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不是好官,連遭康熙貶謫,可百姓擁戴他,生前就為他建祠堂

此人不是好官,連遭康熙貶謫,可百姓擁戴他,生前就為他建祠堂

原標題:此人不是好官,連遭康熙貶謫,可百姓擁戴他,生前就為他建祠堂


有句話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古往今來這個定律都是可以用的,然而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官吏比較特殊,他的確秉承為民做主的宗旨,深受百姓愛戴,但卻遭到康熙皇帝的厭惡。


此人名叫董訥,是山東平原人,1667年高中探花,後來擔任過翰林院編修、戶部侍郎等職位,康熙二十六年成為兩江總督,當時康熙覺得董訥「為人耿直,似乎可用」,所以把他調了過去。


董訥擔任江南總督後,主要任務是治理河工,當時洪水泛濫,搞得江南地區百姓深受其害,康熙親政之後,就時刻提醒自己,要「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所以董訥的任務很重。


董訥本是個剛正無私的人,在擔任兩江總督期間,他勵精圖治,一心為民辦事,還幫當地百姓解決了不少土地糾紛問題,而且他嚴懲貪官污吏,大大降低了百姓賦稅,在他的治理下,兩江地區安寧平定,百姓對他感恩戴德。


然後很快壞事就來了,董訥擔任兩江總督不到兩年,就被康熙皇帝貶職,從兩江總督貶回京去了,原來在河工修建事宜中,朝中大臣持有不同意見,康熙也不敢輕率決定,當時朝中於成龍主張大力修繕。


而靳輔卻不這樣認為,於是兩人各執一詞,僵持不下,於是康熙把事情交給廷臣會議,然而在眾多大臣發表看法時,就涉及到站隊問題了,甚至還跟朝中的黨爭聯繫在一起,董訥作為具體的執行人,實在不知該聽誰的。


後來董訥腦袋一抽,竟然捲入了黨爭,結果整個河工工程項目完全無法進展,康熙皇帝對此非常生氣,處置了一大堆相關人員,董訥自然也被連累了,康熙覺得他「前後言語不一」,直接把他降了五級。



董訥雖然被貶重新回朝,然而他在任期間,為百姓做的事實卻深得民心,康熙二十八年,皇帝微服私訪到江南地區,竟然看到百姓為董訥建立了祠堂,並且香火旺盛,康熙打聽之下,才知道真相。

原來董訥在江南為官清廉,百姓們都很希望他官復原職,康熙皇帝在百姓的請求之下,也有所考慮,後來他回朝找到董訥,說:「汝官江南惠及民,民為汝建小廟。」於是又把董訥升職為漕運總督。


董訥雖然在河工修建方面出了問題,然而他一心為民,這樣的官吏自然有百姓為他祝福祈禱,當然康熙皇帝用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不管怎麼說,做一個清官總是不會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邦哥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劉備託孤說到三件事,可惜諸葛亮只完成兩件,否則蜀漢不會滅亡
同為五虎上將,趙雲PK馬超誰更厲害?其實劉備已說出答案

TAG:小邦哥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