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為什麼明星家的娃口齒伶俐?媽媽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為什麼明星家的娃口齒伶俐?媽媽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作者:胡小喵(爸媽精讀主筆)

《想想辦法吧,爸爸》可謂一波三折,檔期一再更改,到現在大家還未看到正片。

但是預告片一播放,大家就被戚薇的女兒Lucky迅速圈粉。

剛三歲的小孩,不僅口齒伶俐,古靈精怪,而且思維敏捷,有禮貌,又活波,完全是一個小大人,完全征服了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心。

問她爸爸媽媽叫什麼時,說爸爸時,很認真的樣子:「李承鉉。」

到媽媽時卻回答是:「戚哥。」

主持人逗她:「兩個男的」。

她很認真的說:「戚哥是女的,是媽媽。」

節目中的小Lucky在爸爸媽媽面前就是一個小話癆,在接受採訪時,不僅特別會說話,表達能力也滿級。

對於這樣的萌娃,網友更是難掩喜愛之情:

口齒伶俐,古靈精怪太可愛了。

哇,才3歲,表達能力好強啊。

看完別人家的娃不到三歲就能自我介紹,口齒伶俐,然而好友卻鬱悶了。

為什麼人家說話如此厲害,而我家娃也3歲了還不能清楚的喊出「爸爸、媽媽」,為什麼差距這麼大?難道人家有錢有顏天賦還極好?

其實她忽略了孩子語言發展關鍵期的重要性。

0-6歲是孩子學習言語的關鍵期,要想孩子學會語言表達,我們不能忽略這個階段的適時引導。

孩子之間的差別,藏在會不會說話里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

語言是一切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因為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從它開始,通過它並回復到它那裡去。

可見語言發展對寶寶的成長至關重要。

剛出生的小寶寶餓了、尿了、拉了怎麼辦?

他天生就會通過哭讓你照顧他。

隨著他長大,好像光靠哭已經解決不了他的需求了。

他感覺無聊了,他感覺被忽視了,想求關注。

他就開始模仿你說話的模樣。

有次葫蘆娃看到鄰居,距離較遠,她大聲喊了句「爺爺」,可是當距離近了,她竟然改口了,喊了「叔叔」。

別提鄰居有多高興了。

歌德就曾說過:

並非語言本身有多麼正確,有力,或者優美,而在於它所體現出來的思想的力量。

不僅如此,孩子的語言表達里還藏著各種各樣的需求,不是說人小鬼大嘛,他們也有很多情感。

曾看過一個視頻,他媽媽一唱到「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小寶寶就會皺眉哭泣,表現很傷心的樣子。

隨著寶寶的長大,他會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今天她很開心,今天她有些生氣。

是不是很納悶為什麼別人家的娃2歲就可以毫無障礙的適應集體生活,而有的三四歲了卻不能適應幼兒園?

差別就藏在他們會不會用語言表達里

小不點兒聽不懂,說了也白說?

每次帶葫蘆娃在小區玩,都會遇見一個可愛的小女孩。

她會摸摸葫蘆娃的小臉蛋,說:「媽媽,妹妹好可愛呀,你也給我生個妹妹吧。」

每次老遠就能聽到她給你打招呼:「阿姨好,笑笑妹妹好。」

有時還會主動的跟你聊天,她去哪裡玩了,有什麼好玩的,竟然還會邀請葫蘆娃去她家玩。

真不敢相信她也就3歲,還沒到上幼兒的年紀。

別人家的口齒伶俐,自家的連話都不會說,為什麼?

1、是家長忽略了孩子語言表達的需求。

他們不願意和小孩子交流,總認為小不點的娃,能聽懂啥,說了也白說,還浪費力氣。

2、是家長替代孩子表達,讓孩子錯失說話的機會。

就像小寶寶想要喝水,指著水杯,還沒說,這時大人直接把水杯打開給孩子喝了。這就錯過寶寶學說「喝水」的詞語了。

3、是父母總想糾正寶寶發音錯誤,暗示他的失敗,以至於他不願開口說話

寶寶剛學說話時,總會口齒不清,比如叫姑姑時會叫成「豬豬」,然而父母總去糾正她的發音,告訴她「錯了」。

孩子在學說話期間發音準不準真無所謂,我們所做的就是鼓勵她開口說話,畢竟說比不說好。

她想叫「姑姑」,結果叫成「豬豬」,無所謂呀,我們對她說:「對的,叫姑姑。」

因為在正常的交流過程中,她自然而然的就會學會如何正確表達。

鼓勵她開口說就已經邁向語言學習的第一步,語言的學習發展本身是一個社交的過程,還需要我們和他進行互動交流。

正常的孩子在聾啞家庭,即使每天看電視,但也很難學會說話。

當然也有人說了,孩子的語言能力是會遺傳的,你看樂樂家裡人都比較沉默,不愛說話,所以他也不說話。

大人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給寶寶語言刺激太少,導致他沒有機會進行模仿學習,當然他表達能力就欠缺。

如果你試試,讓樂樂和一個話嘮的人一起生活,沒多久,樂樂就會變成「小話嘮」了。

不要因為孩子小,就不跟她說話交流。要知道小不點兒雖然小,即使不懂,但人家天生會模仿呀。

所以話說了可不白說,多說,多交流,娃自然就能明白學會。

想要孩子變得口齒伶俐,秘訣在此

想自己的娃變得和明星的娃一樣口齒伶俐,古靈精怪嗎?

最大的秘訣就是:多重複、多交流,說說說,喋喋不休的說。我們又該如何實現呢?

1、鼓勵孩子跟同齡人交流

當孩子進了幼兒園,就會發現寶寶怎麼突然間學會說那麼多話了。

孩子需要融入同齡人的圈子,畢竟同齡人才不會有代溝,能互相聽得懂。

孩子語言的習得是可以模仿學習的,在跟同齡孩子的交流玩耍過程中,他就能學會其它小朋友的語言,甚至還會有創新。

2、家長經常和孩子對話交流

美國兒科協會就認為為了增強孩子的理解能力,我們要多和他們對話交流。

對於孩子的需求,其實他們不需要說出來,我們就能明白。

比如孩子手指著蘋果,我們可以問:寶寶,是想吃這個嗎?這個是什麼呢?

要讓寶寶自己回答,雖然他不懂,但是只要開口就已經成功了一步。

就像戚薇和Lucky聊天,比如小小的她想要媽媽的化妝品,Lucky的提問戚薇都會以成人的話語去回答,而不是敷衍了事。

3、耐心的等待,孩子慢慢來

父母在面臨孩子學說話的階段,總是缺乏耐心,恨不得替她說完。

有時候我們在遇到小孩子,問她:「你今年幾歲了?叫什麼名字呀?」

孩子在思索如何回答,支支吾吾的正要說出答案時,竟然被父母截胡了。

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孩子就會變成你口中的模樣:「這孩子害羞,都不知道回答,也不知道叫人。」

足夠的耐心,讓她慢慢來,她也會逐漸變成愛說話,口齒伶俐的孩子。

作者簡介:胡小喵,富書籤約作者,心理諮詢師,家有二寶,致力於兒童營養與心理教育,但願每個人都能幸福一生,微博@笑笑葫蘆娃。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這個世界正在懲罰那些,離不開手機的父母
男女相處,最忌諱的就是這一點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