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曾經出現了一個小轉機,慈禧沒抓住機會,不然將改寫歷史
原標題:晚清曾經出現了一個小轉機,慈禧沒抓住機會,不然將改寫歷史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有不少王朝都出現過興盛階段,當後世提及這些興盛階段或者是對這些階段進行研究的時候,總喜歡取上一個名字,像「開元盛世」「文景之治」等等諸如此類。當然,除了這些國力達到頂峰的盛世時期外,也有很多朝代出現了「中興」時期。
想必會有人好奇,何謂「中興」?其實,「中興」就是說當一個王朝已經走向衰微的時候,突然又重新出現了一次崛起,如果拿一個人來舉例子,那就好比是一個已經快要失去生機的人,在臨終之前的迴光返照一樣。這種情形幾乎在每個朝代都曾經出現過。漢朝的時候出現了「昭宣中興」,唐朝的時候出現了「元和中興」,明朝的時候還出現了「萬曆中興」,這些中興時期大抵都是在王朝終結之前出現的一個小轉機。
清朝到了晚期的時候也出現過一次中興。當時清朝已經被慈禧所掌控,也就是同治帝繼位之後的這段時間,在這段時期內,之前所發生的各種浩浩蕩蕩的起義都已經得到了平息。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列強沒有像之前那樣對清朝步步緊逼。尤其在鎮南關大捷之後,清朝的局勢便出現了好轉。國內興起了洋務運動,北洋艦隊也是在這個時候成立了,這時的大清似乎呈現出了一種祥瑞之兆。
當時雖然是同治帝在位的時期,但是掌控清廷的實際上卻是慈禧。慈禧對於大清形勢渾不在意,縱然出現了「中興」階段,她也並沒有做出什麼表現來,每天依舊在頤和園裡餵魚和游賞。
若是慈禧能夠抓住這個機會,重用想要對清廷大力改革的曾國藩等人,讓他們實行變法,說不定就能夠拯救清朝,再不濟也不至於像之後那樣令國土和百姓受盡欺辱。
直到光緒帝親政之後,才出現了以康有為等人為首的變法派,只可惜他們頒布的新政並不符合整個晚清的形勢,所以在實行了一百多天之後就失敗了。而慈禧也沒有心思去變法,她十分頑固,根本不肯接受新的事物。
慈禧雖然也想恢復清朝的國力,但她又不願意跟上潮流,她只想採用傳統的方式實現富強,而沒有想到應該進行新興的變革。
當然,也可能慈禧確實想到了這一點,卻並不想這麼做。按照當時的潮流,清朝應該進行的是資本主義的變革,但是這麼做必然會對舊有的封建制度產生衝擊,慈禧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斷然不會帶頭去搞改革,而且她不僅不會去主動改革,她還會攔著想要改革的人們。
根據資料顯示,「同光中興」共持續了三十年,在這三十年之內,若是慈禧肯把目光放的長遠一些,或許就能讓清朝緩上一緩,之後再度崛起也未可知,然而慈禧並無長遠目光,由於她的統治,使整個中國受盡百年欺辱,直到新中國成立,才得以翻身。
※為何漢朝有吊打匈奴的能力,宋朝卻被蒙古追著打?問題出在這裡
※八國聯軍為何只燒毀了圓明園,卻沒有對紫禁城下手?
TAG:歷史過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