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宣硯的前世今生

宣硯的前世今生

宣硯的前世今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硯,作為古代文房四寶之一,自古為文人雅士必備之物。

宣硯的前世今生

中國制硯歷史悠久,硯品繁多,因材質和產地不同而各有特色。而石硯因其耐磨好用、取材方便、能充分發揮墨的效果而成為應用最普遍的硯種,宣硯即是其中較具代表性的一種。宣硯作為中國最早的石硯之一,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文脈,成為我們了解中國硯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宣硯的前世今生

宣硯始於東晉

硯的發展離不開文人的推動,現在的硯都是由工匠製作完成,其實最早的硯都是文人硯,由文人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材、打磨、製作的。第一方宣硯源自東晉的道學家葛洪。葛洪一生遍歷天下,曾經數度到過旌德。旌德時屬宣城郡,位於黃山北麓,山川毓秀,環境清幽,是道家修行的絕佳之地。後來葛洪選擇在洪川村築廬而居,煉丹修行,寫書著作。葛洪居旌德十數年,其《抱朴子》的大部分篇章都是在此地寫成的。由於煉丹需要,葛洪經常進山採石勘探,一次他發現一種黑色石頭,形制如硯,於是帶回來精心打磨,以之為硯,磨墨寫字,這就是第一方宣硯。葛洪多年煉丹,對石頭性態非常熟悉,他發現此石肌理細膩,色澤如漆,滑不拒墨,澀不滯筆,非常適合做硯台,於是經常向身邊的人推廣。當地很多文人爭相效仿,由此,宣硯得以傳播,漸至聞名,也成為文人硯的早期代表。

宣硯的前世今生

宣硯的前世今生

宣硯曾歷經與盛唐文化相得益彰的鼎盛

早期宣硯和其他硯種一樣,以實用功能為主,形制較簡單。到唐代初期由於文化的繁盛,硯的需求量增加,出現了很多專業制硯的工匠,為了適應文人雅士的審美需要,制硯開始注重硯的觀賞性。硯的種類有所增加,硯的形制也有了很多變化,形狀上不再單一,應用範圍也更廣泛,成為宣硯的一個高峰期。

詩人李白在其《草書歌行》里曾寫到:「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箋麻素絹排數廂,宣州石硯墨色光……」這首詩描寫的是唐代書法家懷素酒後草書,意興豪發的場景。據考證《草書歌行》是在乾元二年(759年)秋遊零陵時所作,詩中傳達給我們兩個重要信息:其一,懷素當時用的是宣硯,李白的朋友圈也都是社會名流,可見早在1200多年前,宣硯已通過市場流通進入湖南,並被上流社會文人士大夫所鍾愛;其二,宣硯的特點「墨色光」,點明了宣硯易於「發墨」,墨色光潤的特點,因為宣硯好用,以致懷素「須臾掃盡數千張」。這是關於宣硯最早的文字記載。

宣硯的前世今生

宣硯的前世今生

宣硯隱匿於明清

在盛唐之後,雖然宋代、明代有譜記著錄,但是沒有十分明晰的敘述,只是在一些詩文中偶露崢嶸,使得宣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後來由於自然災害和戰亂頻發,宣硯產量越來越少,以致後來硯礦斷采,宣硯漸漸衰落,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宣硯的前世今生

宣硯興於當世

2010年7月10日,旌德縣白地鎮突降暴雨,洪川村龍潭山洪水成災,罕見的泥石流將山溪里埋藏的硯石衝出了地表,經專家考證這就是失蹤隱藏了多年的宣硯石礦,由此宣硯又以一種新的姿態回歸我們的視野,展現出古老的藝術魅力。

宣硯的前世今生

宣硯的前世今生

宣硯的前世今生

宣硯的前世今生

宣硯的前世今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傳世小楷傑作《宋人摹褚冊頁》絕對的精品!
沈尹默行書精品《澹靜廬詩剩》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