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誰是真正的「民國四公子」(下)

誰是真正的「民國四公子」(下)

原標題:誰是真正的「民國四公子」(下)



本文共1400字丨閱讀全文需要2分鐘

「民國四公子」最早盛傳於上海


「民國四公子」之稱謂最早見於何處已無可考,但是最早盛傳於上海這一點卻已形成共識。孫科、盧筱嘉與張孝若都是南方人士,上海是他們定居或常來常往的地方;少帥張學良1925年初夏率部隊抵滬,也是個紅遍上海的傳奇人物。而且此四人均年少官高,上海人把他們統稱為「民國四公子」當是十分吻合的。


段宏業為什麼不是最早版本的「四公子」之一?其一,段宏業不理政事;其二,他雖然亦為民國新貴之後,但與孫科、張學良或者盧筱嘉、張孝若都素無往來,因此很難把他們攏在一起;第三,他祖籍安徽,居於京津,上海人對他並不熟悉。反之,盧筱嘉之父雖然與「鐵三角」無干,但他當年與黃金榮唱對台戲大鬧上海舞台的事在上海灘老少皆知,所以他被上海人歸於「四公子」之列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1940年代後期,這位盧公子移居台灣,以經商為主,1960年代末去世。張孝若則是清末狀元、著名實業家張謇之子,留美出身,早年曾在北洋政府任職。張謇去世後,張孝若主持父親留下的各項事業,1935年被手下保鏢暗殺,時年37歲,其死因眾說紛紜。

翻回來,再說說張伯駒之「四公子」說不可靠之處。首先,張伯駒的養父張鎮芳雖任過河南都督,但其早在民國初年即被免職。後來他參與袁世凱稱帝和張勳復辟,並因此鋃鐺入獄身敗名裂,因此他的養子不可能被人們視為帶有褒義的 「民國四公子」之一。其二,張伯駒1929年才來到北京,在此之前不要說上海不知道他,就是北京人也罕聞其名。而此時北洋政府早已垮台,「民國四公子」的稱謂更是流傳了許多年。事實上,張伯駒的真正出名,是1937年正月他40歲生日大辦堂會之後,那次他撒出大把票子請來余叔岩和楊小樓在《失空斬》中給自己當配角,出了票戲第一的風頭,此後才為上海戲迷所知曉。其三,張伯駒到北京之時張學良剛開始統治東北,正在忙於收回中東鐵路,不知有什麼理由能把他和這位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連在一起?再者,他抵京之時袁克文居於天津,且病入膏肓不久即離世,所以活人和故人共享「民國四公子」之名有點不倫不類。


張氏其一說不太靠譜的是:他與盧筱嘉一北一南素無瓜葛,惟一牽強相似的是張氏愛票戲,盧氏曾愛上過一個唱戲的坤角,想來上海人不會糊塗得因為這一點點「戲」緣就把他們倆硬拉在一起,往「公子」的名份上靠。



張氏其二說不太靠譜的是:他到北京之時張孝若正在南通擔任女子師範學校校長,他們之間根本沒有相通之處。且待張伯駒出名之時張孝若已經身故兩年,袁克文也早已離世,張學良正在忙於「西安事變」善後,誰又會在如此國難之時攢出一個「四公子」的概念,而且還有兩位故世之人?


張氏其三說是最不靠譜的:以紅豆館主的年齡,比之張學良大30歲,就是比起袁克文也大了18歲,實際上他與盧筱嘉的父親盧永祥是同齡人。按中國文化傳統,這麼一個足以為父輩的清室皇親怎麼可能同那些比自己小得多的屬臣之子相提並論?何況張伯駒出名之時紅豆館主已經年近古稀,謂之「公子」則顯得滑稽。

所以說,名人之言不一定權威,對於查不到頭緒的歷史說法一定要反覆推敲比較才是。「民國四公子」之說始於20世紀20年代早期是公認的史實,他們中應該不含紅豆館主溥侗不含袁克文更沒有張伯駒。

本文來自《人物雜事》2011年10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文摘歷史 的精彩文章:

周總理看戲(上)
張彭春對中國話劇的卓越貢獻(下)

TAG:新華文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