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送快遞8年:老師說我腦子有病
你博士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一個送快遞的嗎?不好好做學問在弄什麼呢?
蔑視你,你完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本文圖片均來自:梨視頻視頻截圖
34歲的譚超是延邊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生,8年前,為了考研,當起了快遞小哥。
當被記者問到:「你本科畢業時應該能找到相比快遞員薪酬更高的崗位吧?為什麼選擇了做快遞員?」時,譚超是這麼回答的: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啊,你沒錢不得想盡一切辦法去賺錢嗎?你還有工夫管你是不是本科畢業嗎?他告訴記者,剛畢業那會兒自己身上一分錢都沒有,同學結婚自己都沒有合適的衣服穿,找工作也只干日結的。如果工資不日結,自己第二天就沒飯吃了。
「你們能想到的底層工作我全部都干過,擦玻璃的、房產中介、收報紙收瓶子的、保安……」
當然了,當初做這些散工的初衷是為了考研,家人也勸過譚超放棄考研去找個工作,但他不是個聽勸的人,「我要是聽勸,我還非得走這條不同尋常路嗎?」
而最後,譚超選擇當一名快遞小哥,一方面是因為做保安時剛好接觸到了這份工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平時還要上課,不可能找一份全職的工作,相對而言送快遞時間自由度比較高。
做著做著,譚超發現貨量已經漲到了可以養家糊口的地步了,就一直做了下去。
8年間,也有老師指責譚超:「這麼一個高學歷的人搶低學歷的活,腦子是不是有病。」
譚超不認同這種說法:「這是通過學歷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不是努力。我討厭的是他那種鄙夷的神情。」
不管一個人是做學術也好,去送快遞也好,去說相聲也好,只要他能推動生產力發展就是一個好博士。
在這8年的送快遞過程中,譚超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高智商,自創了快遞編號法,共送出80萬件快遞。此數量如果只按照年工作11個月算,那麼平均一天就得300件的送貨量,相當於普通快遞員兩倍以上。
當記者笑著說譚超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個博士生,就像個實實在在送快遞的時,譚超笑說:「那肯定嘛,我就是有點不修邊幅,再說咱採訪條件這麼惡劣,你可以說我是一個特別接地氣的博士。」
博士畢業後,譚超計划去高校求職,「我覺得我應該是教書育人,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有一點小的成就。我的學術、我的理論能得到一定的傳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採訪視頻如下↓↓↓
大材小用?
近兩年,不斷地有新聞報道,博士畢業選擇了各種社會認為普通的職業。一部分說這是個人的選擇,博士不一定就要搞科研;但也有人質疑博士畢業是不是大材小用?
像譚超這樣「接地氣」的博士其實很多,例如:
宋慶楠,今年畢業的中科院植物學專業理學博士,到煙台二中任教高一生物,成為煙台市少有的高學歷中學教師。苦讀22年拿到博士學位,沒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很多人覺得她「屈才」了。宋慶楠說,「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才叫好,相比科研數據,學生們求知的眼神更吸引我。」
黃曉斌,2006年,以634分的成績從紹興新昌縣城考入浙江大學,經過7年半的本碩連讀,他沒成為研究員,更沒去醫院找工作。畢業那年27歲,原本或許能成為一名博士。就在他開始著手出國讀博事宜,在準備托福考試的過程中,看到了BBC紀錄片《保羅教你做麵包》,於是決定轉行去賣麵包。黃曉斌說,「我讀研的時候很開心,但不能讓『研究生』這件事成為我今後不開心的原因。」
諸如此類的事例還有很多,大家的評論也基本分為兩派。
網友評論
一種認為:這個人好酷!自食其力,推動生產力發展就是精英!
還有一種是:人才浪費,希望學以致用!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工作者都是值得尊敬的,不可或缺的。每個工作崗位都有可愛的人在為生活拼搏,努力工作。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做得不平凡。
你覺得呢?
※網路安全專家:5G網路將面臨更大攻擊風險
※「兩彈一艇」元勛、原國家二機部部長劉傑逝世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