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戴高樂是個十分開放的政治領袖,為何他堅決反對英國加入歐共體

戴高樂是個十分開放的政治領袖,為何他堅決反對英國加入歐共體

戴高樂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締造者。他在二戰期間創建並領導自由法國政府,抗擊了德國侵略。戰後成為了法國總統。

戴高樂在位期間,提出了許多極有遠見的發展策略。他主張法國與蘇聯以及東歐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他甚至毅然作出了和中國全面建交的歷史性決策。

可是,這樣一個思想開放的領導人,為什麼卻多次反對英國加入歐共體呢?他究竟是怎麼想的?

(戴高樂)

有人認為,戴高樂之所以反對,是因為他和英國有恩怨。

1940年,當法國防線即將被德國攻破時,戴高樂背負著整個法國的命運,前往英國與丘吉爾會面,進行軍事求援。

然而,丘吉爾拒絕了他的救援請求,這也直接導致法國淪陷,德國接受了貝當政府的投降,並組建了傀儡政權。戴高樂不得不重新來到英國,組織自由法國政府,繼續與德國侵略者抗爭。然而,丘吉爾雖然認可了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政府,卻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支持。

因此很多人都說,戴高樂對於英國加入歐共體的極力反對,都是因為他與丘吉爾的個人恩怨。

實際上,這一個觀點根本站不住腳,戴高樂是一個大政治家,怎麼可能因為私人的恩怨,而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呢?而且戴高樂雖然對丘吉爾不滿,但他從不掩飾自己對丘吉爾在二戰中功績的欽佩。

那麼拋開私人恩怨,還有哪些原因呢?

(丘吉爾畫像)

第一,法國的外交傾向。

在二戰後,戴高樂一直想找回法國在歐洲的大國地位。戴高樂始終認為,法國的外交重點應該放在德國身上。只有與德國和解,法德兩國合作發展,才能夠找回法國在歐洲的主導地位。既然是以法德為核心,又怎麼可能容得下英國進來指手畫腳呢?

第二,對美國的提防。

英國與美國一直在政治上保持著親密關係,英美雙方在1958年簽訂了《雙邊防務協定》。英國可以從美國得到核武器技術,也可以利用美國實驗室和核試驗場進行試驗。英國用以震懾世界的核武器,實際上掌握在美國手中。

戴高樂擔心,英國僅僅是美國打入歐共體的一枚棋子,一旦英國加入成功,美國勢力便會逐漸滲透蠶食,最終歐共體將會淪為美國控制歐洲的工具。

(丘吉爾和戴高樂的合影)

第三,英國與歐洲的契合度。

英國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島國,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而且英國在二戰後,一直奉行「三環外交」政策,這個外交政策,始終是把殖民地以及其他英語國家之間的關係,放在歐洲外交之前。

戴高樂所想像的歐洲共同體,是一個真正能夠為歐洲謀取利益的組織,是一個有力的整體。因此,他曾經說過:「英國是個海洋國家,英國的性質和環境與歐洲大陸國家非常不同。英國人怎麼能夠在堅持他們生活、生產和貿易模式的同時,加入歐洲共同市場呢?」

實際上,英國一開始就不看好歐共體,也不打算參與,還組織過「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只不過後來與歐共體在經濟上出現了差距,才開始申請加入。

近些年來,英國在歐盟中的表現也非常消極,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不為緩解歐債危機出力,還拒絕一切的金融監管政策,才有了最近幾年的脫歐公投。

以現在的目光來看,戴高樂的判斷的確是正確的。

(參考資料:《戴高樂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真的完全沒稱帝之心嗎?為何他做的這幾件事,讓人費解
英國為爭一項發明權,宣布此領域不與世界往來,結果落後一世紀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