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有些人永遠不承認錯誤?

為什麼有些人永遠不承認錯誤?

從心理學網站搬過來的悠閑文章,不是結實議論。非正規翻譯,有刪改,不妨點文末鏈接去看原文。


我們全都時常犯錯。有些錯誤不大,比如九點半要辦登機,我們就計劃九點鐘到機場還盤算著要在免稅店買點東西——按極限完美的預期來安排日程;有些錯的後果則可能嚴重得多,比如「我知道當時天很黑還在下雨,但我肯定是這男人偷偷進了對面房子,我看得真真的。」


或許過去能輕鬆認錯的個體有繁殖劣勢,漸漸在進化過程中被淘洗掉了,無論那錯誤大小,都沒有人喜歡承認。但面對錯誤我們還是有輕重不同的反應。

有的知道錯了會略微窩火,一拍腦門說哎呀,犯傻了犯傻了;也有不少人雖然知道錯,卻不肯讓那位喜歡「早就跟你說啦」的同伴太爽,會先辯解:誰知道會堵車啊,下回早些就行了嘛。


上面兩款大家應該熟悉,因為我們大致都這樣,雖然不適,但還是去正視,並接受事實。可還有一小撮人即使面對壓倒性的實證,都不肯接受。


問題在於他們的自我。這類人的自我十分柔嫩,只需要一點摩擦就會受傷,而承認自己犯錯已經不單止是「一點摩擦」。「我會犯錯」這一現實太震撼,激起了這類人的心理自保機制,開始不斷搜覓、切換角度來解讀出一個自己能接受的現實,否定不利的證據,穿過所有針眼,最後抵達一個「耶,我沒有錯」的結論。


如果是上文目擊私闖民宅的例子,這類人不會因為有確鑿的DNA和口供證據就承認自己看錯。他們會繼續堅持己見,把矛頭轉向異見者和異見信源。比如「那研究所老是出醜聞,靠不住的!」、「那是個罪犯的口供你怎麼能信呢?」又或「你為什麼總是站他們那隊?」
在我朝,這類人的特色句型包括但不限於:我那些話都是釣魚你這麼認真傻不傻;這人的話你還信?他誇過日本的;我這麼做還不是為了你好;專家都是收了錢的,etc,etc。

為什麼有些人永遠不承認錯誤?
圖文無關,取個怒相。自己拍的照片


按心理學的定義,反覆出現類似行為的人屬於心理脆弱。這評價不太容易受大眾認同,因為從外部看來,這類人經常是一副輿論鬥士的形象,在要捍衛自己的意見時毫不遲疑。


但硬化不等於強壯。他們站出來並不是因為義所當為,而是意見被外界改變的話,他們柔嫩的內心會擦出血口。尋常人如你我,要承認自己有錯都會勾動點肝火,需要調動心力來壓住脾氣,正視並作出改變,然後事情就結了。但心理脆弱的人很難完成同樣的內部操作,因為僅僅是「我會錯」這個念頭對他們而言就已經太尖銳,只能靠歪曲的現實來兜裹住。


怎麼應對這樣的人?我們首先不該犯的錯,是把他們的頑固和自信誤解為堅定。


可以忽略的閑話:
說服異見者的難度,從我看來是這樣的:首先人們對同一事件的估價就不同。有些人摸猴子根本不覺得有錯,但知道猴子有一籮筐人畜共患病的,就會覺得摸一下都是大冒險;有些事你很上心,但在別人眼裡只是「這逼真慫/矯情/多事」。背景知識步數有高低需要遷就,為人處世又各有隱情要閱歷夠才能諒解,就算語言相通,兩個陌生人間那漫長的距離,其實也不過縮短了一點點。


然後我們在認錯/認輸時感受到的阻力,有一部分是原文提到自我保護本能,剩下的可能就是各種心理機制的合力。回火效應backfire effect、halo effect、comfirmation bias和後頭一長串。


你要溫柔又迅速地,穿透對方後天構建的自我保護和天生認知偏向交織成的層層封鎖,才能說服一個討厭/反對你的人。對方的文化和自知程度越低,封鎖就越厚,只要沒有一次性成功,針對個人或特定觀點的防護和敵意就會疊厚硬化(這是回火效應)。能巧妙拆解這大腦複合裝甲的老滑頭們,基本上都在你人教版世界史教材里出過場,好幾個還有照片。


總之,既沒有話術又欠缺人性洞見的普通人,爭起來很輕易就會擰成死結;即使能吵贏,也是種純度較低的快樂,各位的命應該用來換更好玩的東西。


原文:《Why Some People Can Never Admit They』re Wrong》,by Guy Winch Ph.D.
本文譯自 psychologytoday,由譯者 梁兵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發霉啦:今天我被人追尾了
霍金擔心富人藉助生物技術將自己變成超人階層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