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如何溝通

佛說‖如何溝通

兩個人溝通,

70%是情緒,

30%是內容。

情緒不對,

內容就會被扭曲。

與人溝通依靠的不僅是方法,

更是智慧。

因緣大多是由語言造成的

01

在這個社會上,挫折不斷,有些人有面對的勇氣和能力,有些人卻沒有。有的甚至只因一句話,就會一蹶不振、陷入低谷。

現代家庭中時有發生離婚、互相傷害等現象,背後雖然也有其他原因,但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家中的某個人不善言語。

面對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如果溝通方法不同,結果肯定也會大相徑庭,語言善巧、討人歡喜;語言粗硬、讓人生厭。

而有佛教言論也說過:世間之中由其他因緣,促使彼此成為親人或怨敵的很少,而多數是由言語造成,因此應詳細觀察再作言說。

02

佛教的溝通四訣竅

佛教里專門講到與人溝通的四個竅訣,分別是:布施、愛語、同事、利行,這四個方法較之世間的一些溝通技巧,更為有效。

布施就是給予之義。布施有三種:一種是精神上的布施,比如給別人宣說真理;一種是物質上的布施,把自己擁有的錢財適當地給予別人;還有一種是無畏布施,有些眾生的生命受到威脅,或者精神遭受創傷,對他們施予安慰與救護。

愛語是與人溝通時,語言要具足善巧。基本上所有的溝通都要藉助語言,所以愛語非常重要。雖然有時溫和語,不一定能醒示對方,也可以說一些刺激的語言,但前提,自己的發心一定是善的,並且對方的根機能接受。

同事也叫同行,就是做任何事應當以身作則。不論領導抑或老師,在做事過程中,不應僅僅口說,而應躬身親為。

在社會上,面對任何事,不能只是指揮指揮或者擺擺樣子,「我是領導,你們去做」,這樣不合理,能夠親自參與是很好的。人把自己放得越低,越會得到別人的尊敬;把自己抬得越高,反而越會引生別人的反感,讓人心生蔑視。

利行就是處於任何場合,都要有服務他人的心。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得受周圍人的很多饒益:父母養育了我們的生命,老師傳授給我們知識,同學陪伴我們成長,還有身邊的小朋友們,也給我們帶來很多快樂。

因此,我們應該銘記他們的恩德,並儘力回報他們、幫助他們,這叫做利行。如果有了這種心態,那麼無論在任何團體中,都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學會聽到對方的聲音

03

《普賢行願品》云:「天龍夜叉鳩槃荼,乃至人與非人等,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佛陀會應機施教,以不同的語言為不同眾生說法,我們也應當學會這種方法。

否則,只由著自己的喜好夸夸其談,那隻能招來反感。沃爾瑪創始人沃爾頓曾說:「如果你必須將沃爾瑪的領導體制,濃縮成一種思想,那就是溝通,因為它是我們成功真正的關鍵因素。」

與人交談時,觀察對方的表情很重要。交談時,隨時關注他們的眼神、表情,如果他們看起來比較愉悅,就沿著這個話題講,如果他們的眼神常常外散,甚至顯出厭倦,就立即轉另一個話題,實在不行就只能停下來,否則別人不感興趣,你還在拚命灌輸,這是浪費雙方的時間。

實際上,說不如聽,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對這件事怎麼看待、分析和處理,這樣來體會他人的心態,很多問題就能順利解決。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

「假如人際溝通能力

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

我願意付出比太陽底下任何東西

都珍貴的價格購買這種能力。」

佛陀的「四攝法」傳授的就是這種能力,

我們學會了,

就等於擁有了這種無價之寶,

那我們還猶豫什麼?

趕快去學習和培養這種能力吧,

讓它成為我們生活路上的好助手!

溫馨提示:《智游五台山》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台山文殊道場 的精彩文章:

恭迎祖國69歲生日,竟遇上燃燈古佛聖誕!點亮三盞佛燈,念一次《供燈祈願文》,願祖國繁榮昌盛!
行在五台山,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TAG:五台山文殊道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