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每天古書畫:明 李士達 作品選

每天古書畫:明 李士達 作品選

李士達(1550-1620),字通甫,號仰槐,江蘇蘇州人。萬曆二年(1574)進士,工畫人物、山水。曾經論述畫有五美:「蒼、逸、奇、遠、韻。」又有五惡:「嫩、板、刻、生、痴。」傳世作品有《潯陽琵琶圖》、《三駝圖》、《西園雅集圖》等。

明 李士達 秋景山水圖

紙本,水墨淡設色,縱168.8厘米,橫89.8厘米。(日)靜嘉堂文庫藏。

此圖為李士達山水畫的代表作。畫深秋之季二位隱士于山中小亭對酌清談之境。畫面上的懸岩突兀,山勢險峻,雲霧繚繞。置陣布勢,氣魄雄偉。雲煙斷白,巧妙地表現出了空間層次感。山石以碎筆皴染,傅以淡色,墨色乾濕濃淡相交相融,生髮出豐富的效果,獨具韻味。

明 李士達 石湖圖

扇面,金箋,縱16厘米,橫48.3厘米,(日)私人藏。

此圖描繪高人逸士傲對石湖山水場景,或掩卷,或閑步遠眺,或閑聊,牧童吹笛,遠帆片片, 畫面開闊景物繁多。法細利秀潤,設色明快,畫風近仇英,但格調更為洒脫。

明 李士達 仙山樓閣圖

絹本設色,縱167.7厘米,橫79.2厘米。南京博物館藏。

此畫用筆繁密緊圓,刻劃精工,著意暈染,山巒有脈可尋,松針細如毫髮,足具功力。畫家在繪畫技法上,擺脫前人的成規,自創特異的藝術風格。整幅畫面,不見摹古之信息,畫家於業謹之中細緻刻划了一幅江山千時里的圖景,新意獨造。

明 李士達 三駝圖

立軸,紙本,墨筆,縱78.5厘米,橫30.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三個駝背的老者,一提籃側顧,一向提籃者作揖,一拍手大笑,三人形象滑稽,笑態可掬。畫家以駝者之間的相互戲謔,來諷喻「世上無直人」。衣紋用「渾描」,鬚髮皆不見鉤勒痕迹,筆墨圓潤,柔若無骨,可見作者高度的筆墨造型功力。其上方有錢允治詩云:「張駝提盒去探親,李駝遇見問緣因;趙駝拍手呵呵笑,世上原來無直人。」點明了此幅的諷世主題。李士達的此畫如錢允治的題詩一樣,將民間歌謠形之於畫圖,帶有通俗而又詼諧的情調。

明 李士達 五鹿山房圖

明 李士達 關山風雨圖軸

紙本,設色,縱131厘米,橫62.1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石渠寶笈三編御書房著錄。

塞山屹立。風雨颯然。行人張蓋聯騎。將投逆旅。自題。塞門風落木。客舍雨連山。隸書。萬曆庚申(西元一六二年)秋日。寫於石湖邨舍。李士達。鈐印三。通甫。李士達印。石湖漁隱。

鑒藏寶璽五璽全。寶笈三編。宣統御覽之寶。

明 李士達《瑞蓮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士達(活動於17世紀初),號仰槐,江蘇蘇州人。善畫人物,並寫山水。幅中自題萬曆三十四年(1606)見友人家中並蒂蓮花,既可人又是佳兆而戲寫此景。雖自謙不善花枝,但構圖別緻,石蓮均呈直立之式,葉石相依,雙蓮襯葉佔畫幅三分之二,顯得亭亭玉立。筆墨清潤,以墨畫石,濃澹相暈,展現湖石的玲瓏變幻;汁綠畫葉與干,行筆流暢,深淺交融表向背;蓮花則以白描法鉤畫,倍覺清雅。這份韻致在花卉立軸中並不多見。

明 李士達 高堂稱慶圖

立軸,設色絹本。

此件作品有乾隆帝御題,並鈐有「古希天子」、「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等多方印章。還分別有當今兩位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大師徐邦達、劉九庵的題跋,給此畫以高度讚賞。

翰海秋拍中的明代李士達《高堂稱慶圖》(張紫石按:此畫風格與李士達傳世作品相近,絹質亦屬明代,原為無款印之畫作,1996年9月由劉九庵、徐邦達鑒為李士達真跡)也是十分值得一提的。此畫本幅有清內府乾隆、宣統及高士奇收藏印跋,估價120萬元至180萬元,最後以308萬元成交,高出最高估價128萬元。其實此畫在1996年6月就曾由翰海春拍拍出,當時即標為李士達《高堂稱慶圖》,估價8萬元至12萬元,成交價僅20.9萬元,只是尚無劉、徐二先生鑒跋,事隔十年,竟以近十五倍的價位再次在翰海成交。

李士達[明]山水人物冊

設色紙本冊頁(十二開)

款識:李士達

鈐印:士達(朱)

李士達 山水人物 立軸

林間高士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李士達 三老圖 立軸

李士達《桃李園圖》

李士達的生活年代大約是十六世紀中葉到十七世紀初。在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考中進士,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還畫過一幅《關山風雨圖》,活了八十多歲。

李士達是正直的、有正義感的畫家。明代後期,社會矛盾急劇加深,蘇州為全國有名的工商業城市,紡織業尤為發達,所受的封建掠奪也最嚴重。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皇帝派來親信宦官、稅監孫隆等,在蘇州橫徵暴斂,任意增稅,激起廣大失業織工的反抗。在這之前,有一次孫隆召集蘇州名流眾吏,氣焰不可一世,嚇得這些人「咸屈膝」,只有李士達不買帳,「長揖而出」。這件事使孫隆大為腦火,馬上派人追捕。幸虧有人庇護他,才免於一場災難。從此,李士達就隱居在新郭。不久,蘇州爆發了有萬餘人參加的織工和市民反稅監鬥爭,給明朝統治者以沉重打擊,使李士達也受到了激烈的震動。這—年,他創作了《潯陽琵琶圖卷》,以唐代詩人白居易貶官江州時所作的長詩為題材,當是寄託了對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憤慨。

李士達在畫上署名很特別,三個字都是只寫左邊一大半,也可能別有含意,至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的孤傲性格。他的作品多數是表現文人高士的閑適、放達的生活,如《松陰搔背》,《松竹高士》、《坐聽松風》、《蕉陰獨酌》、《西園雅集》;另—類是佛道鬼神,如《寒林鐘馗》、《羅漢卷》、《仙山樓閣》;還有一類具有風俗漫畫的性質,如《三駝圖》。

《三駝圖》(故宮博物院藏)作於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冬,畫面無背景,只用白描法勾勒出三個姿態生動傳神的駝背人,其中一人策杖提盤,一人拱手相問,一人拍手大笑。這是寓意深刻的諷刺畫。畫上有錢允治題詩道;「張駝提盒去探親,李駝遇見問緣因,趙駝拍手呵呵笑,世上原來無直人。」可見,此畫用曲折的諷喻手法,對當時社會現實進行了辛辣的嘲弄。畫家用極其簡略的似乎漫不經心的線條,栩栩如生地勾畫出三個人的形體、神態和動作,可以看出他非常熟練地掌握了唐宋以來的白描人物技法。

李士達由於處境的關係,把自己的見解、感情、理想,以幻想的神仙境界寄寓之。《仙山樓閣圖》描繪春天來到,山嶺一片青綠,桃花盛開,成群結隊的老人們在雲煙飄渺的山間閑步歡語。仙山桃源這類題材,古人也畫過,但賦予主題各不相同,有的寄託長生不老的夢想,有的表達信奉神仙的虔誠。而在李士達的筆下,「仙山」與「凡山」並無大異;活動在其中的並不是道貌岸然的「神仙」。而是平平常常的市井凡人。這不能不說是在審美理想方面的一個變化。

李士達最熟悉的還是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比如《西園雅集圖》(蘇州博物館藏)刻畫了二十二個人物,在山林野外的自在生活,分為五組,或揮毫作畫.或吮筆構思,或談禪論道,或彈琴遣興。各組之間以樹石或小橋自然分隔,又以僮僕的回首返顧使各組之間呼應聯繫。山石、人物造型多為圓形,線條柔韌,神態極生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收藏 的精彩文章:

用美麗 向世界命名自己
美國繪畫:達菲·謝里登 和超寫實描繪

TAG:書畫藝術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