式,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很容易被誤解為專註。

② 障礙,指對某一事物抵觸,甚至不願意見與它相關的人。這會阻礙孩子接受新鮮觀念,卻常被簡單認為是內向。

③ 依附,表現為離不開大人,無法獨立完成事情,很容易被誤認為乖巧。

④ 權力欲,喜歡發號施令,希望控制所有事物,很容易被誤認為勇敢。

最後,與你分享書中的金句:

孩子就是在錯誤中積累經驗、習得技能的。家長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自由嘗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