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狂人」李書福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雷彥鵬
與改革開放同步成長起來的李書福的創業歷程,幾乎就是民企發展道路的一個縮影。當中國因改革開放出現巨大需求的時候,他在台州做照相生意;20世紀80年代,當全國出現家電熱的時候,他在做冰箱;1989年,當中國市場經濟萎縮的時候,李書福也和很多小企業主一樣把自己辛苦經營的冰箱廠交給了政府;之後,他去深圳大學學習,期間還在海南房地產轉了一圈;20世紀90年代,當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同時出現了建房熱的時候,他在做建材;再晚一些,李書福發現了摩托車的商機,他開始生產摩托車,隨後毫不猶豫地踏進了汽車行業。
說他是「狂人」也好,說他是「瘋子」也罷,李書福的「瘋狂」並不是商學院里的教科書可以定義的企業家,如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言,在中國商界,李書福是一種可能性。
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2000年前後,在央視《對話》欄目上,李書福說要做汽車,大家覺得太可笑了,覺得不可能。李書福是背著挎包給人照相出身的,後來做了一個摩托車公司就很了不起了。他說要做汽車,底下的人連我在內都絕對不相信。」
造車前史:「狂」於致富
1963年,李書福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他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三,整個學生時代,李書福都是在台州度過的。「我是在浙江台州一個貧窮落後的山村長大的。」李書福說:「第一不怕苦,第二不怕窮,第三當然更喜歡致富了!」他敢闖敢拼,豁得出去。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開始為中國打開「謀富」大門的探索後,在浙江省台州路橋區李家村,一個騎著破舊的「二八式」自行車的少年也開始了他的謀富之路。
高中剛畢業的李書福向父親要了120塊錢買了台相機,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干起了為別人照相的謀生。
一年下來,李書福賺到了2000塊,開了個照相館。人們喜歡挨著汽車照相,李書福發現了,就找人在照相館裡畫了一輛汽車,來照相的人都很喜歡貼著汽車畫照相。
後來,就是在這個照相館裡,李書福挖到了他真正的第一桶金。他很快發現,沖印照片的顯影液里有銀的成分,可以通過加氯化鈉的方式提煉出來,而且純度相當高。在1983年的台州,這個簡單的方法成了李書福創業的起點。李書福於是關了照相館,賣了相機,跑到台州大大小小的照相館去收購顯影液,而當這些技術被其他人也學會了,他又看到了冰箱的機會。李書福成立了台州石曲冰箱配件廠,這一年是1984年。這是一個標準的台州式小工廠,幾乎所有的經營者都是自己人,除了李氏四兄弟,還有他們的親戚。
到1986年轉而生產冰箱時,工廠的產值已經達到了四五千萬,職工已近百名,在當地很有名氣。
不滿現狀的李書福又成立了北極花電冰箱廠,電冰箱生意讓李書福變成了千萬富翁。但是,僅僅三年後,正處於發展巔峰的北極花冰箱廠因為未列入輕工業部定點廠目錄而受到禁止,李書福把工廠、庫存、土地連同廠里的存摺都上交給了政府。
李書福似乎始終是一個奔跑的狂人。關掉工廠,兄弟散夥以後,李書福一個人南下去了深圳。他在深圳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輛車,一輛國產的中華牌轎車。後來,李書福說:「從買了第一輛車以後,我就想造汽車了。」但是八年以後那第一輛吉利豪情才下線。
進入20世紀90年代,廣東出現了中國內地第一波房地產熱,李書福也一腳踏進了海南當年房地產熱的浪潮,然而浪潮過後李書福幾乎血本無歸,積累了幾年的心血化為泡影。但是房地產熱卻讓他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商機,就是房地產熱帶來的裝修熱。從海南回到台州的李書福對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我只能做實業。」李書富把一種叫做鎂鋁曲板的進口裝修建材帶回台州,開始了又一次創業。
不久他的工廠生產出了中國第一張鎂鋁曲板,後來又成為全國第一家鋁塑板生產廠商。(吉利早期的鎂鋁曲板工廠。)
因為李書福發現鎂鋁曲板市場的商機比別人早了半年,所以銷量驚人,1992年銷售額達7000多萬元,1993年達1.5億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都是吉利集團的主要利潤來源之一。
就在1993年,不安分的李書福又開始有了新的想法。因為經濟發展,市場開始變得活躍起來,貨物的短途運輸成為一個很大的麻煩。在中國城鎮和鄉村的道路上,到處都可以看見后座裝得像小山一樣的摩托車。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摩托車行業已初具規模。但李書福發現沒有一家廠商生產豪華型踏板式摩托車。李書福看中這個機會,果斷上馬。雖然是外行,看到市場的李書福先買樣車看原理,七個月後,李書福造出了自己的摩托車,但在許可證問題上再次碰了壁。最後他找到了一家瀕臨倒閉的國有摩托車廠,借他們的牌子做起了摩托車。很快,他們又搞出了四衝程的摩托車,按李書福的說法:「在市場上火得不得了。」
1998年,吉利集團摩托車產量達35萬輛,不但佔領了國內市場,還出口至22個國家和地區。(吉利摩托車生產車間。)
造車「狂」人: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
在1983年第一輛中德合資的上海桑塔納轎車下線,以及1985年上海大眾成立以後,彼時汽車市場的生產者主要是由國家控制的一汽、二汽、上汽組成的三大汽車公司,以及天汽、武漢神龍、廣汽等國有汽車公司,合資引進是當時普遍的模式。而李書福到美國去考察時,發現美國汽車比中國要多得多,就覺得在中國做汽車行業市場無限。從他決定要造自己的汽車開始,似乎什麼都擋不住他了。
造汽車,資金是前提。1996年投產的桑塔納,國家的投資是十幾個億,更別說上海汽車製造廠積累的人才和經驗了。李書福對外宣稱,為造車要投入5個億,而據稱實際上李書福當時擁有的是1個億。就算是有5個億,生產許可的牌照又變成了另一個更大的障礙。在得知德陽某監獄下屬的汽車廠可以生產汽車後,李書福注資取得了其70%的股份,並取名為四川波音製造有限公司。不過這家工廠的牌照是生產輕型客車的,不能生產李書福想造的三廂轎車。對於這一點,李書福並不擔心——總算可以造汽車了。
後來,他又買下了工廠另外30%的股份,得到了在台州臨海生產汽車的機會。
李書福造汽車最早的基本力量是從吉利摩托里挑出來的三個在汽車廠干過的工程師,他們和李書福一起創業的地點就在李書福為自己的汽車夢而買下的幾百畝空地上。「我領導組建了項目籌備組,在公司內部選了兩個工程師,加上我自己,共三個人開始研究汽車技術。我們都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但這既是天時地利的召喚,更是我追求理想的自我決定。在汽車行業內有一句話,你恨誰就叫誰去造汽車,當然我要造汽車,不是因為誰恨我,而是我自己的選擇。」李書福在臨海生產汽車是秘密行動。當時,他和三個造汽車出身的追隨者創業的地點,是一塊為吉利汽車公司征下的800畝土地,李書福對外宣稱這塊土地是用來造摩托車的。
1998年,第一輛吉利豪情下線的時候,此時這款新品尚沒有取得「准生證」。
汽車生產涉及到太多的部門,交通、運管、公安……任何一個環節被徹底否定,都會置剛剛下線的吉利豪情汽車於死地。「我當時真想哭。辦了100桌酒席,卻沒有來賓,這是什麼滋味?」最終時任浙江省副省長的葉寶榮出現在了吉利豪情下線的儀式上,後來在葉寶榮副省長的支持下,吉利在政策、用地等方面得到助力。
但吉利造車時那把政策之劍一直就懸在那裡。彼時,在中國加入WTO前,中國汽車工業中合資是重點被扶持的對象,而像吉利、奇瑞、華晨等自主品牌則被擋在門外,可以說對於吉利而言這是一個生死存亡的時刻。
1999年,時任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的曾培炎(左)考察非國有投資,到訪吉利。
李書福發表了那段語驚四座的言論:「造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幾個沙發嗎?可以讓我們去做一些探索,用民營機制,就像當年造摩托車一樣,外界也都說我們不行,但我們造了中國第一個踏板式摩托車,很成功!現在大家都學著造,我們還搞了很多個第一,建材上的鋁板,也是全國第一,裝修在家裡非常漂亮!」
這段後來被不斷傳播的言論,事實上是李書福為吉利爭取生存權的一次博弈。或許李書福的後半段話才真正表明了他的執著與決心:「請允許民營企業大膽嘗試,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大眾在上海的投資累計46億,而我只需要26億就可以造很好的轎車。幾十億的投資我們不要國家一分錢,不向銀行貸一分錢,一切資金民營企業自負。如果會失敗的話,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曾培炎聽著有點動容:「我不反對你們造汽車。」
「不反對」三個字,給了李書福巨大的鼓舞和信心。於是,他開始了真正的「瘋狂」之旅。
價格戰&「蛇吞象」
在中國當時的汽車領域,李書福的優勢在於他地處台州,在工資水平和原材料採購上有一定的優勢。更重要的是,他的對手是國有企業,在效率和組織上遠不如私有企業精細。
吉利豪情的主要對手是天津夏利,當時,夏利的價格是8萬元。而吉利豪情的上市,一下子把微型車的價格從8萬元拉到了4萬多元。其實,哪怕是鈑金工製造的汽車,以這樣的價格入市也意味著風險。單是吉利豪情的豐田發動機價格就要1.8萬元,再加上車身6200元,這兩者相加就得2.4萬元。李書福為了讓「自己造的車」進入市場,已經不惜代價了。
豪情佔據著「中國最便宜的轎車」這樣一個有號召力的地位,擴大著自己的市場,甚至開始走出江浙。雖然夏利也以降價回擊,雙方几乎進入了降價肉搏戰。但2001年,國家宣布放開汽車企業對產品的定價權之前,中國微型轎車的大局就定下了,10萬元以下的轎車價格夏利最高、吉利最低,中間是奧拓和英格爾。2001年5月22日,定價權一放開,市場份額不斷縮小的夏利一方面升級產品,推出了夏利2000,另一方面對普通車型進行了一次高空跳水試的降價,最高降幅達1.5萬元,加上之前的暗降,到2004年夏利已經降到了3.18萬元。吉利這邊怎能不行動,於是豪情兩次降價,最低一款車的價格降到了2.99萬元,創下了中國轎車歷史上價格的最低點。
2.99萬的豪情屬於「瘋狂」的李書福。
吉利的一位高管說,如果僅僅從經營上看,每銷售一輛豪情車,意味著吉利集團將會虧損數千元。但是,這種虧損對於瘋狂地痴迷於汽車行業的李書福來講,他只關注市場—誰佔有中國市場誰就擁有未來。
但低價車只是李書福進入市場的殺手鐧,收購沃爾沃是他的另一個 「瘋狂」之舉。李書福對沃爾沃的興趣肇始於2002年。這一年,在一次中層幹部會議上,李書福突然提出一個石破天驚的構想:「我們要去買沃爾沃,現在起就應該準備了。」
李書福盯住沃爾沃不放的原因很簡單:沃爾沃的原創能力很強,安全基因舉世無雙,車內空氣質量控制及環保技術全球領先。沃爾沃轎車在1999年被福特收購。2008年前後,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多家汽車公司面臨重組、破產。而福特大刀闊斧地消減非核心品牌的時候,產能41萬輛的吉利在國際上基本還屬於無名之輩。
2008年,沃爾沃虧損了19億美元左右,預計到2010年,還有10億美元左右的虧損。
福特最初對沃爾沃的報價是60億美元,比10年前收購沃爾沃汽車少了4.5億美元。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這樣的出價顯然會被認為是高估。2009年底,秘密談判開始進行。吉利控股集團沃爾沃項目組集體趕赴哥德堡,李書福第一次見到了沃爾沃汽車的高管。這次見面後,通過福特方對沃爾沃汽車未來三年的預測,與研發費用的通盤計算之後,吉利方將報價更改為18億美元。
2010年3月28日,在英國倫敦的李書福一直低頭在桌上籤合同,半米高的文件,遞一個簽一個,花了半個多小時終於簽完了。李書福趴在桌上一動不動。他大概是累了,需要休息一下。到了跟吉利杭州總部連線的時候,眾人提醒李書福要跟杭州連線了,趴著的李書福緩緩抬起頭,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一樣流下來……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競爭的白熱化,2014年,整個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銷量下滑16.24%,吉利銷量更是同比下滑22%,遭遇了造車20年來的第一次下滑。在整體車市低迷的2015年,轉型之戰從博瑞「仰攻」開始,拉開了吉利精品3.0時代的序幕。有趣的是,相較於2014年的銷量下滑,一年後的吉利卻是以同比22%的增幅領漲自主品牌。
當年年底李克強在浙江考察了吉利控股集團,對吉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吉利汽車不僅是讓國人驕傲的民族品牌,更了不起的是,吉利走向了世界,還收購了全球知名汽車公司。吉利汽車的發展史,就是中國經濟不斷升級的縮影。」
去家族化的管理 培養接班人籌謀
從高中畢業做拍照生意,到知名汽車品牌,李書福創業路的背景樂就是改革開放的進行曲。他曾說:「我是農村來的,你說我怕什麼?失敗了沒有關係,回去種地、養魚、養蝦,承包兩畝地,一畝地種菜,一畝地種水稻,怕什麼呢?有吃有喝。」一路「瘋狂」的李書福,始終立於潮頭。
在一個企業創業初期,尤其是在改革開放時期,因為要艱苦奮鬥,當然避免不了手足親情、鄰里鄉情。沒有這樣一個時期,吉利就無法從一個小廠發展成為大型汽車公司。從冰箱廠到汽車廠,李家四兄弟一直分分合合。李書福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提出要做汽車的時候,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李書福回憶說,他當時與家裡人溝通,只有大哥李書芳支持他。不過,在進入汽車業的初期,李氏四兄弟還是齊心協力、各管一攤。
表面上的一致與和諧是不會持久的,由於李書福一心想造車,而且後來改名為吉利集團的李氏家族企業的幾大產業當時都還在,所以在經營決策上總會有一些出入。(吉利集團舊址。)
1999年在摩托車產業的決策上,就要不要加入價格戰這個問題,李書福與四弟李書通的意見相左,吉利集團董事會作出決議,李書通被解除職務。李書通離開後創辦了上海的傑士達汽車,後來又被李書福收購,兩人握手言和,李書通又轉向了鋁業。而最早離開的是大哥李書芳,他1997年離開了剛成立不久的吉利集團,創辦了自己的工廠。2002年,二哥李胥兵也離開了吉利集團,之後他收購了江南奧拓汽車,而李書福也持有這個公司的股份。三兄弟先後離開了吉利集團,李書福還曾在2000年與族叔李國順對簿公堂,這也讓很多人覺得李書福「六親不認,用人排內」。
但正是在這些分分離離的過程中,吉利集團的股權關係被捋清楚了,李氏四兄弟也完成了分家。李書福曾說:「創業階段我們兄弟勁往一處使,創造了一些奇蹟,但進入守業和壯大階段,副作用開始佔據主導地位,制度容易被架空。」吉利集團開始了引進職業經理人的轉型。
第一批進入吉利決策層的人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兩個,一個是徐剛,一個是柏楊。在管理方面,徐剛得到了李書福的全力支持。無論是在台州總部還是杭州總部,徐剛與李書福都在一個辦公室里辦公。徐剛對吉利集團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到2003年,吉利集團的高管中,全部換成了職業經理人。在李書福眼裡,這才是自己真正的賭局——「拿吉利全部家當」下賭注。這次對吉利「換血」進行得相當徹底。李書福採取了最為激進的人才引進方式,讓吉利蛻變為一家現代治理結構的公司。
同時李書福並沒有忽略對下一代的培養。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1985年出生的李星星,目前持有吉利集團9%的股份,餘下為其父親李書福持有。公開資料顯示,李書福的兒子李星星從英國回來後,就被安排到吉利摩托車廠工作。
摩托車業務是吉利的祖業,也可以說是吉利發展的基石,這種安排無疑體現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2016年10月,由沃爾沃汽車與中國母公司吉利汽車聯合打造的全新汽車品牌 「LYNK & CO」(領克)在瑞典亮相,李書福帶著兒子李星星一起現身發布會的現場。正是在這一年年初,李星星接連多種職務加身—浙江吉利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吉利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浙江手拉手投資公司董事長,以及CMA事業部的負責人。
這一系列職位中,CMA事業部無疑是最具戰略意義的。直到2017年底領克01上市,CMA才從幕後走向前台。CMA中文意為「緊湊型模塊化構築平台」,是由沃爾沃和吉利共同開發的全新模塊化平台。雖然李星星此前並沒有汽車行業的經驗,但CMA事業部是影響吉利未來走向的一個全新部門,是吉利從低端走向高端的核心競爭力,對於李星星而言這是一次全新的機會,也是他逐步從幕後走向台前的契機。
(參考書目:《汽車「瘋子」李書福》,鄭作時著,中信出版社;《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王千馬、梁冬梅著,何丹主編,中信出版社;《李書福的偏執智慧》,張明轉編著,浙江大學出版社;《拿下沃爾沃:李書福傳奇》,熊江著,石油工業出版社。本文詳見於【《家族企業》雜誌2018年10月刊】 未經本刊授權,不得轉載;經本刊授權轉載的,請註明來源。)
—END—
2018第五屆中國家族企業傳承主題論壇
暨中歐第七屆中國家族傳承論壇
幸福與財富
12月9日-10日 | 中國·深圳
年度經典巨獻
與您榮耀共享
※4大行動方法,讓你的目標達成率提升300%
※尊重個人與成人之美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