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國民党參戰兵力到底是80萬還是40萬?為何差這麼多?
文|朱曉明、胡博
1948 年 11 月,淮海戰役中攜帶步槍、輜重炊具的國民黨軍隊伍正在徐州外圍行軍
70年前,一場幾乎可以說是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會戰——淮海戰役爆發了。從1948年11月6日起,至1949年1月10日止,這次歷經66天的、堪稱中國近代軍事史上規模最大的會戰以國民黨軍隊的慘敗告終。經此一戰,國民黨軍隊精銳盡失,再也無力抵禦解放軍的攻勢。
長久以來,關於國共雙方的參戰兵力多以國民黨軍80萬敗於解放軍60萬一說最為常見,然而國民黨方面卻認為自己是以40萬兵力「在無後續補給狀況下苦撐……」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想搞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搞清楚到底多少部隊參戰。
解放軍方面,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為進行淮海戰役,特地成立了以鄧小平為書記的總前委,對參戰部隊實施統一指揮,其參戰部隊則由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軍區和中原軍區為主要的部隊聯合作戰。
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代司令員代政委粟裕)參戰有3個兵團15個縱隊(軍)40個師(旅),計36萬餘人;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參戰有7個縱隊19個旅,計15萬人;華東和中原軍區地方部隊參戰有7個獨立旅、數十個軍分區,計9萬餘人。在這些部隊中,屬華東野戰軍部隊實力最為雄厚,多數縱隊的兵力在25000人左右,成為淮海戰役中承擔主要殲敵任務的主力。據戰後統計,華野殲敵44萬餘人,佔全部戰績的79%。
淮海戰役中,時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代政委粟裕(中立者)正在前線給幹部做戰鬥動員
再看一下國民黨軍方面,紙面上的實力與實際有差距。在淮海戰役中,國民黨方面負指揮之責的是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劉峙、副總司令杜聿明、孫震、劉汝明、馮治安、韓德勤、李延年。據稱戰前轄8個兵團(綏靖區)31個軍78個師又17個獨立團、一個空軍大隊。此外在會戰期間,又成立了3個軍7個師。因此累計參戰番號達到了34個軍86個師。如從賬面上來看,上述國民黨軍隊的總和加在一起還真有80萬。可事實上,真正參戰的部隊並非如此。
在徐州「剿總」內,劉峙雖然為總司令,但實際擔負作戰指揮之責的則是副總司令杜聿明,其他幾位副總司令則都有實際部隊需要指揮,僅是空掛副職之名。在徐州「剿總」指揮的這些部隊中,以第2兵團和第12兵團最具戰鬥力,這也是整個淮海戰役中國民黨軍隊所依賴的兩支攻堅和救火部隊。
第2兵團(司令官邱清泉),下轄第5、12、70、72、74軍,計5個軍14個師又一個獨立騎兵旅。這個兵團中,第5軍和第74軍位列國民黨軍隊中的「五大主力」,第70軍為第5軍擴編出來的部隊,3個軍的戰鬥力都屬上乘,尤以第5軍為最。然而第5軍所屬第45師由偽軍新近改編而來,第12軍和第72軍分屬東北軍和川軍,都是由曾經幾乎被殲滅的殘部整頓而來,這使第2兵團在執行任務時,戰鬥力大打折扣。此外,第74軍戰鬥序列中雖有第57師,但該師實際正在金華重整(原第57師在濟南被殲滅),並未參戰。第2兵團被解放軍包圍後,曾增編第116軍(轄兩個師),然而該軍士兵都是從第72軍抽調,並無新兵補充。是以第2兵團最終在賬面上轄6個軍16個師,實際參戰兵力僅有9萬餘人(如按甲種軍編製計算,平均一個軍約兩萬三千餘人,加上兵團直屬部隊,滿編情況下可達16萬人)。
第12兵團(司令官黃維),下轄第10、14、18、85軍,計4個軍12個師。這個兵團中,第18軍位列國民黨軍隊中的「五大主力」,第10軍為第18軍擴編出來的部隊,第14軍和第85軍也都是中央軍精銳。因此第12兵團的戰鬥要比第2兵團更強。然而第12兵團實際可以依靠的只有第10軍和第18軍,第14軍名為一軍,實際所屬第303師並未參戰,第10師和第85師則又都有一個團留守武漢。也就是說,第14軍這個三師制甲種軍,真正參戰的只有四個團,連一半兵力都沒有。至於第85軍,所屬第216師因新近成立,也只有一個團在副師長率領下參戰,同樣並不完整。第12兵團的實際參戰兵力約為10萬人。
1948 年 11 月,淮海戰役中,在前線炮兵陣地布防的國民黨軍士兵機槍手
與前述兩個兵團相比,第7兵團(司令官黃百韜)是開戰之初編製最大的一個兵團,該兵團轄第25、44、63、64、100軍,計5個軍12個師。第7兵團雖然規模大,但實際內部派系繁雜。其中第25軍為黃百韜基礎部隊,在兵團中最具戰鬥力,其餘如第44軍屬川軍、第63、64軍屬粵軍、第100軍屬中央軍,不僅與黃百韜沒有絲毫歷史淵源,且又都是會戰開始之初才調入該兵團。因此在實際軍令的暢通上,存在很大問題,這也是導致第7兵團長時間滯留運河不動的原因之一。此外,第100軍所屬第19師,當時正在鎮江整訓(原第19師在濟南被殲滅),並未參戰。第7兵團實際參戰兵力約為12萬人。
第6兵團(司令官李延年)和第13兵團(司令官李彌)同屬中央軍,兩個兵團計有6個軍17個師。其中第13兵團所屬第8軍和第6兵團所屬第54軍為中央軍精銳,為兩個兵團的攻擊軍,但第54軍曾在東北有所傷亡,此時還未得補充。至於其餘各軍,多為新編,僅所屬一師為老部隊,戰鬥力有限。第13兵團被解放軍包圍時,曾擴編2個軍3個師(第115軍、第117軍),但實際只是增加了番號,官兵都是從第13兵團原有部隊中抽調,並無事實上的增加。兩個兵團的實際參戰兵力合計約為10萬餘人。
第16兵團(司令官孫元良)轄兩個軍4個師,屬川軍,作為中央軍出身的孫元良雖有其叔孫震的支持,但對兵團的實際掌控並不牢固。第8兵團(司令官劉汝明)屬西北軍,雖然轄兩個軍6個師,但實際每師僅轄兩個團,各師仍然處於乙種整編旅狀態。兩個兵團的戰鬥力都不強,且戰時又都有耍滑頭跡象,其參戰兵力合計約為8萬餘人。
第1綏靖區(司令官丁治磐)和第3綏靖區(司令官馮治安)都屬雜牌軍,雖轄有5個軍10個師,但派系複雜,涉及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粵軍等。兩個綏靖區所屬部隊戰鬥力都不強,合計兵力僅約6萬餘人。開戰之初,第3綏靖區即宣告起義,直接導致第7兵團陷入危機。此後的連環效應不斷發酵,終讓徐州「剿總」幾近全軍覆沒。
上述各部如再加上徐州「剿總」直屬部隊、聯勤部隊、空軍部隊等,以及其他如交通警察部隊、護路部隊,以及各地保安部隊等,總計可達到80萬,但在實際上,第6兵團一部、第1綏靖區大部並未參戰,第3綏靖區開戰即起義(戰役中後期又有不少部隊起義、投誠,成為解放軍的補充),聯勤部隊又非野戰部隊,是以在國民黨方面始終認為徐州「剿總」實際真正可用的作戰兵力僅約40餘萬人,而非80萬。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上古時期發生過世界性洪水嗎?神話「大禹治水」有多少真實成分?
※格林童話原本很黃很暴力,格林兄弟刪除了很多與「性」有關的情節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