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東西壞了,我們總會拿去修
本文來源於 觀觀雅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小時候,街頭巷尾常能聽見操著奇怪外地口音的人吆喝:「鋦鍋鋦碗鋦大缸」……
家裡的物件如果壞了,人們都習慣性地拿去修。
雨傘、筆、碗、水桶、鞋、鍋、水壺、衣服……似乎什麼都可以拿去修補。於是這大街小巷也就有了很多鋦瓷匠、修鞋匠、修筆匠、裁縫、修表匠、修車匠……
縫縫補補修修,這似乎本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隨著平房的消逝,樓房的高聳,這樣的吆喝聲,也漸漸聽不到了。
在很多人看來,時間的洪流不斷向前,社會的發展必然有淘汰。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人們越來越喜歡接受新生事物的同時,那些耗時長、出工慢的活計自然越來越少人光顧。這本就是一種生存法則。
但果真如此嗎?
破舊再修之物真的有如此不堪?
下面這隻茶盞,你覺得如何?
它是由六塊碎瓷片拼接而成的一個茶盞,名叫「七合盞」,是物主當年花了約莫一萬塊錢從舊貨市場上無意淘來的,宋、元、明、清等5個朝代6塊不同的碎瓷片拼合,再用失傳千年的嵌絲梅花工藝將它們鋦合在一起製作而成的。
就是這樣一件由碎瓷片拼接而成的茶碗,有人願開價1200萬購買。
如此一隻修修補補的小碗,讓「破舊無用論」顯得如此輕浮。
很多時候,修補匠不止是簡單的修補匠,他們也是藝術家;舊物也不止是簡單的舊物,它們經由修補匠之手,也能變成最頂尖的藝術品。
讓這一切發生驚人轉變的關鍵,是一門宋代就有的古老民間手藝,叫「鋦瓷」。
鋦瓷,說簡單點,就是用特製的鋦釘,像訂書機一樣,將破裂的瓷器牢牢釘在一起。
首先,在瓷器上鑽孔鑽三分之二的深度,避免鑽穿了,力道也需要拿捏得非常準確。
由於器皿不同、破裂不同、位置不同、鋦釘抓合張力不同,鋦匠都要反覆琢磨鋦釘的合理位置。
然後他根據「傷口」,仔細量好距離,拿出剪刀剪出一個2毫米的條子,然後再剪成菱形。
把確認好長短的鋦釘放入鑽孔,再用鎚子捶實。完成後,會用鉗子懸空夾住鋦釘,器物不掉下來才算完成。
神奇的是,鋦補後的瓷器不需要任何黏劑,只利用金屬的收縮原理,自然就做到了滴水不漏。
每次修補完,鋦瓷匠還會借著瓷器,向主人家討一碗水喝,保證滴水不漏,對自己的手藝,他們總是很有信心。
令殘破瓷器,重新能使用,是「鋦瓷」的本分活兒,若在惜物之外,懷審美之心,使花紋式樣與瓷器上原花紋圖案相配,又使鋦釘不多餘,應物象形,就更增添韻味了。
可惜的是,這一門千年的老手藝,在04年申請非遺時,全國就只剩下王振海這一個鋦瓷匠了。
當人們每日感嘆越來越富裕的生活給我們帶來多麼豐盈的生活體驗時,我們失去的,或許正是鋸瓷這種只有在「困難」時代才能孕育出的別樣藝術。
修補是延續物命的方法,它不只是因為物資的缺乏,更包涵了人們對身邊用物的情感,而如今,物質環境富裕後,人們逐漸開始忘記修補的概念,對於物的擁有,已從過去的需求轉為欲求。
這樣的生活,當然是非常舒適的,但代價也是顯而易見的——曾經的那份「窮」藝術,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添加小編微信(as13051522085)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感謝!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 99查詢
最近精彩回顧請回復 ls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小編微信號:as13051522085
平台合作請聯繫:
Tel: 18610768869
Email:281819199@qq.com
小編微信號:as13051522085 (分享藏品,傳播知識)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來鑒寶。
↓↓↓↓↓
※良心推薦丨國慶七天長假,去哪兒人最少還便宜?
※馬未都:收藏不能不出血
TAG:古玩那點事兒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