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姑蘇慕容影射蔣氏父子?金庸小說在台30年禁書史

姑蘇慕容影射蔣氏父子?金庸小說在台30年禁書史

文/楊素(台灣新聞人,作家)

一代大俠、武俠宗師金庸於香港辭世,享壽94歲,告別人生舞台。

金庸寫武俠實屬偶然,但他的生花筆卻讓偶然成為傳奇。凡是有華人的地方,都看得到金庸小說的影子,衍生的影視作品更不可勝數,堪稱當代華人文化經典,從文字到影像,從實體到虛擬,深深影響了不同世代的閱聽者。

金庸小說里主要角色,無論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令狐沖、東方不敗,都成為華人朗朗上口的個性典型。台灣政界、社會、文藝圈隱藏眾多金學愛好者,俠之大者郭靖、笑傲江湖的令狐沖,甚至武功蓋世的張無忌,都有人以此自況。

例如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因為個性正直敦厚,常有人稱他為政壇郭靖,金庸也曾託人贈他一本《倚天屠龍記》,題上「英雄創業九千年,長為兩岸謀久安」,讓馬英九頗為驚喜。甚至台大校長管中閔日前被民進黨卡關,遲遲不讓他上任,他也以《倚天屠龍記》里九陽真經口訣「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形容自己的心境。足見金庸小說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力。

但就是這樣優秀的大宗師,作品影響力如此深遠,在台灣卻被禁三十年之久,當然是因為金庸在左派、右派立場一度與國民黨互不兼容,甚至小說與社評對國民黨與蔣介石語多批評譏諷之故。同時包裹在武俠與恩怨情仇的外表之下,金庸小說更堪稱當代政治影射作品的上乘之作。


《碧血劍》的立場問題

對國民黨來說,金庸的出現,其實代表了在言論陣在線的「左派」敵人。

金庸出身海寧世家,是徐志摩的親戚,甚至因為他家庭的地主背景,父親被批鬥,但都沒辦法改變金庸是個左派文青的歷史。1947年,本名查良鏞的金庸考上上海力持左派路線的《大公報》擔任記者,一年後派往香港服務。1952年輾轉調到香港《新晚報》,編副刊、寫影評。

直到1955年,梁羽生結束新晚報武俠連載,總編輯羅孚便要求31歲的金庸接下重任,文筆與學養俱佳的金庸以「金庸」筆名,連載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沒想到一炮而紅。來年更在《香港商報》發表《碧血劍》,奠定他的武俠地位。

時值五零年代,香港兵荒馬亂,各路人馬雜沓,陸續湧進香江,黨派勢力相互較勁,大公報之外,香港商報也是左派報紙。因此從國民黨的眼中,金庸根本從基因上就是立場偏左。此外,金庸更以「林歡」為筆名,替左派的長城電影公司創作劇本,作品《絕代佳人》還曾獲得大陸文化部金章獎。因此在左右涇渭分明的大環境中,金庸當然被台灣當局視為反動的「附匪文人」。

尤其為因應兩岸針鋒相對的戰爭狀態,轉進台灣的蔣介石自1949年5月20日起頒布戒嚴令,全面管制台灣社會,更透過《台灣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除查禁違反善良風俗,封殺如婚外情、誨淫、誨盜題材的作品外,更全面查禁魯迅、巴金、茅盾、老舍、沈從文等大陸知名作家作品,對各類左派出版品也是嚴打嚴管,金庸作品難以在台灣問世也不讓人意外。

倒是金庸作品吸引力無法擋,雖不能印行,但透過盜版,依舊能在台灣校園與民間流傳,頗引人側目。一說,1959年台灣慶祝雙十,香港右派僑團赴台參與儀典,卻看到坊間書報攤上陳列了金庸小說,因而向國民黨抗議。

因此1959年底,台灣「警備總部」下令執行「暴雨項目」,以武俠小說可能充當心理作戰宣傳工具為由,專門查禁相關97本,金庸作品佔據列表前9項,包括《書劍恩仇錄》、《碧血劍》都被並列為「匪書」。

《碧血劍》中,袁承志與李岩聽盲者唱歌:今日的一縷英魂,昨日的萬里長城

除了兩書主角都是「反賊」,以「造反」為主題外,《碧血劍》主角袁承志與李自成、李岩交好,視李自成為英雄,不以結交流寇為異,更鄙視明朝朝廷與皇帝,與打著反清復明旗號,視明末流寇為仇敵的國民政府主節奏大相徑庭,因此取締公文上更載明《碧血劍》傳播同情「闖王」李自成的故事,有害社會風序良俗,形同「為匪宣傳」,因此遭查禁。

但是金庸真的很「壞」,在他溫文儒雅的才子外表下,其實藏著一個尖酸刻薄的心,筆在金庸手上,情節隨他寫,人物隨他塑形,國民黨能禁得了他的作品出版,卻禁不了金庸的連載小說借古寓今,把國民黨越是覺得犯忌諱的政治內容偷渡在作品當中,國民黨也只好跟著禁書禁得不亦樂乎。

例如金庸創立明報前的暢銷名著,首推1958年《新晚報》連載的《射鵰英雄傳》,問世後一時洛陽紙貴,聲稱每七天就被盜印成單行本出版。台灣官方一看到金庸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沁園春》化為書名,加上東海桃花島與東邪黃藥師,頗有暗諷蔣介石與國民黨流落小島之嫌,立刻因「有為匪宣傳之嫌」在台被禁,即使陳列盜版書籍也遭沒收。


60年代的筆戰

寫完《射鵰》後,金庸決定自立門戶,辦一本登載武俠小說的刊物,先是十日刊《野馬》雜誌,不久更版為日報,便是《明報》了。創刊初期四個版,頭版時事、二、三、四版雜文,第三版打響第一炮的連載小說便是風靡華人世界的《神鵰俠侶》,也為明報打下經濟基礎。

初期,明報社論常常批評國民黨種種問題,立場偏左,一度也被視為親共媒體。尤其金庸小說每天連載,以古喻今,把對現實政治、生活理解與批判融入創作之中,似乎成為金庸獨有的一種「惡趣味」,也讓他的小說在武俠的外表下,宛如現代政治寓言。

例如,金庸曾迷戀由上海到香港發展的左派女星、有「中國夢露」之稱的夏夢,夏夢氣質和美麗兼具,但金庸苦追她兩年,甚至為接近夏夢才加盟長城電影當編劇,寫出得獎作品《絕代佳人》。只是夏夢早就名花有主,與林葆誠共偕連理,金庸鎩羽而歸,成了他一生遺憾。

一說,《神鵰》的小龍女、《天龍八部》的王語嫣都是以夏夢為原型。甚至批評者還說,《鹿鼎記》里的阿珂與鄭克塽之所以這麼被寫得這麼差,鄭克塽之所以遭遇凄慘,也是因為金庸內心深妒夏夢與林葆誠的緣故。

也因此金庸的小說,深藏政治抨擊的細節更為刺人,彷佛棉里針一般。例如1963年,《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連載,江南名族慕容家圖謀光復大燕,不惜挑撥宋遼兩國開戰後趁亂起兵,坐收漁翁之利。慕容博、慕容復父子便不像極了在台灣偏安一隅,準備借美軍之力「反攻大陸」的兩蔣父子。

1997版《天龍八部》,慕容復的結局

姑且不論在故事結局,慕容復變得痴呆,被一群小孩子圍著討糖吃、拜皇帝,做他的復國大夢。光是劇情中,王語嫣一句「這是江南蔣家的名招『過往雲煙』」,就被國民黨當局視為金庸在指桑罵槐,也隨即遭禁。

1982版《天龍八部》,陳玉蓮飾演學霸王語嫣

不過金庸執筆明報社評後,先是因為報導大逃港而聲名大噪,但在1964年,由於在是否製造原子彈問題上發表異議觀點,更讓他與香港左派筆戰不斷,甚至一度被列為左派死亡制裁黑名單第二位,因此他一度避居海外。

不過金庸與國民黨之間的敵對關係並沒有因此急速解凍。相反地,他創作出的《笑傲江湖》可以說是集政治諷刺批判於大成的神作,尤其「君子劍」岳不群,表面溫文儒雅,實際卻是虛偽狡詐、陰險狠毒的偽君子,意圖吞併其他門派,旗下弟子不是不成材,就是暗中背叛,都與蔣介石的生平若合符節。尤其岳不群強調御氣功夫,與中年後提倡遵循王陽明養氣功夫的蔣介石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岳不群擅長紫霞神功,更有「紫氣東來」的印象,台灣可不就在東海之濱嗎?


受蔣經國之邀訪台 禁書逐次解禁

直到1970年,台灣當局出版品查禁方向轉向政治性的黨外雜誌,盜印版的金庸小說才開始在台大量流通,但因為仍然被禁,台灣出版社便以更改書名方式,自行盜印,金庸等於化名不斷,數不勝數,主要改署為「司馬翎」,也有部分作品掛了古龍、歐陽生等名號。

書名方面,《倚天屠龍記》變成了《懺情記》、《至尊刀》,《鹿鼎記》變成《小白龍》、《神武門》,《射鵰英雄傳》變成《萍蹤俠影錄》,《笑傲江湖》變成《一劍光寒四十洲》、《獨孤九劍》,《俠客行》變成了《漂泊英雄傳》。

其中,「小白龍」是韋小寶的江湖寶號;「萍蹤俠影錄」是借用梁羽生的小說名;「懺情記」是希區科克電影「Confess」的台灣譯名,全看出版社當時興之所致、信手拈來。甚至,為避免查緝取締,書中主角也要更名,例如韋小寶就成了「任大同」,小桂子被改成「大柱子」。

1972年,台灣面臨退出聯合國的風雨飄搖,正式接班、擔任台灣行政部門最高首長「行政院長」的蔣經國,終於決定一改嚴格管製作風,改以懷柔面對各方挑戰,在內部,他採取「吹台青」的用人方式,吸納台籍青年學者大量進入國民黨政府為接班做準備,對外也以開明的態度,企圖營造新的形象。金庸也意外在1972年中一篇社評《蔣經國當「行政院長」》中,稱許小蔣起用了不少台灣本省人的新氣象值得讚揚。

或許這篇文章起了作用,讓蔣經國認為可以進一步爭取海外文人的支持,在這股懷柔氣氛中,金庸於1973年應國民黨海外工作組主任陳裕清之邀,首度來台訪問10天。當時金庸已完成封筆之作《鹿鼎記》,等於17年間完成了15部經典小說,但他所有武俠小說在台灣全數被禁,沒有任何例外,但也就在這種矛盾氣氛下,他以記者身分翩然來台與蔣經國會面。

在台期間,金庸此行與蔣經國、蔣介石副手嚴家淦都有過深談,氣氛良好,尤其蔣經國和金庸都是浙江人,兩人以上海話交談,更談得津津有味。他也當面問嚴家淦,台灣是否會發展核武?嚴家淦則稱兩岸雖對立,但都是中國人,國民黨政府不會對中國人丟原子彈,所以要把預算放在發展經濟上,因此金庸對蔣經國的務實作風印象深刻,他甚至特准走訪了中南部鄉間與戰地金門。

後來金庸相當自豪的一點,就是包括鄧小平與蔣經國都是他的忠實讀者。蔣經國雖未公開證實,但他的床頭經常放著一套金庸小說,媒體記者更稱他私下對金庸小說人物知之甚詳,足見金庸小說的魅力。

事實上,台灣官方當時查禁的書籍,沒收後不是造冊列管就是予以焚毀,因此高層透過種種安排,確能私下閱讀到金庸的禁書。甚至嚴家淦也私下對金庸透露,雖是禁書,但他已閱讀金庸作品多時了。

既然蔣經國「禮賢下士」,金庸對蔣經國也印象甚好,返港後也肯定小蔣作風務實、重視民生,甚至說過「我若在台灣,也會給蔣經國一票」,捧了小蔣幾句。但金庸對國民黨的態度仍有保留,並稱蔣經國的主政僅限於傳統歷史上的人治,之後雙方也未有更進一步聯繫。

但金庸畢竟已成了小蔣的座上賓,成為國民黨爭取的重要對象,因此雖然禁書未改,管制上卻逐步鬆綁了查禁的強度,即便盜印本,金庸的本名與作品名得以開始在台北幾間舊書攤上正式亮相。那時候,許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以前讀過的很多「司馬翎」就是金庸,租書店也慢慢開始風靡金庸的作品。


30年禁書史 隨台灣解嚴而取消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雖然金庸小說在70年代台灣民間還是禁書,但已經賣翻了,時任遠景出版社負責人的沈登恩也看到了這龐大商機,加上是金庸書迷,因此從1977年開始運作,與台灣「新聞局」不斷溝通,積極爭取金庸作品解禁。終於在1979年9月,國民黨以「尚未發現不妥之處」為由,允許金庸小說出版

頗有生意頭腦的沈登恩更與台灣聯合報系談妥合作,在聯合報副刊開始連載《連城訣》,也是金庸小說首度與台灣讀者見面,緊接著再連載原名《書劍恩仇錄》的《書劍江山》。同為台灣三大報之一的中國時報也不甘示弱,也開始連載《倚天屠龍記》。兩大報同場較勁,坊間大為轟動,金庸小說頓時炙手可熱。

沈登恩趁著這股熱潮,於1980年推出遠景版全套金庸小說單行本,同樣立刻轟動全台,也成為金庸小說最暢銷的經典版本。只是其中《大漠英雄傳》與《雪山飛狐》在80年代仍未解禁,所以版權頁上沒有允許出版的執照。但是書照賣,照樣陳列,台灣當局就當沒看見,也算是台灣出版史的一項創舉。

遠景版本的金庸小說,包括《大漠英雄傳》《書劍江山》

不過禁書問題還是影響到金庸小說影劇作品的改編。台灣三家電視台從1980年代初期引進港劇,《天龍八部》成為第一部在台灣熒光幕播出的金庸作品,當時萬人空巷絕不誇張。

台灣電視台也興起搶拍金庸小說的風潮,偏偏台視買到的《雪山飛狐》,隨即被官方告知仍屬禁書不得拍攝,結果只好乾坤大挪移,劇集改名《孤劍恩仇錄》,主角之一的苗人鳳改名「君無愁」,才順利播出。

1985年台視《孤劍恩仇記》,劉德凱飾演「君無愁」

台灣1984劇集《神鵰俠侶》,潘迎紫飾小龍女

邵氏影業也在此時將《射鵰英雄傳》電影引入台灣播放,但還是卡在「射鵰」兩個字太敏感,只好繼續沿用《大漠英雄傳》,沒想到一查後發現,台灣早有一部改編其他著作的電影《大漠英雄傳》,只好再度改名《大地群英》在台上映。

張徹導演《射鵰英雄傳》,被改為《大地群英》

1985年,金庸與遠景約滿,由遠流出版社贏得新約。遠流版不但更改封面,並將《書劍江山》與《大漠英雄傳》,改回原名《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加上台灣於1987年7月15日解嚴,不再對出版品進行管制,金庸最後一部禁書《射鵰英雄傳》才終止了長達卅年的禁書生涯,也不用再改名才能播映影音作品了。

金庸的武俠作品,也終於能在台灣無拘無束地傳衍開來,創造出獨樹一幟的文字之美,甚至取代了對傳統歷史的認識,真正顛覆了小說與正史之間的差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中國式飯局,怎麼演變成兩個女人的「宮斗」了?
豐臣秀吉為何要發動戰爭掠朝鮮而制中國?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