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論文:區塊鏈投融資領域泡沫明顯
金評媒消息 11月6日下午,央行官網發布2018年第4號工作論文,論文標題為《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論文從經濟學角度研究了區塊鏈的功能。首先,在給出區塊鏈技術的經濟學解釋的基礎上,歸納出目前主流區塊鏈系統採取的「Token範式」,釐清與區塊鏈有關的共識和信任這兩個基礎概念,並梳理智能合約的功能。其次,根據對區塊鏈內Token的使用情況,梳理了目前區塊鏈的主要應用方向,再討論Token的特徵、Token對區塊鏈平台型項目的影響、區塊鏈的治理功能以及區塊鏈系統的性能和安全性等問題,最後總結並討論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附部分摘要:
基於「Token」範式,本文分析了區塊鏈的4類主要應用方向。
1.無幣區塊鏈。這類應用發揮區塊鏈的公共共享賬本功能以提高勞動分工協作效率,不直接涉及產權和風險的轉移,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保證區塊鏈外信息在源頭和寫入區塊鏈環節的真實準確性。聯盟鏈因為僅對授權節點開放並依靠現實世界的約束,比公有鏈更適合這類應用。
2.以非公開發行交易的Token代表區塊鏈外的資產或權利,以改進這些資產或權利的登記和交易流程。但Token在物理上只是一段代碼,Token是否對應著區塊鏈外的資產或權利,以及Token的狀態和交易是否對區塊鏈外的現實世界有約束力或影響力,取決於區塊鏈外的的法律和制度是否賦予Token以超越區塊鏈的內涵。
3.以公開發行交易的Token作為計價單位或標的資產,但依託區塊鏈外的法律框架的經濟活動。因為很難根據基本面準確評估Token的內在價值,這類應用只能參考Token在二級市場上的價格,但Token價格往往表現出高波動性,限制了這類應用的開展。
4.用區塊鏈構建分散式自治組織。這方面至今沒有廣受認可的成功案例,主要受制於以下障礙:公有鏈的物理性能不高,支撐不了大規模交易;智能合約的功能短板;Token價格的高波動性限制了Token作為支付工具和激勵手段的有效性;加密經濟學模型設計不合理。
本文在分析區塊鏈的這些主要應用方向時,還討論了其中涉及的經濟學問題並綜述了相關研究。
1.Token類似貨幣的特徵,包括加密貨幣作為支付工具的表現、二級市場價格特徵、穩定加密貨幣試驗以及與加密貨幣有關的反洗錢問題;
2.Token對區塊鏈平台型項目融資和發展的影響,以及Token的雙重角色造成Token價格的內在不穩定性;
3.區塊鏈的治理功能,包括股權型Token設計,Token價格波動對基於Token的激勵機制的影響,智能合約的功能短板對現實世界治理機制移植到區塊鏈場景的影響,以及Token的快速變現機制對區塊鏈項目投融資雙方利益綁定的影響;
4.區塊鏈系統的性能和安全,包括區塊鏈的「三元悖論」、POW的利弊、POW「挖礦」的經濟學問題以及區塊鏈的經濟安全邊界。
總的來說,目前真正落地併產生社會效益的區塊鏈項目很少,除了區塊鏈物理性能不高以外,區塊鏈經濟功能的短板也是重要原因。應在持續研究和試驗的基礎上,理性客觀評估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一是不要誇大或迷信區塊鏈的功能。這些年的行業實踐已經證明一些區塊鏈應用方向是不可行的。特別是,現代金融體系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各種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只要有助於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便利性,就會融入金融體系。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項技術創新對金融體系產生過顛覆性影響,區塊鏈也不會例外。加密貨幣供給沒有靈活性,缺乏內在價值支撐和主權信用擔保,無法有效履行貨幣職能,不可能顛覆或取代法定貨幣。區塊鏈的匿名特徵反而會增加金融交易中反洗錢(AML)和「了解你的客戶」(KYC)的實施難度。但也要看到,我國的一些國情提供了實踐區塊鏈的機會,比如數字票據交易平台有助於緩解我國票據市場分散化的問題。
二是區塊鏈應用要立足實際情況,不要拘泥於一些過於理想化的宗旨。比如,用科技來替代制度和信任是非常困難的,在很多場景甚至就是烏托邦。再比如,去中心化與中心化各有適用場景,不存在優劣之分。現實中完全的去中心化和完全的中心化場景都不多見。很多區塊鏈項目從去中心化宗旨出發,但後期或多或少引入了中心化成分,否則就沒法落地。比如,區塊鏈外信息寫入區塊鏈內,往往需要一個可信任的中心化機構,完全的去中心化是不可能的。
三是目前區塊鏈投融資領域泡沫明顯,投機炒作、市場操縱甚至違規違法等行為普遍,特別是涉及公開發行交易的Token的項目。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防範金融風險。
※痛失移動支付的翼支付,未來仍存四大機會?
※維權者的遊戲:口水正在淹沒區塊鏈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