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美國對外援助,對象為什麼是劣勢的英國,而不是德國?

二戰美國對外援助,對象為什麼是劣勢的英國,而不是德國?

1940-1941年,無論是對英國還是美國而言,都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的年載。此時英德戰爭正處於白熱化階段,德軍的戰鬥機肆意侵略著英國領空,歷史建築和房屋民舍轟然倒塌,英國人民流離失所,在與之隔海的這片土地上德軍的野心顯露無疑,面對德軍的步步緊逼,英國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

此時的美國也陷入了自身的窘況之中,十個美國人之中有九個人反對美國捲入這場不必要的戰爭之中,並且某些地區的美國人厭英情緒尤其明顯,他們認為英國是將美國捲入戰爭的罪魁禍首,一些公眾人物,如查爾斯·林德伯格(首位單人不著陸飛越大西洋的飛行員)公開發表具有孤立主義傾向的言論,而公眾人物對民眾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根據丘吉爾戰時演講留下的文件,美國FBI局長,作為司法機構的實際控制著胡佛,居然主張對德國進行援助。

1940年是美國總統大選之年,羅斯福和他的競爭對手都斬釘截鐵的宣稱不會派一個美國男孩去打任何歐洲戰爭,但是隨著納粹連連取勝,羅斯福負擔不起等到競選連任後才讓美國轉入某種形式的戰爭狀態的代價了。

美國1940年12月所提出的《租借法案》,在1941年3月得到了法律的承認,這為美國對英國除了戰爭以外的所有援助提供了基礎,美國在港口製造英國海軍船隻,向英國轉移兩百萬噸的船,甚至為英國船隊穿越大西洋提供護航,一直到冰島。「在你的領居家著火時借給他一個消防水管」羅斯福這個極其簡單的例證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與此同時,英國並未要求美國幫助他們參戰,他們需要的是戰爭的工具,例如飛機、坦克、槍炮、貨船,英國在為他們的自由和美國的安全而戰。很多美國人不想被捲入戰爭中,做無必要的犧牲,但羅斯福還是選擇了支援英國,戰爭有時候不是想與不想的關係,而是一種利害得失的權衡關係。

如果英國淪陷,在歐洲便會出現德國一家獨大的現象,並且德國便可以以英國為跳板來作為和美國開戰的後備戰略基地,這個結果是美國不願看到的,換句話說,支援英國同時也意味著是在保衛自己。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德國和日本都提出了統一或瓜分全球的理論,日本更是從明治維新開始就計劃與美國平分地球,但是德國對內宣傳中,卻認為要與盟國日本平分地球,美國自然非常顧忌。

世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處於一個動態平衡之中的,國家與國家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或顯或隱的聯繫,競爭與合作是相輔相成的,時至今日的互聯網時代,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繫相較之前更為密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村長的歷史視野 的精彩文章:

庫爾斯克會戰後,朱可夫請求圍殲德軍,最高統帥部為何拒絕?
美國一向斤斤計較,喜發戰爭財,二戰時為何對英國格外慷慨?

TAG:村長的歷史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