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通鑒學智慧:不要攻擊小人,在職場學會認慫,才能夠活得滋潤!

讀通鑒學智慧:不要攻擊小人,在職場學會認慫,才能夠活得滋潤!

【出處】《資治通鑒》第19卷 漢紀11

【背景】漢武帝元狩四年,漢朝消滅匈奴共八九萬人,漢軍也死亡了數萬人。此後,匈奴遷往很遠的地方,沙漠以南再沒有匈奴的王庭了。漢軍渡過黃河,但也因缺少馬匹,不再大舉出擊匈奴了。匈奴採納趙信的建議,派遣使節到漢朝,以友好的言語請求與漢朝和親。漢武帝命群臣商議對策,有人主張和親,有人建議利用這一機會使匈奴臣服。

【譯文】此時,博士官狄山認為答應與匈奴和親於國家有利,漢武帝為此向張湯詢問,張湯說:「這個愚笨的儒生什麼都不懂。」狄山說:「我固然愚笨,但是我是愚忠;像御史大夫張湯,乃是詐忠。」於是漢武帝把臉一沉,說道:「我派你掌管一郡,你能不讓匈奴進犯嗎?」狄山說:「不能。」漢武帝又說:「管一個縣呢?」狄山說:「不能。」漢武帝又說:「管一個要塞呢?」狄山自己忖度,如詰辯下去而無話回答,就將會被交司法官員審判,便答道:「能。」於是漢武帝派狄山去守要塞。過了一個多月,匈奴斬下狄山的人頭而去。從此以後,文武百官震恐,沒有人敢觸犯張湯。

【解析】表面上是漢武帝為了維護張湯,而藉助敵人之手殺了狄山。其實這是漢武帝為了杜絕朝廷上和親思想的泛濫,做出的清理活動。這是主戰派對和親派的勝利,絕非張湯和狄山的矛盾。不過狄山本不致死,是他自己缺乏權謀思維,在職場上不斷的對抗,而導致的悲劇。

1、不了解皇帝的意圖

我們不必須知道漢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不會和親,是主戰派。我們只需要知道一個職場原理,就能了解皇帝的意圖。通常,你提出自己意見看法之後,如果領導認同,就會認可你說的對,或是繼續探討細節,但是如果你沒有說到上級的心坎上,領導就會轉身尋求其他人的意見,或是讓其他人對你的這個提議的意見,來試探大家的看法。這就是很明顯的一個拒絕或是不認同的信號。

而狄山說出和親的建議之後,漢武帝不置可否的直接詢問張湯,其實就是很明顯的不認同的狄山的信號,張湯立即就猜出了皇帝的心思。直接就抨擊了狄山是個愚昧的書生。而狄山沒沒有這個政治敏銳度,反而攻擊張湯是詐忠。這是對皇帝意圖的對抗。

讀通鑒學智慧:不要攻擊小人,在職場學會認慫,才能夠活得滋潤!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2、固執己見的亂攻擊

在職場上,直接迎合領導的意圖,比什麼都重要。狄山,卻固執己見,認為這是張湯對個人的抨擊,沒有看出來,這是張湯迎合領導作出的舉動。表面是張湯,其實這是漢武帝的意圖。而狄山錯誤的選擇了張湯作為自己攻擊的對象。很多時候,我們在職場作鬥爭,一定要找對敵人,不能只看表面,很多小人物的言行其實是代表領導發出的。不少人都是在這上面吃虧。

狄山面對張湯的指責,不能夠反過來指責張湯,而是立即要明白自己揣摩錯了領導意圖,不能辯解和對抗,而是要馬上認錯,在動機上表達自己的忠誠。他要說「張湯說的對,我的確是愚儒,不過我還是愚忠,可能我的提議有點不合時宜,但是我對皇帝一顆赤膽忠心。」

3、致死不肯低頭認錯

當狄山指責張湯是詐忠的時候,皇帝從臉色上和語氣上,對狄山的指責就更加明顯,步步緊逼狄山,問他能不能管好一個郡,一個縣?這不是皇帝在給狄山尋找工作,而是潛在的指責,你這個人是個不合時宜的噴子。張湯只是指責你是愚儒,而皇帝是想證明你就是愚儒。而狄山,至始至終的不肯低頭,最終在自己不適合的官位上,丟了腦袋。

其實,到這時候了,皇帝的意圖這麼明白,狄山最該做的不是去證明自己,而是低頭認慫。他最佳的策略就是直接跪下搗蒜般磕頭說「皇上息怒,臣並沒有治理地方的能力,緝拿盜賊,臣不如張湯,剛才詐忠之言,確實不該,怨受責罰。」

在職場,很多時候不是你做錯了什麼,而是你領導錯了領導意圖。這時候,一定不能固執己見,採用對抗策略,該低頭時低頭,該認慫時認慫,這樣,才能夠不接著繼續受打擊。不然,死要面子活受罪,本不該死,因為權謀思維不到位,而到時悲慘解決,豈不哀哉?

權謀網,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