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才中的天才,堪稱17世紀藝術圈的No. 1!
人們曾經這樣寫道:"上演了一出大眾戲,其中布景是他畫的,雕像是他雕的,機械是他發明的,音樂是他譜曲的,喜劇的劇本是他寫的,就連劇院也是他建造的。"
走過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大師們的腳步,來到17世紀的義大利。
在這裡,出現了一位可以說是在他那個時代,他所帶來的影響是歷史上無人能與之匹敵的天才。
「雕塑和建築設計,畫家,繪圖師,舞台設計師,煙花製造者和葬禮設計師。」
這些名頭加在他的頭上,說他是「全才」也不為過。17世紀「巴洛克藝術之父",被讚譽為十七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大師。他是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
點擊收看《藝術的力量——貝尼尼》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
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
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義大利雕塑家,建築家,畫家。早期傑出的巴洛克藝術家,十七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大師。貝尼尼主要的成就在雕塑和建築設計,另外,他也是畫家,繪圖師,舞台設計師,煙花製造者和葬禮設計師。
提到貝爾尼尼,相信但凡對藝術史有些粗略了解的朋友們,都對這幾尊雕塑非常熟悉。
▲《聖特雷薩的狂喜》
▲《阿波羅與達芙妮》
以及他最為出名的,對聖彼得大教堂的增改和設計
貝尼尼的藝術生涯始於他的父親,因為他的父親本身也是一位雕塑家。而之所以稱貝尼尼是一位天才,不僅在於他自小的天賦,更在於他極度的勤奮。
從他8歲開始到80歲,貝尼尼一生都在創作。
▲以羊奶哺育宙斯的仙女阿瑪爾忒婭(Amalthea),創作於1606-1615年,也就是他8歲時候開始創作的作品。
▲「墮落的靈魂」(Damned Soul)
▲受祝福的靈魂(Blessed Soul)
寓言神話半身像,「墮落的靈魂」(Damned Soul)和「受祝福的靈魂」(Blessed Soul),完成於1619年,即貝尼尼21歲。
▼以及可以與米開朗琪羅的《大衛》相媲美的
《大衛》(貝尼尼的這尊大衛,手裡握的是大理石......)
以筆之刀,刻石於生
貝尼尼的雕塑人物,給人以猛烈的視覺震撼,激烈的動態,正如巴洛克藝術本身的流動性和運動性。
對於人物的神態的精準把握,對於人物衣著的精妙處理,沉甸甸的大理石在貝尼尼的手中,早已脫掉了厚重,變成人物身上輕靈的薄紗。
▲《受祝福的盧多維卡·阿爾貝托尼死去》
貝尼尼對於衣服、衣褶的處理,真的是讓人驚艷的。
他的雕塑總是有著戲劇性的情節(一般來源於古希臘神話故事),強烈的動態,他在對於人物神態的捕捉上也是很生動。
▲比如《阿波羅與達芙妮》
大理石變成了活生生的皮膚,充滿了肉感
《聖特雷薩的狂喜》
瞅瞅這神態....
關於《聖特雷薩的狂喜》
《聖特雷薩狂喜》,完成於1652年,歷時長達十二年之久。藝術史上稱之為十七世紀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主人公特雷薩是十六世紀西班牙的一位修女,從小患了癲癇病,每次發作,均有幻覺產生,可感受到各種神的奇蹟。後來她過著隱居生活,用書信將這些幻覺記載下來。
到了十七世紀,教會利用特雷薩來宣揚宗教的神秘主義,於是將這位修女封為聖徒。
貝尼尼表現的是特雷薩在一次幻覺中的景象,她看到小愛神模樣的天使正用金箭向她的心口刺來。
她自己寫道:"我感到這個箭頭刺透了我的心,當他把金箭抽出時,我感到彷彿是在抽我的心……,我正經受著一種無限的甜蜜,使我想把這種痛苦永恆地繼續下去……。"
貝尼尼正是表現了這一情節和複雜的內心情感:特雷薩的頭部無力地向後仰著,是一種昏迷失神的狀態,臉色顯得蒼白,眼睛微微閉著,張開的嘴象在呻吟,手腳均無力地下垂,整個身體坐在好像飄動的雲端之上。
這是由痛苦和幸福兩種對立感情交織在一起的複雜形象。
貝尼尼在這組雕像中熟練地掌握了石料性能,雕出了豐富多變的衣紋和雲朵。完全沒有石料的重量感。在這組雕塑的上部,還加了一束束鍍金的金屬條,燈光從上面照來,金色的反光射在人物身上,增加了雕刻的戲劇效果,這是光效應的早期綜合利用的先例。
TIPS:一點小八卦
傳聞貝尼尼本人是一位比較「多情」的人....而且本人脾氣也不太好。
最後再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其他作品
▲《睡夢中的赫爾瑪弗洛狄托斯》,雕塑中的赫爾瑪傳說是雙性神
▲梵蒂岡聖彼得教堂祭壇上方的銅質華蓋
▲聖彼得教堂半圓形殿中的聖彼得主座
▲貝尼尼為羅馬篷·腓力教皇的宮殿設計的《四河噴泉》
貝尼尼對藝術的格言是:一個藝術家想要成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極早的看到美,並抓住它,二是工作勤奮,三是經常得到精確的指教。
在歐元前的義大利五萬里拉鈔票上,印著的是貝尼尼的頭像,上面寫著:「他對羅馬城,不是貢獻巨大,而是再造了一個羅馬」。
這確實很貝尼尼。
END
※名畫之所以是名畫,畫面的細節和質感,這才叫到位!
※美術生,央美差不多就是要這樣的素描!
TAG:天籟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