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贛鐵路(火龍崗至景德鎮段)臨管運輸記(上)
原標題:皖贛鐵路(火龍崗至景德鎮段)臨管運輸記(上)
皖贛鐵路臨管運輸記
張光逵
微信版第393期
皖贛鐵路是一條縱貫南北,溝通蘇、皖、贛、浙、閩等華東諸省的重要鐵路幹線。它北起蕪銅線火龍崗站(後改為蕪湖南站),南至浙贛線貴溪站,全長539KM。皖贛鐵路北接寧銅、淮南鐵路和長江水道,南連浙贛鷹廈等線。
皖贛鐵路的建成,對發展沿線工農業、開發皖南、贛東北山區資源具有重要作用。且部分客、貨流由南京經皖贛鐵路至鷹潭而達南昌、福州等地比繞道上海縮短運輸里程280餘KM,並減輕滬寧、滬杭繁忙幹線的運輸壓力。
皖贛鐵路的修建,波波折折,歷經滄桑。它的修建史是一部漫長史,又是一部輝煌史。說它漫長,前後歷時80年(自1905年修建至1984年正式營運),跨越三個朝代(清朝政府、國民黨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說它輝煌,是鐵四局新運處後十年(1974~1984)臨管運輸,創下了中國新線鐵路史上臨管運輸里程最長和臨管運輸時間最長記錄,譜寫了鐵四局新運處臨管運輸的輝煌篇章, 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省、部等各級領導的稱讚和關注。皖贛鐵路(火龍崗至景德鎮段)臨管運輸促進了皖南地區、贛東北地區的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創造了巨大社會經濟效益,同時也給鐵四局新運處自身創下了輝煌的業績和可觀的企業效益。
筆者作為鐵四局新運處的一名職工,參與和見證了皖贛鐵路臨管運輸工作。回顧那段如火如荼的歲月,倍感振奮而自豪,強烈的責任感和寫作的激情衝動,驅使我用筆將皖贛鐵路(火龍崗至景德鎮段)臨管運輸史實真實地記載下來,旨在謳歌新線鐵路建設者為皖贛兩省人民所作出的豐功偉績及傳承和弘揚其克難攻堅、不辭勞苦、甘於奉獻的「鋼人鐵馬」精神。
一、臨管運輸概況
皖贛鐵路全長539KM,其中貴溪至景德鎮南站(原為歷堯站)132KM,由南昌局分段於1971年及1973年建成通車。皖贛鐵路北段自火龍崗站起,向南經灣沚、宣城、寧國、績溪、歙縣、屯溪、休寧、祁門至倒湖進入江西省境而達景德鎮南站(原為歷堯站,實止於渡峰坑橋南K407+122),全長407.122KM。鐵四局新運處實際承擔臨管皖贛鐵路火龍崗至景德鎮段404KM。根據鐵路工程的進展情況,採取邊施工、邊運輸分期分段開辦運營業務的辦法。1974年4月1日,火龍崗至寧國開始辦理客、貨臨管運營,運營里程104KM。
圖為1974年4月皖贛鐵路火龍崗至寧國段首發列車到寧國的情景
1976年10月1日,正在修建中的皖贛鐵路,應江西省景德鎮市政府的要求,在景德鎮車站未建成之前,將南昌開往樂平的491/2次旅客列車延伸至景德鎮車站。此前,鐵四局與南昌鐵路局共同研究確定各自的準備工作。鐵四局新運處組建景德鎮直屬運輸隊,負責景德鎮車站的管理和旅客運輸業務,在極其簡陋的情況下,開辦景德鎮車站旅客列車的到發以及辦理南昌鐵路局管內各站的客運業務。1980年7月1日,景德鎮車站又與全國鐵路營業站辦理臨時直通客運業務。這是鐵路工程局臨管運營期間唯一項全國鐵路營業站發售旅客車票和辦理行包託運業務的車站。
1981年7月1日,皖贛鐵路的運營從安徽寧國延伸至績溪縣站,運營里程188KM。同年10月1日,延長至屯溪站(後改為黃山站),運營里程237KM。
1982年10月1日,如期實現運營至景德鎮的目標,辦理全線404KM的整列貨物列車的分流運輸。
1984年5月31日,皖贛鐵路(火龍崗至景德鎮段)通過國家驗收,分別移交上海和南昌鐵路局正式運營。
皖贛鐵路臨管運營
二、臨管運輸機構
1973年鐵四局新管處(後改為新運處)第一運輸段,積極籌備皖贛鐵路火龍崗至寧國的臨管運營工作,對部分機構、人員進行調整充實,在第一運輸段下設車務隊、機輛隊、工電隊和相應機構,基本滿足了臨管運營的需要,確保了1974年4月1日實現客、貨臨管。
1980年6月,新運處第二運輸段奉命由枝柳鐵路調遷至皖贛鐵路績溪縣。同年9月,新運處為適應臨管運營至績溪縣的需要,進行機構調整,將第一、第二運輸段改為第一、第二車務段,分別設在火龍崗和績溪縣,機車車輛段和電務段亦設在績溪縣,工務段設在宣城,生活供應段設在蕪湖,公安段設在寧國。
1982年4月,為適應全線(火龍崗至景德鎮)臨管分流的需要,新運處對運營機構作了進一步的調整:
將景德鎮直屬運輸隊改為景德鎮直屬站;
重新規划了車務管段,第一、第二車務段和景德鎮直屬站分別負責火龍崗至甲路,胡樂至倒湖,營里至景德鎮間各站的行車、客運、貨運業務和站務組織工作。其中,第一車務段設在火龍崗,管轄火龍崗、埭南、陶辛、灣沚、三元、巷口橋、宣城、孫埠、水東、港口鎮、寧國、竹峰、霞西、甲路共14個車站;第二車務段設在績溪,管轄胡樂、38號橋(後改為金沙)、際坑口、郎家溪、績溪縣、臨溪、歙縣、岩寺、屯溪(後改為黃山)、休寧、岩前(後改為漁亭)、黟縣、金字牌、祁門、侯潭、溶口、倒湖共17個站,景德鎮直屬站管轄營里、峙灘、福港、浮梁、景德鎮5個站;
績溪機輛段在火龍崗和景德鎮分別設乘務駐在所,績溪中心列檢所和景德鎮列檢所,擔負全線的機車、車輛運用及檢修任務;
成立屯溪工務段,擔負臨溪至景德鎮208KM的病害整治和線路、橋隧養護維修任務。宣城工務段擔負火龍崗至臨溪196KM的線路、橋隧養護維修任務;
績溪電務段下設火龍崗、寧國、績溪、屯溪、祁門和景德鎮電務領工區,擔負全線通信、電力、信號設備的維修保養任務;
設在蕪湖的生活供應段,擔負全線的地區食堂、浴室、乘務員公寓及沿線各站的部分生活物資供應任務;
寧國公安段負責全線運輸、治安保衛工作;
為了便於集中領導,統一指揮,新運處運輸科具體負責運輸組織工作,按業務範圍劃分為:車務段負責行車組織、站務組織及編製運行圖;客貨組負責客運組織和貨運組織;計劃組負責客運計劃和貨運計劃;行車調度所負責列車調度指揮。調度所設有北、中、南三個列車調度台和機務、客貨運、計劃調度台,負責日常行車調度指揮、機車運用、客貨運組織、運輸計劃安排等工作。
三、運輸組織
(一)分界口及交接站
鐵四局新運處與上海鐵路局南京分局的分界口設在火龍崗,隸屬南京分局管轄,鐵四局設有臨管站,配有駐站交接人員;與南昌鐵路局鷹潭分局的分界口設在景德鎮南站,隸屬鷹潭鐵路分局管轄,交接站設在景德鎮站,隸屬鐵四局新運處管轄。各次列車出入皖贛鐵路分別在火龍崗和景德鎮站辦理列車及商務交接事宜。火龍崗實行站站交接(營業站與臨管站之間的交接),景德鎮實行站車交接(南昌鐵路局在景德鎮站未配駐站交接人員,運轉車長與車站交接)。
(二)車站設置
全線共開設火龍崗(臨管站)、埭南、陶辛、灣址、三元、巷口橋、宣城、孫家埠、水東、港口鎮、寧國、竹峰、霞西、甲路、胡樂金沙、際坑口、郎家溪、績溪縣、臨溪、歙縣、岩寺、屯溪、休寧、岩前、黟縣、金字牌、祁門、侯潭、溶口、倒湖、營里、峙灘、福港、浮梁和景德鎮等36個車站。皖贛鐵路火景段車站見表3-1-6,其中第一車務段管轄14個,第二車務段管轄17個,景德鎮直屬站管轄5個。
(三)列車對數及貨物列車編組計劃
1.旅客列車3對:蕪湖至寧國間1對;蕪湖至屯溪間1對;績溪至景德鎮間1對。
2.貨物列車8對:火龍崗至景德鎮間直通分流列車2對;火龍崗至霞西間摘掛列車2對;霞西至績溪、績溪至屯溪、屯溪至祁門、績溪至景德鎮間摘掛列車各1對。
皖贛鐵路貨物列車編組計劃見表3-1-7。
(四)機車運用
1.客運機車4台:火龍崗至霞西間2台,霞西至績溪(後延伸至屯溪)間1台,績溪至景德鎮間1台。
2.貨運機車12台:火龍崗至霞西間5台(直通2台,摘掛3台);霞西至績溪間(摘掛與補機套跑)2台;績溪至景德鎮間4台(直通2台,摘掛2台);績溪站(調車及小運轉)1台。
3.牽引定數:客車,蕪湖至景德鎮600噸;貨車,火龍崗至霞西2400噸,霞西至績溪上行1200噸,下行1100噸,績溪至景德鎮2400噸。皖贛鐵路機車牽引定數詳見表3-1-8。
4.分流列車的減軸和補軸:下行列車在寧國減軸400噸,在景德鎮補軸400噸;上行列車在景德鎮減軸400噸,在寧國補軸400噸。
5.機車正向牽引,因管內無轉向設備,故上行列車到達火龍崗(蕪湖)後,單機去南京分局管內的化魚山車站轉頭。
6.在火龍崗、霞西、績溪、祁門和景德鎮設機車加煤補水點。
(五)列車技術檢查
為解決分流列車技術檢查作業問題,在績溪(含客列檢)、景德鎮設列檢所,對列車的行車安全實行區段互保。績溪列檢所對上、下行列車進行技術檢查,上行保證安全行車到化魚山列檢所;下行列車保證安全行車到景德鎮列檢所。景德鎮列檢所對上、下行列車進行技術檢查,上行列車保證安全行車到績溪列檢所;下行列車保證安全行車到鷹潭(隸屬南昌鐵路局管轄)列檢所。另外,在甲路站設列車風閘試驗所,按規定進行列車制動機試驗,以保證列車在高坡地段的行車安全。
(六)行車閉塞及信號
行車閉塞採用電話閉塞法,佔用區間的行車憑證為木製簡易路牌。接發列車和調車作業採用手信號顯示。
(七)通信設置
在火龍崗、宣城、寧國、績溪、屯溪、祁門、景德鎮設電話所,溝通管內及外部的通信聯絡。為溝通寧國調度所與相鄰的鷹潭、南京兩鐵路分局調度所的通信聯絡,分別在景德鎮、屯溪、寧國、蕪湖安裝12路載波,在績溪、宣城安裝3路載波,確保調度通話。管內設置列車調度、行車閉塞、扳道及養路電話,形成完整的運輸通信網路。
(作者系原中鐵四局八公司宣城辦事處書記、主任,宣州區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兼常務副秘書長)
※徽商在浙江蘭溪的經營特色和管理創新(下)
※事業紹先緒,源流裕後昆——寧國市霞西鎮白茂村落暨湯氏家族簡介(下)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