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鬥智斗勇的炮戰

鬥智斗勇的炮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和同盟國交戰雙方為獲得最終勝利,先後投入了機槍、飛機、坦克、毒氣等剛剛出現的現代化武器。不過,真正決定一戰戰局乃至最終勝敗的,其實並非是這些「殺手鐧」,而是它們所要配合的核心武器——火炮。

用速度擋住德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作為同盟國的德國憑藉火力優勢迅速攻佔盧森堡、比利時,之後又僅用一個月時間,把負責防禦的法國第五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一路趕到了巴黎近郊的馬恩河,德軍先頭部隊已經可以看到15英里外的埃菲爾鐵塔,協約國兩支陷入疲憊和混亂的部隊一再接到炸毀橋樑的命令,在他們背後的巴黎人心惶惶,法國政府也要遷往波爾多。

然而就在一個星期後,英法聯軍卻出人意料地挫敗了德軍的進攻,迫使德軍轉入戰略防禦,並從此陷入陣地戰的僵持,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原來,法國人在防禦戰中集中使用了秘密武器——速射炮。

火炮很早就投入使用了,但法軍這個速射炮發射速度極快,射速達到每分鐘15~20發。在馬恩河戰役中,當法軍速射炮彈密集傾瀉到德軍陣地時,德軍總參謀部立即陷入了巨大的恐慌,這倒不僅僅是因為每天近5萬人的慘重傷亡,而是由於當時德軍炮兵擁有數倍於法軍的火炮,但卻被法軍的速射炮壓製得無力反擊,這就使得德軍搞不清楚對面的法軍到底有多少火炮,為了保險起見只能停下來轉入防禦,這就給了法軍集結和補充的喘息之機。

天女散花般的炮彈

馬恩河戰役之後,西線的交戰雙方陷入了膠著的陣地戰,雙方都將壕溝挖得縱橫交錯,加之機槍、碉堡和帶刺鐵絲網的配合,想要推進100米都要付出成千上萬的傷亡代價,於是雙方都將打破戰爭僵局的希望寄托在了火力強悍的火炮上。

一戰爆發時,歐洲各國火炮都是以炮管長、射程短、彈道角度低的野戰炮為主的,其近乎直線的射擊角度使其對於躲在戰壕中的敵軍士兵殺傷很小。有鑒於此,雙方不約而同地大量裝備新式的榴彈炮,這種火炮的彈道彎曲,可以直接落入戰壕的深處,從而殺傷隱蔽的敵軍。

不過,傳統的高爆榴彈雖然威力巨大,但除非直接命中戰壕,否則殺傷效果並不理想。因此德國軍方便研發了新式炮彈——榴霰彈。這種新式炮彈可以製造出上千塊的彈片,是普通高爆榴彈的幾十倍,而且由於加裝了定時引信,它們可以在戰壕里或開闊地的士兵頭上爆炸,有效殺傷範圍極大。

德軍在1914年10月的新沙佩勒戰役中,首次使用了榴霰彈,它們的彈片和彈珠象傾盆大雨似地落在毫無防備的法軍士兵頭上,駐守陣地的法國第二軍傷亡慘重,德軍很快奪取了整個新沙佩勒。

吃了虧的法軍在丟掉新沙佩勒後,很快便仿製並列裝了榴霰彈。而且,為了提高榴霰彈的命中精度,法軍將剛投入戰爭的新式武器——飛機用作了收集情報的工具。這一嘗試讓法軍受益匪淺,以往通常需要幾天才能收集到的敵軍布防信息,現在通過偵察機35分鐘的航拍照片就可以獲得。而且不但德軍戰壕的走向、炮兵陣地的位置、築壘工事的分布等信息一覽無餘,就連德軍補給線的延伸、預備役部隊的擺放,甚至各部間的換防和調動這類傳統偵查無法偵獲的敵軍後方信息,也都被法軍掌握了。

於是,在新沙佩勒戰役的後期,德軍精心偽裝和頻繁轉移的指揮部、彈藥庫、炮兵陣地等重要設施,總是會意想不到地遭到法軍炮兵及時而精確的致命打擊,最終不得不撤出新沙佩勒進行休整補員。

炮兵之間的戰爭

不過,德軍很快發明出遠程火炮,其射程可以直接越過法軍步兵陣地,摧毀法軍的炮兵陣地。1915年春,英法聯軍趁德軍主力集中在東線與沙俄作戰,發動了香巴尼和阿杜瓦兩輪攻勢。但德軍的遠程火炮給英法聯軍的炮兵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於是,英法聯軍的步兵攻擊部隊也因為缺乏火力掩護,最終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放棄了進攻。

事後,為了報復德軍,英法聯軍加緊研製射程更遠的遠程火炮,並在1916年初的凡爾登戰役中投入使用。此役之初,德軍投入27個師,1200餘門火炮,而法軍只有10個師,270門火炮,德軍佔據著人數和火力上的絕對優勢,憑藉每小時10萬發炮彈的炮擊密度,德軍在進攻的第一天就向前推進了6公里。

然而,德軍的犀利進攻很快就沒了的底氣——德軍火炮在開火幾分鐘後,便成為了法軍遠程火炮的獵物,在其「點射式」打擊下,德軍火炮成了法軍的固定靶標,近乎全部被摧毀。此役中流傳最廣的故事是一個法軍一名炮手不知是添錯了藥量還是裝錯了標尺,將一發炮彈不歪不斜地打進了德軍的炮彈補給所,引發了一戰中最大規模的爆炸,德軍的火炮因為沒有炮彈而成了廢銅爛鐵,戰局因此被扭轉。

但實際上,當時德軍的彈藥庫位於戰線的後方,遠在一般火炮的射程之外。法軍那發歪打正著的炮彈之所以能夠成功扭轉戰局,關鍵是因為發射它的火炮是一門遠程火炮。

步炮協同

之後,為了扭轉進攻受挫的頹勢,德軍參謀人員發明了「徐進彈幕射擊」的戰術。具體而言,就是步兵在衝鋒或前進的時候,炮兵按一定順序延伸炮火,始終把炮彈打到步兵前面數百米的地方,為步兵提供火力掩護。

其實這種戰法早在1914年德軍防守阿爾薩斯時就使用過,只是規模非常有限。當時一個法軍步兵連進攻德國阿爾薩斯的一個山頭陣地,德軍的炮兵利用「徐進彈幕射擊」戰術將彈著點緩慢向山下移動,對以密集散兵線陣型向上仰攻的法軍造成了巨大殺傷。短短几分鐘後,法軍的凝聚力便蕩然無存,士兵們紛紛潰退。

在凡爾登戰役中,德軍為了打破僵局,第一次大規模地使用並改進了「徐進彈幕射擊」戰術。在其中的沃堡爭奪戰中,德軍先是利用這一戰術成功地突破了法軍主陣地的多道防線,之後又將炮擊區域延伸至沃堡地區的側後,切斷了沃堡與法軍其他陣地的聯繫達7天之久,最終迫使沃堡的法國守軍因彈盡糧絕而投降,德軍藉此一度進抵距凡爾登不足3公里處。

法軍吸取了凡爾登戰役的教訓,不但也開始採用「徐進彈幕射擊」的戰術反擊德軍,而且大規模地使用履帶式拖拉機來牽引遠程火炮,從而增加其機動性。這一做法非常有效,法軍趁德軍進攻受阻之機,很快收復了沃堡等丟失的陣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圍繞著作為核心武器的火炮鬥智斗勇,不斷地通過改良火炮的射擊角度、炮彈、引導方式、攻擊戰術等途徑,來為己方贏得戰爭的主動權,這在造成雙方巨大人員傷亡的同時,也推動了機械、交通、通訊等領域科技的進步,其智慧在戰後大都被用來造福社會,這也算是人類的因禍得福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人體6大不雅的「臭毛病」
城市人口該如何控制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