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作為「世界遺產影像學」方面的開創者及實踐者,梅生的攝影足跡遍及全國所有省份及世界七大洲的58個國家。可以說世界遺產在哪裡,梅生的鏡頭就在哪裡。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積澱,梅生近幾十年的拍攝作品裡滲透了更多的學理成份,完成了從情感到精神的升華,影像本身的元素在弱化,內涵在強化,攝影成為梅生文化研究的一種語言方式。在北京國際攝影周的展覽現場,網易藝術有幸與梅生對話,聽聽他對攝影的理解,聊聊他與「世界遺產影像學」背後的故事。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梅生在土耳其內姆魯特山進行拍攝

站在時代與方位的坐標上,用攝影為祖國發聲

網易藝術:本次攝影周的主題為時代與方位,您如何理解這一主題?

梅生:北京國際攝影周這個活動的性質與「時代與方位」這個大主題是很貼合的。中國現在處於一個向外發展的時代,一帶一路的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提出,都展現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正以北京為中心向外發散。我們中國的形象、精神通過攝影、通過國際攝影周這樣一種方式來表達出來,這是我們這次活動的目的。我們這次展覽中最重要的兩個展覽就是一帶一路國際青年攝影比賽的展覽還有我的世界遺產影像學的教學成果展覽,這兩個展覽它都能反映出「時代與方位」的概念。一帶一路本身就是表現一個時代的跨度,從歷史到現在。如果我們建立一個二維坐標的話,時代是一個坐標,方位是一個坐標,在這個平面坐標上時代與方位相交叉的這個點就是今天我們北京國際攝影周要做的事情,所要表現的主題。

重複別人的路或許快一點,但終究是別人走過的

網易藝術:這些年您一直致力於「世界遺產影像學「體系的建立與整理,那麼您是因為什麼契機開始拍攝世界遺產這一主題的?

梅生:每個攝影家都有自己的拍攝專題,由於攝影家對自身的生活經歷的理解甚至是個人的興趣有所不同,可能會對不同的題材感興趣,這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做攝影差不多39年,在這當中做過很多題材、很多類型的攝影,比如新聞攝影、商業攝影、紀實攝影、藝術攝影,這幾大類都做過。但是對攝影本身的認識隨著自己的閱歷和對攝影更本質的了解,我最後把我的眼光確定在世界遺產這一大的方向上。因為過去我拍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所有這些都逃脫不出我們中國攝影人已經走過或正在走的路。一個攝影家、藝術家永遠重複別人的路,可能你比別人走得快一點或長一點,但終究是在走別人走過的路,而我想在攝影上確立自己的路。將我以前拍過的不同類型、題材的攝影作品做一些梳理,我發現我拍的大多數題材,各種不同攝影類型一個大的趨勢都集中在世界遺產這一個概念上,所以這是一個逐步認識的結果。

網易藝術:到目前為止,您已經走訪過世界七大洲,50多個國家,拍攝了很多風格迥異的建築,在拍攝中有哪些世界遺產是您印象最深刻的?

梅生:總體而言,我對中國的世界遺產印象最為深刻。在這個世界上不同的文化類型對世界遺產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印象深刻是我個人的體驗,不標誌著我們中國的世界遺產世界遺產中具體的排序和位置,因為這是由個人對事物的認識決定的。為了拍攝世界遺產,我跑了五大洲50多個國家,我是按照不同文化類型去拍攝這些世界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建立世界遺產委員會,世界遺產委員會制定又了世界遺產名錄。到現在全世界有1192我們中國有53全世界以數量多少排序,中國是第二,義大利第一,西班牙第三。不過我認為世界遺產不應該有高低之分,它們都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梅生攝影作品

網易藝術:您認為攝影在文化保護方面具有怎樣的價值?攝影師身上肩負著怎樣的社會責任?

梅生:攝影師就是攝影師,你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就可以了至於它的社會傳播,起到什麼作用這是由整個社會體系對這件事的認識與作用所決定的但是攝影師一定是有責任的,我做這個事情就是讓大家能夠最簡單、最直觀的看到世界遺產這些屬性,最起碼讓大家知道世界遺產的重要性。影像是一個不需要翻譯的國際性語言,對整個人類對世界遺產的認識會有很大的提高。因為聯合國對世界遺產的界定,後面有句特別重要的話就是世界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不是以國界劃分,或者是以它的權屬關係進行判定因為很多世界遺產產生在世界上的時候還沒有國界所以它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事情,它是整個人類共同財富,而人類共同的不需要翻譯的國際性語言就是攝影。我只不過把攝影作為一種語言方式來讓大家認識世界遺產。至於如何去保護他,那是更大的行政體系需要去思考的事。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梅生攝影作品

建立一個概念,完成一個體系,尋找一種方法

網易藝術:我們知道要想拍攝出一張好照片,絕對不是按下快門那一瞬間的事,攝影師往往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準備以保障拍攝質量,在拍攝前期您會做哪些準備工作?

梅生:很多剛接觸攝影的朋友可能想拍風光,很多攝影人都在想怎麼把建築拍的好看,因為人都是嚮往美麗的事物,但是攝影的本質並不是這樣。審美是人類的共同需要,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本質的,我在世界遺產的拍攝中逐步就了解到什麼樣的照片是好照片。我們以拍攝故宮、頤和園為例,在拍攝前你就要思考世界遺產的概念以及中國具體的皇家園林、宮殿如何表現在你的影像中。這個對於廣大熱愛攝影的朋友來說,我覺得並不是一個日出日落、陰晴雨雪雲捲雲飛花開花落那樣一個具體的描述。

攝影是一種用光影來記錄事物的方式,通過系統的學習大家都可以掌握,但是在拍攝前大家需要先建立一個概念,完成一個體系,尋找一種方法。例如故宮,概念就是皇家建築,在這個宏觀概念中去拍就不是一磚一瓦、花開花落的事了。而是要把歷史的空間展現出來,著眼於世界遺產這一概念,你的眼光自然就不一樣了。然後在大的概念下自己去找一個具體的拍攝專題。比如說故宮裡面有很多雕塑,那麼他們在皇家園林中的符號象徵能體現出皇家文化的具體意義,這就是一個小的專題。

網易藝術:現在攝影后期技術一直在進步,很多大片的效果都是依靠後期軟體完成的,有些攝影師甚至很依賴後期修圖,您如何看待這些專業軟體在攝影上的應用?

梅生:攝影是一個光學成像的過程,其中包括光影、構圖等很多影響因素。數字影像的前期是對客觀事物的判斷,理解的過程。而按下快門的這個瞬間是有了一個結果,得到了一個數據,需要後期來這個數據完成,完成到你當初對這個影像的理解的結果上。而不是非得弄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效果,那些我覺得沒有意義的。所以數碼影像的後期是一個方法,數字影像一個前期採集和後期完成的結果,前期加上後期,而不是脫離前期。這裡面還有一個大的前提就是人的思維判斷,我們說的那些概念的建立和體系的完成,才是大的前提。摁快門是中前期,最後調片子是小後期,大的後期還有你對這個主題的編輯展覽的策劃邏輯判斷,形象思維的具體抽象表現等,後期還有很多。最後的作品還有觀念的表達。所以我說攝影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如果眼光只局限於前期的拍攝和後期的調整還是太局限了。單純從技術層面一個調整方法,這不是我做影像的全部後期不過是對於數據的一個整理。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梅生攝影作品

梅生:攝影是一種藝術門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方式

攝影家梅生與王建軍做世界遺產影像學對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對多數人 為什麼5G達不到你想像的那樣
專註遊戲音頻40年 烏龜海岸新品耳機重磅發布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