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是韓國史,還是中國歷史?遼寧新賓縣,在漢朝就叫高句麗縣
高句麗從西漢時代就出現在我國東北,一直到唐朝才滅亡,存在了705年。高句麗的地盤主要包括遼寧,吉林,還有朝鮮北部地區。
高句麗人的首都一直都在吉林集安市,過了424年,才遷移到平壤。從古代看,高句麗幾次遷都,地址其實都是我國境內,也就是漢四郡,包括,玄菟、遼東、樂浪等郡。一直到918年,平壤才歸入朝鮮。
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餘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故稱高句麗。注意,高句麗國是因為建國的地方,當時的遼寧新賓縣叫高句麗縣才因地名得國名,與後來朝鮮的高麗完全沒有關係。
所以,《冊府元龜。帝王部。親征二》記載其」舊中國之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無疑反映著唐太宗視高句麗地區為中國的傳統疆域,實現對高句麗的統一是完成」九瀛大定「的最後一項使命,這也是隋唐兩朝不惜傾全國之力完成統一高句麗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句麗居民都是扶余族、靺鞨族等東胡族系,特別善於重甲步騎兵,戰鬥力比較強。戰略戰術和基本裝備與後來同樣興起於東北的女真近似。都是弓馬重甲,善於養馬,耐苦戰,而且還修建了大量堅固的山城,戰鬥力很強,兵力也遠遠超過後來的女真。因此,隋朝前後動員大軍4次討伐高句麗失敗。
隨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調集部隊太多,造成指揮混亂,後勤完全崩潰,古代動員百萬大軍的戰役,沒有不失敗的,因為根本無法指揮和提供後勤。隨軍基本都是被堅固的山城阻止,長時間無法攻克,隨後就是糧食斷絕,大家都餓的半死不活,隨後,高句麗重甲步騎兵開始反擊,隨軍大敗,基本都是這個套路。
一直到唐朝才最後打敗高句麗,將高句麗王族和貴族以及數十萬平民遷居安徽,河南等地。只有少部分人留在東北,後來成為渤海國臣民,融入新羅的只是非常少的極少數。
※日本空中宮本武藏一人獨戰12架美軍戰機:擊落4架美機
※美軍三軍增兵20萬,擴編58個戰鬥旅:要12年後打贏2個大國
TAG:精兵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