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島杯·復興故事會」徵文作品集中展示(一)
原標題:「劉公島杯·復興故事會」徵文作品集中展示(一)
由威海市委組織部和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管理辦公室主辦,劉公島管委、威海日報社協辦,威海新聞網承辦的「劉公島杯·復興故事會」徵文大賽於9月初啟動以來,共收到作品278篇,現徵集工作已經結束,評審團按照獲獎作品與入圍作品1:3的比例,對徵集作品進行了初步篩選,共有57篇作品進入網路投票和專家評審環節。前期已經展示了部分作品,剩下入圍作品從即日起到11月14日將在「掌上威海」「威海組工」「尋夢威海」公眾號一一展示。11月15日-20日進行網路投票,請大家多多關注!為了投票結果公平公正,作品展示及網路投票階段不公開作者姓名。
今天展示第十篇到十五篇優秀作品
第十篇
鄧世昌——永遠的民族英雄
第十一篇
從「高升」號事件的有力物證說起……
第十二篇
巾幗不讓鬚眉——膠東女英雄夏來
第十三篇
「荊軻」式的英雄——丁景仁
第十四篇
封面上的乳娘——宮元花
第十五篇
精神不朽 意志長存——於森
「致遠」艦這個名字為國人所銘記源自於其悲壯的一幕,同時也是因為「致遠」艦管帶(艦長)鄧世昌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的臨危不懼、慷慨赴難的精神。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漢族,祖籍廣東東莞懷德鄉人。其父鄧煥庄,專營茶葉生意,曾於廣州及津、滬、香港、秦皇島等地開設祥發源茶莊,並始建鄧氏家祠。少時隨父移居上海,從西方人學習算術、英語。
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搜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並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是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途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
1894年,中國黃海海域爆發了中日甲午海戰,這是世界上第一次蒸汽動力戰艦的大規模戰役,其規模之大、戰鬥之激烈、時間之久,在世界海戰史上均為罕見。
9月17日,清北洋艦隊在大東溝附近遭遇日本聯合艦隊,戰鬥由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首先打響。雖然在戰鬥中重創了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號,但是很快北洋艦隊中揚威、超勇二艦中彈,全艦起火。
隨後,日本艦隊繞至北洋艦隊背後,形成夾擊之勢。混戰中,由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艦為了掩護受到猛烈攻擊的旗艦「定遠」,突然衝出隊列,沖向敵軍旗艦「吉野」。
就在距離「吉野」還有一公里處,致遠艦突然發生大爆炸。管帶鄧世昌落水,卻拒不接受救援,他的愛犬「太陽」本來已經被救起,看到主人還在海中,又跳下去游向鄧世昌,最後鄧世昌抱著自己的愛犬一起沉沒于海面。
最終,「致遠」艦在東經123度34分、北緯39度32分的黃海海面上沉沒。全艦二百餘名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全部壯烈殉國。這一天是農曆八月十八日、鄧世昌的45歲生日。為此,光緒皇帝親筆手書輓聯:「此日漫揮天下淚 有公足壯海軍威」,並破例賜予鄧世昌「壯節」謚號。目前有《鄧世昌傳》《英雄鄧世昌》等多部文學、影視、戲曲作品歌頌其豐功偉績與英雄壯舉。
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李鴻章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說:「鄧世昌、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製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恤。鄧家用此款在原籍廣東番禺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致遠」艦所在艦隊北洋海軍駐地威海衛的百姓感其忠烈,也於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威海市政府將解放路更名世昌大道,並在環翠樓前設立鄧世昌雕塑,1996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偶然發現:日本侵華暴行佐證物
2005年3月,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工作人員在威海古玩市場偶然發現一件日制小瓷盤,仔細查看、辨別,最後鑒定確認:這是一件甲午戰爭時期日本製造「高升」號事件的有力物證,即刻收購,後被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收藏,現在陳展於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陳列館展廳。文物藏品全稱為:日制青釉褐彩繪日艦擊沉「高升」號瓷盤 ;質地:瓷 ;具體尺寸:口徑12.5cm,底徑7.5cm,高2.5cm ;具體年代:19世紀末 ;文物來源:徵集 ;完殘程度:完整 ;保存現狀: 狀態穩定。
此件文物所得,實證了甲午戰爭時期「高升」號事件,深刻揭示了當年震驚中外的日本侵華暴行。
真實揭示:「高升」號事件
日本侵略中朝兩國早有蓄謀。還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天皇就確立了對外擴張政策,宣稱要以武力「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
1894年5月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朝鮮國王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與此同時,日本政府表面極力誘使清政府出兵,暗地卻作了出兵佔領朝鮮的充分準備。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日本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由,藉機陸續出兵朝鮮1萬餘人。戰爭一觸即發。7月中旬,清政府嚴令李鴻章「斷不可意存畏葸」,「貽誤事機」。在清政府的切責下,李鴻章派衛汝貴、馬玉昆、左寶貴、豐陞阿率領四軍,從遼東渡鴨綠江進軍平壤,並租賃了「愛仁」、「飛鯨」、「高升」三號外國商船運兵渡海,增援駐紮在朝鮮牙山的清軍將領葉志超所部。
1894年7月25日凌晨,北洋艦隊的濟遠、廣乙、威遠三艦在豐島附近海面遭遇日艦先鋒隊吉野、浪速、秋津洲的截擊。7時45分,日旗艦吉野發出了豐島海戰的第一炮!豐島海戰正式開始。
豐島是朝鮮牙山灣外群島中的一個島嶼,是牙山灣之要衝,島北水深,為牙山灣必經之路。在日艦集中炮火的猛烈轟擊下,北洋艦隊官兵臨危不懼,堅決予以還擊。酣戰之時,清政府所僱傭的運兵船「高升」號也剛好駛至附近海域,正從日艦浪速右舷通過。浪速艦長東鄉平八郎隨發出信號:下錨停駛!震驚世界的「高升」號事件即刻發生。
「高升」號原為一艘英國籍商輪,是北洋大臣李鴻章經手羅豐祿租用來運兵和裝載餉械的。當時商輪正裝運著官兵1116人(多次核查檔案人數),餉銀2.5萬兩,大炮12門,各類步槍500支。
(日艦擊沉「高升」號 圖錄《中國近代史1840—1919》第四版 李侃等著P193)
8時30分,船長高惠悌(英籍)發現前方情況有異,但他倚仗是英國商船,又懸掛英國旗,自信會免受侵犯,隨徐徐前進。9點30分,日艦浪速卻來勢兇猛,在距「高升」號400米處停下,並將艦上所有大炮都露出來,用右舷炮對準「高升」號。10時,浪速艦日軍官乘小艇登上「高升」號要求檢查商船執照。英籍船長高惠悌提請日軍官注意「高升」號為英籍商船,日本人則不予理睬,要求「高升」號跟「浪速」走。高惠悌在威脅下屈服。「高升」號清軍官兵得知交涉結果,非常氣憤。幫辦高善繼、營官駱佩德等提出強烈抗議,「我輩同舟共命,不可為日兵辱!」「我們寧死不當俘虜!」在3個多小時的交涉中,北洋海軍官兵面對強敵,毫不畏懼,寧死不屈,挫敗了敵人的迫降企圖。中午12點40分,「浪速」艦長東鄉平八郎公然違反國際公法,下令擊沉「高升」號。船上清軍官兵以小槍向敵船射擊抵抗。下午1點,「浪速」突然發射一枚魚雷,但未命中,又用右舷6門大炮瞄準「高升」,猛放排炮十五六響,「高升」號隨即開始下沉。清軍官兵依然視死如歸,奮力向敵射擊。1點30分,「高升」沒入水中,1時46分完全沉沒。「高升」號沉沒後,「浪速」艦長東鄉平八郎還繼續下令對落水的中國官兵進行射殺。
(《清宮甲午戰爭檔案彙編》:0381 英使歐格訥來署議中高升號被日擊沉等事)
依據資料確認:原載清軍官兵1116人,有245人遇救,其餘871人全部壯烈殉國。「高升」號廣大愛國官兵,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不怕犧牲、勇敢抗敵的英雄戰歌!
「豐島牙山灣,突遇倭寇狼;將士齊奮戰,忠魂祭汪洋!」
憤慨哀嘆:弱國無外交
日本製造的這起「高升」號事件,一時震驚中外,很快成為舉世矚目的重大國際事件。起初,英國官方提出強烈抗議。日本陸奧宗光反覆權衡利害,決定採取措施,即修改「高升」事件的事實,炮製了一份假報告,來了個惡人告狀,謊稱是中國軍艦先向日艦開火,日艦事後才知道擊沉的一艘運輸船是英國商船「高升」號。同時,通過製造假調查報告、賄買英國媒體製造錯誤輿論、賄用一些權威人士進行外交遊說等等,日本自己則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英國政府後來為了從防俄的大局出發,想要拉近日本,就突然改變了腔調,反而認定日本無過,轉過來卻要向中國索賠,強逼清政府為「高升」號的沉沒賠款。在英國的強索下,清政府賠給英方33411英鎊,摺合白銀312922兩,這才了結了這樁曠日持久的離奇事件。 此件事件真正的說明:在強權政治橫行的世界裡,清政府根本沒有資格在國際上去「論理之曲直」,既體現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更說明了弱國無外交!
歷史上的1938年,註定是膠東革命星火燎原的年度。1937年12月24日爆發的天福山起義,點燃了中國革命的膠東火種,激發了膠東兒女的革命鬥志,形成了膠東烽火的燎原之勢,揭開了紅色膠東的抗日序幕。隨著形勢的發展,起義隊伍日益壯大,不少追求進步的女青年衝破了家庭的阻撓踴躍參軍。
夏來,就是這批進步女青年中的傑出代表。1921年夏來出生於山東榮成縣觀里村一個書香門第,父親夏從之系前清秀才,支持女兒參軍抗日,擁護民主政府,生前曾兩次到部隊看望女兒,對八路軍非常信任。
因為工作的原因,夏來不能回家看望父母,她的母親因為太想念自己的女兒雙目失明,她的父親臨終前在牆上寫道「蓮子(意戀子)心中苦,梨兒(意離兒)腹內酸」,從中能看出他思念女兒的心情。
1938年的夏來只有十六歲,三軍拉起隊伍後,她就動了心,一心要尋找機會投奔抗日隊伍。2月的一天,天還沒亮,她就給父母寫了一封信,告訴二老「忠孝不能雙全」,自己要去打日本,等抗戰勝利後再回家,然後獨自步行幾十里山路找到了抗日隊伍。
2月13日凌晨,沁水河邊,有一支精幹的隊伍正在急行軍渡河,隊伍中有三個纖弱的身影,她們是膠東首批參加攻打牟平城的抗戰女兵。
當時的沁水河河寬流急,水面上還漂浮著一層碎冰,原有的木橋早就被夏季的洪水沖走了,面對這樣的困難戰士們毫不猶豫地扛槍過河,急流中的冰塊就像刀子一樣削割著他們的小腿。半小時後,所有戰士安全渡河,沒有一人掉隊。
夏來是隊伍里年紀最小的戰士,因為腿上多處被冰塊劃破,她就用布把手電筒罩起來,借著微弱的光,從棉褲上撕下棉花擦拭著血水。忽然,眼前一個人影,她抬起頭,見是司令員,就笑著說:「司令員!你看,這血怎麼就擦不幹凈呢?」
司令員滿眼的不舍,蹲下來,解下自己的裹腿,輕輕給她包好。一邊包紮,一邊問:「夏來同志,你今年多大?」
「報告司令員,我已經16歲了!」
「那你背著藥箱,怎麼不擦一點呢?」
「用不著啊!司令員。馬上就要打仗了,這點紅藥水會派上大用場的!我這點小傷,沒事!」
就在這天中午,雷神廟戰鬥打響了。戰鬥中,夏來等三位女同志臨危不懼,用她們弱小的身軀攙扶著受傷的戰友成功轉移。那天晚上,曾為夏來包紮過傷口的司令員卻永遠地離開了。他,就是犧牲在膠東戰場上的最高將領——理琪。
理琪,以其忠誠、擔當、博愛、奉獻的意志品格踐行著革命信仰,關懷著革命同志,激勵著青年一代。受理琪的影響,夏來在隨後的革命鬥爭中,出生入死,忘我奮戰,出色地完成了宣傳、醫務等各種工作任務,為膠東婦女樹立了英勇參戰的榜樣!
1947年秋季的一天,乳山縣上冊村丁景仁隻身一人來到煙台,準備說服或刺殺丁綍庭市長,結果還沒有靠近丁綍庭,自己就被裝進麻袋裡扔到大海里了。那麼丁景仁又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刺殺丁綍庭的背景
丁景仁與丁綍庭都是上冊村人,還是一個宗族。按輩分講,丁景仁叫丁綍庭為爺爺。
「七·七」事變後,丁綍庭回到家鄉,打著抗日救國的旗號招兵買馬。1940年上半年,丁綍庭部在社庄、馮家和金牛山等地與日軍作戰。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對丁綍庭的一系列表現給予讚賞。為進一步擴大抗日統一戰線,八路軍及時提出了「打倒秦王趙,扶持丁安苗」的口號,並在行動上給予丁綍庭一些關心和支持。
1940年9月,丁綍庭部被改編為豫魯蘇戰區游擊第五縱隊,丁綍庭任司令。從這時候開始,他明裡打著抗日的招牌欺騙老百姓,暗地裡卻與日本人勾結,訂立反共協定,掃蕩抗日根據地。特別是從1941年5月到1942年7月,盤踞在黃村據點兩年多的時間裡,丁綍庭部瘋狂地對人民群眾實行燒、殺、搶、劫、奸,在牟海(今乳山)、牟平、海陽一帶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1947年10月1日,國民黨軍佔領煙台。丁綍庭手持委任狀,隨軍到煙台任國民黨煙台市市長。在他任職市長期間,正是國民黨加緊內戰,瘋狂地反共反人民之時。丁綍庭在煙台也掀起了一股反共反人民的濁流。
作為曾經抗日的丁綍庭,鄉親們曾經為之驕傲過,但是都不明白他後來為什麼變得如此反動?怎麼能拿起屠刀殘忍地殺害共產黨、八路軍和人民群眾呢?考慮到與丁綍庭同鄉、同村的感情,黃山區區委與上冊村的黨組織決定做一些工作,派人去勸說丁綍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做好犧牲的準備
當時,乳山縣黃山區的區長是張傑,上冊村的指導員是丁景緒。張傑和丁景緒等人研究認為:派上冊村村民丁景仁到煙台去說服丁綍庭市長比較合適,因為他與丁綍庭沒有出五服,叫丁綍庭是爺爺,另外他是一名黨員。
丁景仁,在家排行老二,其他兄弟三人都參了軍。他中等個頭,長得很魁梧,曾參加過子弟兵團。他從前線返回村後,因為工作積極,不久被任命為村民兵團的排長。
1947年10月的一個晚上,上冊村民兵團的班長丁景山在團部值班,丁景仁也來到了團部。他把丁景山叫到外面去,說有事找他。丁景仁說:「我和區長、村指導員說了,叫你把那支手槍借給我用用。」
這支手槍是丁景山從本村丁喜仁手裡收繳的。丁喜仁是位小爐匠,這支手槍原來是使用土葯的,裝一次葯,才能打一槍,使用起來挺費事的。他便找來鐵皮捲成子彈殼,裝上火硝和雄黃,再加上子彈頭,製造出一些子彈。從此,這支手槍可以直接打子彈了。
丁景仁還問丁景山說:「有子彈嗎?」「有,有三十發。」丁景山回答。「那都給我吧。」「好。」丁景山就把三十發子彈給了丁景仁。
丁景仁拿著手槍,便消失在夜幕中。丁景山當時也沒有問丁景仁要槍幹什麼。
在離家之前,丁景仁還去了萬戶村岳母家一趟。他對岳母說,以後不能常來了,你不要生氣。在離家的那天下午,他在家裡燒炕,還對妻子說,多燒點火,別讓孩子受凍,好好照顧孩子。妻子姜澤翠是上冊村婦女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工作很忙,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所以對丈夫說的一番話也沒有在意。後來,他告訴妻子說,今晚要到團部去值班。就這樣,丁景仁離開了家裡。
第二天,丁景仁來到煙台市郊區一個叫「口子」的地方,碰到那裡的崗哨。在進入崗哨之前,丁景仁用一條很寬的鬆緊帶把手槍和子彈綁在大腿的內側。進入崗哨後,他就向哨兵介紹自己是上冊村人,丁市長是他爺爺。哨兵一聽說他是丁市長的親戚,經過簡單的盤問和檢查,就放他通過崗哨。
丁景仁很順利地進入煙台,來到了丁綍庭的住處。恰巧丁綍庭外出不在家,丁景仁被安排住下來。幾天後,丁綍庭回到家裡,他的衛兵、大哥丁墨泉的三兒丁玉春領著丁景仁去見丁綍庭。
見丁綍庭之前,丁玉春把丁景仁的全身搜查了一遍,結果在他身上發現了子弟兵團的團章和綁在大腿內側的手槍和子彈。丁玉春立刻明白丁景仁來找丁綍庭的意圖,便令人將丁景仁捆綁起來,審問他為什麼來找丁市長。丁景仁堅貞不屈,什麼東西也沒交待。後來丁玉春請示丁綍庭如何處理這個本家的孫子。丁綍庭只說一句話:「你們看著辦吧。」丁玉春按照丁綍庭對待共產黨的一貫立場,令人將丁景仁裝進麻袋裡,扎死口,把他扔進煙台山附近的海里。丁景仁犧牲那一年只有32歲,留下三個兒子和一個未出生的女兒。
犧牲之謎被揭開
那天夜晚,丁景仁沒有回家,他妻子姜澤翠也沒有在意。第二天早晨,她叫5歲的大兒丁福松到民兵團部去找他的父親,但沒有找到。這時,姜澤翠有點著急了,全家人到處打聽丁景仁的下落。大家都不知道丁景仁到底去哪裡了。
那麼丁景仁去了煙台多日杳無音信,人們後來又是怎樣知道他犧牲的經過呢?丁景山說:「丁玉春在丁綍庭身邊負責政法工作,在萬第戰鬥中起義回村。1948年春天,丁玉春在村裡接受審查時,交待了丁景仁犧牲的經過。」
1950年,丁景仁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1952年,也就是丁綍庭在黃村被槍決之前,丁景仁的家人收到從上海寄來的一封信,信中寫道殺害丁景仁烈士的兩個匪徒在上海被抓捕,已在上海被槍決。
丁景仁的英靈在幾年後得到安慰。
1946年膠東育兒所編印了一本小冊子,名為《在戰鬥中生長壯大起來的育兒所》。在這本小冊子的封面上,畫著一位母親懷抱著一個孩子,坐在雪地上,躲避日偽軍的掃蕩。這個封面婦女的原型就是乳娘宮元花。
1941年,抗戰進入最艱苦的階段,許多八路軍幹部的後代因父母犧牲或在前線作戰而無人撫育。為解決這個問題,這年冬天,膠東醫院育兒所成立,主要收養黨、政、軍幹部子女及烈士遺孤。1942年4~5月,因形勢逐漸惡化,該所由榮成縣溝曹家村轉移到現乳山市崖子鎮東鳳凰崖村。7月該所改為膠東育兒所,9月又遷至田家村。
隨著收養的孩子增多,膠東育兒所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物色合適的乳娘。
1942年春天,東鳳凰崖村的婦救會會長來到草庵村,找到了宮元花,商量她給膠東育兒所的孩子當乳娘。儘管她那時只有23歲,自己還有一個八個月大的女兒,其丈夫已經參加了八路軍,但還是答應了去東鳳凰崖村給孩子當乳娘。
在膠東育兒所當乳娘就意味著要離開村莊,隨時轉移,不能給自己的女兒哺乳。沒有辦法,宮元花只好在東鳳凰崖村給女兒找了一名乳娘。面對著正在哺乳期的女兒,宮元花離開時大哭一場。
當時因為環境惡化,為了避免敵人的襲擊,膠東育兒所的住址經常移動不定,所到之處全是借用民房民具,毫無設施。
宮元花哺乳的孩子叫福勇。她知道照顧八路軍的孩子不同於照顧自己的孩子,責任重大。晚上怕福勇凍著感冒,她摟著福勇睡覺;白天怕福勇碰著磕著,她整天抱著哄著,比照顧自己的孩子精心百倍。福勇稍有不適,她就趕緊抱著找醫生。
當年臘月二十,福勇得了水痘,病情嚴重,宮元花立即帶著福勇跟隨八路軍醫療所邊走邊治療,先後輾轉幾個村,最終福勇得到治癒康復。當時宮元花怕福勇用手撓臉留下疤痕,晚上睡覺時都一直把他抱著懷裡。儘管這樣,福勇臉上還是留下幾個疤痕。在宮元花抱著福勇輾轉治療的同時,她的女兒同樣遭受著水痘病痛的折磨。她臉上留下許多疤痕,模樣都變了,以至於後來宮元花認不出女兒。
膠東育兒所遷到田家村不久,碰到1942年的冬季日軍對膠東抗日根據地發動拉網式的大掃蕩。當時,所有的乳娘都接到一個死命令:只要你人在,孩子就要在,不能讓孩子受到傷害。在這次反掃蕩中,宮元花同育兒所的工作人員李玉華一起,抱著剛滿周歲的福勇在鳳凰崖村一帶的山上與敵人周旋。
《在戰鬥中生長壯大起來的育兒所》一書記錄了宮元花和李玉華抱著孩子上山躲避日偽軍掃蕩時的危險情景:拉網掃蕩的第二天,敵人的合擊圈越來越緊,有些空手的人們都突圍跑了,然而她倆沒能這樣做,因為她們帶著孩子。越是在這樣的緊急時機,她們越是珍愛孩子,早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這時,正值風雪交加,她們穿著單薄的衣服,蹲在柞木叢中隱蔽著。
日軍這次掃蕩是逢村必搜,逢山必搜,呈散兵隊形,一個村也不落,一個山頭也不落。在馬石山上,小孩子被敵人發現了,敵人抓起來就從山頂上摔下去,非常殘忍。
在那寒冷的冬天,宮元花和李玉華為了保護這小小的生命採用了唯一可用的辦法,就是把孩子裝在自己的褲襖裡面溫暖著,用自己的身子給孩子擋風雪。孩子不懂事,就在褲襖里拉屎撒尿,她們倆毫不在意。她們坐了一天一宿,互相用身體來給孩子取暖。由於天氣寒冷,兩個人腿都凍麻了,起來的時候腿都不會走了,可福勇在她們的體溫溫暖下,安然無恙。掃蕩過後,她們才和孩子一起回到了田家村。
當時,膠東育兒所的二三十個孩子被日偽軍包圍在馬石山一帶,全體工作人員和乳娘們提出的口號是:「寧肯犧牲自己,也要保住孩子,人在孩子在。」在全體工作人員和乳娘們的精心保護下,膠東育兒所沒有丟失一個孩子,都安全返回。掃蕩結束後,宮元花和李玉華等人被評為「育兒模範」。
在膠東育兒所,宮元花把福勇一手帶大。她去河邊洗衣服,福勇總是跟在身邊,久了養成了愛下河洗澡的習慣。1945年,受傷殘疾的丈夫退伍了,宮元花不得不離開膠東育兒所回家照顧丈夫。後來,她有了外甥,經常領著外甥到河邊去洗澡。洗澡的時候,她總是在念叨福勇,說福勇就是愛洗澡。她把外甥當成福勇了。
於森,女,中共黨員。1917年6月出生於文登縣西南台村,1938年4月參加革命。犧牲時擔任威海市婦救會會長。1942年12月被敵捕殺,1943年批烈。
於森,原名於福嘉。1917年6月15日出生在文登縣西南台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在家庭環境熏陶下,於森較早地接受了革命教育,1938年4月參加了抗日隊伍。半年後,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在給家中的信里說:「我寧願死在抗日的戰場上,也不願活在家裡的炕頭上。」她決心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人民,獻給祖國的解放事業。
1940年,黨組織安排於森擔任了威海市婦救會長。到威海後,於森先對各村的婦女工作進行了摸底,她了解到,威海最早的抗日根據地墩前村的婦女工作開展不起來。為了打開工作局面,於森挨家挨戶向大家講婦女受壓迫的根源,用日寇侵略中國、婦女慘遭欺凌的事實教育婦女。這樣,墩前村的婦女工作很快活躍起來,婦救會員由過去的20名增加到80名,其中3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這個村的工作樣樣走在前頭。在支前工作中,全村交納的軍鞋由過去一次二三十雙猛增到二三百雙;在動員參軍運動中,這個僅有400多人的村子,3個月的時間就有50多人報名參軍,全村掀起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攜手上戰場的參軍熱潮。
於森在墩前村工作了3個月,把村裡的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受到了威海市工委的表揚。
1942年冬,由於漢奸告密,於森、宋信蘭(五區婦救會長)、宋思蘭(墩前村婦救會委員)被鬼子抓到了憲兵隊。
第二天,日本憲兵隊長星野提審於森,他兇狠地問:「你這個小姑娘不老老實實在家,出來幹什麼八路!」於森憤怒地答道:「日本鬼子在中國橫行霸道,連雞狗都不得安寧,不把你們趕出去,中國人民就不能過安穩日子。我參加八路軍,就是為了打日本鬼子!」星野惱羞成怒,「好個厲害的小姑娘,我看你還敢嘴硬?」說完,他讓狗腿子拿起竹板,猛力抽打於森的手心。手很快腫了起來,於森咬緊了牙關,怒視著敵人。星野得意地問:「怎麼樣,滋味不錯吧?只要說出你們的領導是誰,我馬上放了你。」於森輕蔑地說:「我活著進來,就沒想活著出去。要殺要砍隨你的便。」「打!"星野一聲令下,幾個匪徒掄起皮鞭,雨點般地抽在於森的身上。她被打得遍體鱗傷,昏倒在地。敵人用冷水把她潑醒後,又逼她招供,於森雙目緊閉,一聲不吭。「灌辣椒水!」星野又下令了。匪徒們衝上用繩子把於森綁在木板上,灌辣椒水、石灰水,用腳在她身上猛踩,嗆得於森鼻口流血,但她仍不屈服。星野氣急敗壞,一手舉著鐵鎚,一手拿著竹籤,兇狠地說:「十指連心,你考慮一下吧!」於森慢慢地睜開眼睛,輕蔑地瞥了一下竹籤,冷冷地盯著星野說:「我早就考慮好了。」「釘!」星野嚎叫著。竹籤對著於森的手指尖、腳指尖砸進去,血不停地順著指尖住下流,然而,敵人卻連一聲呻吟也沒聽到。敵人軟硬兼施,折磨了於森7天7夜。
於森被匪徒拖進牢房。宋信蘭、宋思蘭見於森被折磨得血肉模糊,不省人事,都泣不成聲。於森吃力地睜開眼睛,望著戰友安慰說:「要堅強些。我不要緊,慢慢就會好的。咱們是為了窮人不受苦才來受刑的,心裡痛快,死而無怨!不管怎樣,我們絕不能出賣同志,要堅持和敵人鬥爭到底。」
黨組織知道於森被捕後,想盡辦法營救她。於森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感動,但她深知敵人看守嚴密,要救她出去並非易事。為了不連累組織和同志,她咬破手指,用鮮血在監獄的牆壁上寫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後把衣服撕成布條,搓成繩,懸樑自盡,壯烈殉國。年僅25歲。
於森,黨的好兒女,巾幗女英雄,為了中國革命、為了婦女的解放事業光榮犧牲了。但她那寧死不屈、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猶如一盞明燈,激勵著後人勇往直前。
我們所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原作者或編輯認為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統籌:王嵐
編輯:喬莉
掌上威海 威海新聞網旗下微信門戶
TAG:威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