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師之道與做學生的本份
文|網路編輯|禪音
瞬間
傳奇樂坊薩克斯演奏曲
傳奇樂坊
00:00/06:01
內功心法不輕易傳授,這在傳統太極拳界是一種「共識」,因為,內功心法一旦掌握(功夫上身),其展示的威力超過普通人的想像,一旦落在不應該掌握的歹人、匪人、惡人手中,會給當師父的帶來無盡的禍害,嚴重的甚至會危害社會的安定;所以,前輩傳授太極拳均要擇人傳授。那麼,擇人傳授的標準是什麼的呢?傳統楊式太極拳「門裡邊」一直有「五可傳」和「八不傳」的「門規」。這是作為師者及為徒者必須遵循的「戒律」。現把這「五可傳」和「八不傳」介紹如下,並略做一點解釋;此外,我們還根據國學文武之道——心性太極拳學(亦稱心學太極)的構架,簡述一下為師之道和做學生的本份。
心性太極學體系不是某個人的發明創造,而是通過思想的整合和傳播體系的構建,來幫助我們實現生命的自由自覺。其內容,全部來自前輩的傳授。
一、五可傳
五可傳:忠孝知恩者可傳;心氣平和者可傳;宗道不失者可傳;真以為師者可傳;始終如一者可傳。
忠誠心奉獻國家,孝順心侍奉父母,感恩心仁義眾人。此三心具備或可傳授。
心氣平和指的是七情不被外物牽引,涵養道德,如此方能與太極拳的中和之性有天然的緣分。有此緣分,或可傳授。
宗道,以探研太極之陰陽規律和運化法則為永恆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並循此修正自身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如此終生不貳之人或可傳授。
只有真正把自己當成老師的人才可傳授。如此之人,老師所授內功心法,才能變成物質能量,才能真正得改變其命運走向,從而優化生命。
始終如一地習練內功太極拳、水性太極拳、神明太極拳,終生不渝。這樣的人或可傳授。當然,始終如一的系列其中的一種拳術也可以。
以上「五可傳」思想,我們這裡是用心性太極拳體系的思路來進行解說的。
二、八不傳
一不傳不忠不孝之人;二不傳根底不好之人;三不傳心術不正之人;四不傳魯莽滅裂之人;五不傳目中無人之人;六不傳知禮無恩之人;七不傳反覆無常之人;八不傳得易失易之人。
不忠於國家不孝順父母之人不可傳授。忠貞報國為國家棟樑,所學可之太極功夫可造福更多的人群;有孝道,則家庭和睦,福報無窮。
根底不好,難以理解太極文化之形而上的深刻內涵和境界,比如虛而實、空而不空、有無相生、三道氣圈等,其實都是真實不虛的宇宙真實。但先天整體性不好、心性不寧靜的人,對之則不能傳授。
心術不正之人,不能體會太極拳之根本大道;如傳授之,其就會用太極拳「技擊之末技」去做邪事、惡事,所以,為師者不可不慎重。
魯莽之人心雖不壞,但總把事情辦得陰差陽錯,太極拳之性情涵養,雖能幫助這樣的人有所改變,然而,為師所費心力會無端的消耗很多生命能量,引渡之責,不可不慎重。滅裂之人,「口謾」而讓人生厭,傳之,則會損害為師者的名聲清譽。
目中無人之人,自以為是,傳授其技藝,總是眼高手低,不容易成就太極拳之「捨己從人」功夫。
「不知禮,無以立也」 ,立不起來的「阿斗」,會讓為師者「操心不已」無恩之人,輕則「心虛不下來」,重則「欺師滅祖」。所以要慎之慎之。
反覆無常則不能長久,不易把精神氣質歸於「中」,如此之人,心中不能有片刻的寧靜,學什麼都不能成功。
得易則失易,因此,前輩先賢,都用「事上磨」的方式錘鍊徒弟的心性,讓其得之不易;得之不易,則在未來的歲月中不容易丟掉功夫,從而使得功夫這門技藝能得以傳承下去。
選徒弟時,老師要根據以上「八不傳」之要義來考察。這「八不傳」和上面的「五可傳」 言簡意賅,是楊式太極拳前輩智慧的結晶,我輩可循此而不斷地修養自身之心性,從而讓太極拳的內功心法和智慧之光芒,真正地造福於自身。
當然,現代人學練太極拳大多數都不是為了技擊而是為了修養身心,因此,「五可傳」和「八不傳」可當成戒律或修養身心的目標來實踐之,不可拘泥。然而,先輩的智慧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三、傳道·授業·解惑
傳道、授業、解惑是對為師者的要求。
對於傳承心性太極拳體系的人,其太極拳功道內涵,社會上並不多見,也很少有人能表述清楚。這和一般人平時所建立的參照系沒有關係。這是一種以「心為令」為主導的參照系。在這種參照系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如果沒有為師者的口傳心授,學練者是不容易掌握的。
傳道——太極拳「內功心法」和「形而上」的理念,必須為師者 「以心印心」地把其中的規律和法則闡述清楚,並幫助學生(徒弟)領悟、實踐這種規律和法則,從而「起心動念」都充滿太極之道的智慧。傳道的關鍵是幫助學生(徒弟)建立參照系(心性太極拳的參照系)。
授業——太極拳的技藝,是立命之基,是修身之本。這門技藝,為師者要不辭辛苦地「手把手」地傳承給學練者,讓學練者不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這是為師者的職責。
解惑——心性太極拳之師,由於內在里圓融無礙,因此,安撫學生的心靈,解決學生的疑難,開釋學生心中的困惑,本就是份內之事。不能解惑的老師,不是合格的老師;不能讓學生戰勝人生迷茫的老師,其實是老師的失職。
以上六個字,乃為師者應遵循的原則。
四、做學生的本份
第一條本份:尊師重道
道是宇宙間最根本的物質、規律、法則。太極拳,是拳架姿勢、內功心法、人生修養融為一體的道。如果把太極拳當成一法一術,就會只見枝末而不見整體,從而「捨本逐末」。天地之間,唯道才是最根本的。修鍊太極功夫,一定要修根本大道,不能停留在一法一術上。
重道,實際上就是尊重太極文化,對太極文化的理論和方法,要用虔誠之心來敬重、來領悟、來「功夫上身」。太極文化是對人的身心重新塑造的命運之手,是優化生命的智慧。命運即是生命運動。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生命運動,就會有什麼樣的生命智慧。
心性太極拳能提高人們的生命運動水平,幫助人們獲得真正的幸福,並進而促使學練者獲得身心的解放和身心的自由(這是太極文化傳承者自身的使命)。基於這樣的認識,每一個探研心性太極拳的人,都必須從內心深處敬重心性太極拳之理法。怎樣重道呢?就是按照太極之道的規律和法則來要求自己,言談舉止,不離這個。
尊師不是為了師道尊嚴,而是為了更好的承接老師的「真知灼見」。這些「真知灼見」會引領著自己前進,從而使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不斷獲得提升。對於這樣的老師發自內心的敬重,就容易和老師的思維同步,從而能較快地通過老師來激發自身的生命力。此外,還要把周圍的人都看成老師,這樣,見到好的,向他們學習,趕上他們;見到不好的,警惕自己不犯類似的錯誤。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吾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心。」
如何尊師重道呢?
使自己經常保持恭敬和謹慎的狀態,精神集中而不散漫懈殆,寧靜自然而不浮越張狂。
作為太極文化的探研者,除了具體教授太極功夫的師父外,還要至少有三個老師。
第一個老師,以聖賢為師,經常誦讀聖賢的智慧結晶——經典著作;
第二個老師,以大自然為師——道法自然;
第三個老師,以自性為師——本具。一定要讓自身的精神氣質和大自然的生命氣息相互融合,所謂的「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擴得生機充天地,妙用全在一炁中」。如果能做到這些,則就抵達了周濂溪詩中所云的境界了:「昔本不迷今不悟,心融境會豁幽潛,窗深草長松當道,盡日今人看不厭。」
第二條本份:道律身心
探研太極之道,實際上是用心性太極拳濡養身心,使身心獲得健康,使生命獲得優化的過程。如何濡養?道、律、身、心。
道律身心,就是用太極陰陽變化之規律來錘鍊身心,來修養人生。「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把握了陰陽之道,不偏不倚,保持「中正安舒」,就能「治病必求於本」 ,就能 「聖醫治未病」;從人生事業的角度來看,把握了陰陽變化規律,就能使自己不管處在人生的什麼狀態,高潮也好,低谷也會,勝利也好,失敗也好,都能以平和的心態來應對之,因為他會懂得高潮、低谷、勝利、失敗,都不過是陰陽之變化的過程,從而順態勢起心動念,循變化而洒掃應對,進而與道和心,與心和妙,很好的實現人生的所有生涯規劃——如果能做到用太極之道來道律身心的話。
道律身心是改變命運的有效途徑,是修養人生的活水源頭。蕭天石說:「惟修養可以變化氣質,惟修養可以提高人格,惟修養可以完成事功,惟修養可以光輝人性。」修養是道律身心的核心秘決。
我在《健康成功學》一書中提出了道律身心的六大方略:誦讀經典、話療解壓、音樂調整、鬆散訓練、中庸境界、慎獨律己。這其中鬆散訓練、中庸境界、慎獨律己均是從太極功夫修鍊所體悟的方略。此外,「心中一靜」可幫助我們寧靜致遠;「身如鐘鼎」可幫助我們沉穩充實;「三道氣圈」可幫助我們內外融通;「意在形先」可幫助我們把握先機;「浩然正氣」可幫助我們勇於擔當……
第三條本份:心念專一
心性太極拳融拳功道一體,所傳播的太極拳、太極功、太極道,含三為一,這些拳架,功法、道理,講究「心為令」、「心意用功夫」。這裡的心,彷彿有些虛無縹緲,不好理解,其實指的是神。神通心。神指的精神、氣質、眼神、元神、意之發軔點、意元體等。總之,不在於什麼名稱,而在於一種特殊的生命境界,是人最高級、最智慧的狀態。心神是清澈透底的湖水,波紋不起;心神是真正做主的主人;是本性之圓滿圓融圓通;是覺悟的智慧之花。
念指的是意念、念頭、想法、識神、思維等。人的頭腦總是念念相續,總是各種想法叢生,這樣的「念」和「想法」不是混元太極文化體系所推崇的,而是必須想辦法、或通過某種途徑戰勝之、拋棄之。因為這樣的「念」和「想法」是不符合太極文化理念的思維方式。
念是湖面的波紋、漣漪;是做主的主人一剎那間的決斷之力;是本性圓滿圓融圓通的滿、融、通的隨緣而化;是智慧之花綻放的空間和時間。混元太極文化體系所倡導、所訓練的「念」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沒有雜念的思維方式,這種方式我們稱之為「專一」。「專一」在傳統太極拳理論中稱之為「專註一方」、「意注一點」、「發落點」等。專一才有穿透的力量,專一了,混化的力量方能展現,專一是成功的路線圖、航標燈。
心念專一,才能讓我們的生命活動逐漸形成「節奏」感——有序化。有序化程度越高,生命優化和生命躍遷才能有規律可循,才有矢志不渝的力量可憑藉。
心念專一習慣的建立,對於學練太極功夫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目標,不可等閑視之。
第四條本份:一門深入
一門深入是成就任何學問的正確途徑。一般來說,一門深入至少要管10年。10年之後,才能實踐《中庸》中所提出的學問之道: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內在承載了道,方有悟道圓滿。
心學太極(心性太極拳)亦既是修道——國學文武之道。這個道,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依據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修道次第,可一一證道,或者可期取證。
實際上,心性太極(心性太極拳)並不僅僅是一套拳法技藝,而是從根本上促使人實現自由自覺的功夫之學、人生之學、智慧之學。
功夫之學,必須用時間和生命的力量來攻克之,古人說:「功夫者,克功也」。
人生之學,必須用「事上磨」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來實踐之,這就是太極論中所說的:「默識揣摩」。
智慧之學,必須從起心動念和「時機奧妙」處入手來修鍊之,如此方有「豁然貫通」的可能。
偈曰有三:
本具為核
動靜語默時,緣起性空中,
性海摸空寂,如如來下種。
三心二意
三心:人心、道心、忠心,心為太極;
二意:內求之意,外求之意,意到即空,空而不空。
三生萬法
修緣、隨緣、化緣,因緣和合,天清氣朗;
邊見知見識見,見機行事,事上磨,不離道心;
世間智、出世間智、出世間上上,自由往來;
聖賢為師、自然為師、自性為師,尊師重道。
(廣告)
※餘生《開一間太極文坊》,為的是讓時間靜下來
※練太極拳出現發抖是什麼原因?應怎樣處理?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