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隋唐演義》:王伯當忠心耿耿,絕不改變,哪怕李世民下跪求賢

《隋唐演義》:王伯當忠心耿耿,絕不改變,哪怕李世民下跪求賢

《隋唐演義》:王伯當忠心耿耿,絕不改變,哪怕李世民下跪求賢

秋去冬來,日子一天天過去。不知怎麼的,突然想起了王伯當,似乎是對自己的處境有所感受。以前電視熱播《隋唐英雄傳》,當時看了一些,覺得拍的沒什麼新意。裡面對秦叔寶進行了吹捧,特別在最後一集里,他一個人成為救世主,王伯當也就是敗在他手上的情敵,沒什麼出彩的地方。

《隋唐演義》帶有明顯的說書痕迹,是正宗的古典小說,故事性強,人物刻畫鮮明,在好惡取向上是典型的封建帝王宿命史觀和迷信思想。在這裡,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舞台,而不只為男一號和女一號提供空間,更接近生活的真實。

在書里,對王伯當的描寫令我印象深刻。王伯當外號「勇三郎」,瓦崗寨的神箭手,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條好漢魏文通。對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李世民心慕當年的瓦崗五虎將——羅成、秦叔寶、單雄信、王伯當、程咬金,手中已有秦叔寶、羅成和程咬金,單雄信由於和唐家有殺兄之仇,不共戴天,在李世民看來,勸降王伯當還有些希望。在斷密澗圍住李密和王伯當,為招降對手,李世民不惜下跪,以顯示其愛才之心,而王伯當誓死追隨李密,一將不侍二主,回拜李世民以示心意,最後和李密一起被唐軍射死於斷密澗。

正面評價:王伯當真乃忠義之士也。負面評價:白衣神箭王伯當對魏王、單雄信對洛陽王的忠,則是英雄誤投、錯失良主的忠;只有秦瓊良鳥擇木而棲,英雄擇主而依,忠得其所。小說演義中,古代君王打江山,總會有禮賢下士、顯示仁愛的舉動,《水滸傳》中,宋江的下跪,招降了好多曾經的敵手,《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三顧茅廬也成為歷史佳話。

能被貴人瞧得上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特別是能得到秦王的跪拜,更要讓常人感激涕零了。中國人講究面子,李世民也給足了王伯當面子,但王伯當拒絕了。有人說他愚忠,沒有良鳥擇木。但在王伯當心裡,忠義沒有別的解釋,無關什麼愚忠和良鳥擇木之類的文字遊戲,就是選擇一個自己認準的真主,從一而終,所以為了自己心中的忠義,他寧死不降。

當外界的環境與自己內心的選擇發生衝突時,這種堅定和對身外事的漠然震撼人心。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歷史上的對和錯,道德的評價,有時候是很單薄和模糊的,拋開外界的紛爭,服從自己的內心選擇,痴,專一,總是會讓人肅然起敬的。一代才女張愛玲,為自己內心的愛情,不顧時人的反對,選擇世人詬病的胡蘭成,愛的無怨無悔,雖終遭棄,仍凄涼和精彩。

用陰暗的心理揣度王伯當的不降1、如同項羽,沽名釣譽。2、寧為李密手下第一將,不為別人手下一小將。歷史原型:李密的學生,隨李密一起投奔瓦崗寨,為李密心腹。李密與王世充在偃師決戰,命王伯當守後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敗,王伯當亦棄金墉城,與李密相會。李密決定降唐,害怕王伯當離他而去,王伯當表示願意誓死相隨。

李密降唐後,因不被李淵重用,決定造反。王伯當苦勸不成,於是決定與李密共存亡。李密襲取桃林縣後,欲投部將張善相,途中被唐將盛彥師伏擊,李密、王伯當俱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月餅與晚霞》:我愛上了給我做嫁妝的木匠,二十年後他離開了我
《朗讀者》:施林克,十五歲的男孩愛上的女人,只是把他當成工具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