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打鹵饢唐朝人就吃上了,竟然還和一個詞語「嘍啰」有關

打鹵饢唐朝人就吃上了,竟然還和一個詞語「嘍啰」有關

唐朝的時候從西域傳來一種美食叫做畢羅,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據說是因為外國一個姓畢的和一個姓羅的擅長做這個飯,所以就取名為畢羅。不得不佩服唐朝人的腦洞,外國人跟中國人姓氏一樣?當然不是,據現代考證,這種美食大概是從伊朗傳進來的,所謂畢羅不過是pilaw的音譯。

打鹵饢唐朝人就吃上了,竟然還和一個詞語「嘍啰」有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當然唐朝人才不管這個,好吃就是了。這種飯的做法現在已經不可考了,但是在當時卻發展出了自己的品牌。

《酉陽雜俎》上說金吾衛將軍韓約家裡就有人能做櫻桃畢羅,特別美味,他的櫻桃畢羅好吃我猜會不會跟玉龍膏有關。

韓約在安南都護做官的時候發現當地有一種玉龍膏,我懷疑這是一種食材,但史書上說這能化銀液,具體是什麼沒有說,韓約就要帶回來。

當地就有人說傳說這東西不能帶到北方,否則會給你帶來禍患。韓約不聽,硬是帶了回來,是不是因為這個改進了櫻桃畢羅不得而知,反正他後來在甘露寺之變中喪命,人們都說他帶回來了玉龍膏的關係。

在唐朝當個吃貨可真不容易。

打鹵饢唐朝人就吃上了,竟然還和一個詞語「嘍啰」有關

不過唐朝的的宮廷也會賜給順眼的大臣畢羅這種美食,稱為楊若畢羅,這大概也是一個品牌吧。

那這種飯是什麼呢?

如果單純從PILAW這個音譯來說,這應該就是手抓飯,就是將蔬菜、肉食等和米飯一起蒸,就是我們現在的八寶飯。

但問題是,這個真有那麼好吃嗎?

那櫻桃畢羅,櫻桃蒸熟了有什麼好吃的啊。

所以有人就說這不是,這應該是一種帶餡的餅。

那不就是餡餅嗎?應該沒有這麼簡單。

打鹵饢唐朝人就吃上了,竟然還和一個詞語「嘍啰」有關

大概是將餡放到餅上面了吧,要不怎麼叫櫻桃畢羅呢,顯然這櫻桃應該很顯眼才對。

那這豈不是打鹵饢——披薩。

不管是餡餅還是蒸米飯吧,反正在當時特別流行。

除了櫻桃畢羅,還有蟹黃畢羅,《嶺表錄異》上說這種畢羅「珍美可尚」估計是美到了極致。

還有天花畢羅,這天花指的是什麼,我們現在不知道了。

但肯定很好吃,因為這是科舉考中的舉子們在辦「燒尾宴」的時候上的一道菜。

燒尾宴,表示著鯉魚跳龍門,要燒掉後面的尾巴了,人生從此大不同,這菜肯定不錯啊。

參加不了燒尾宴的人,也可以到酒樓裡面吃。

許多酒樓專為外地參加考試的舉子們準備這道菜,舉子們不吃這道菜就沒法表示自己來過京城。

打鹵饢唐朝人就吃上了,竟然還和一個詞語「嘍啰」有關

當時開這種飯店的估計大部分都是胡人,看來在唐朝,不光像李白說的那樣「笑入胡姬酒肆中」,還有笑陪胡姬吃畢羅。

最不可思議的食物還帶動了一個詞語的出現:嘍啰。

我們現在說嘍啰,指的就是土匪中的小頭目。

在唐朝可是這些舉子們,因為他們經常聚在一起在酒樓吃畢羅,所以就簡稱樓羅。

這是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說的,不過這個說法可不靠譜,因為南北朝的時候就有了樓羅一詞。

不過一個食物竟然讓人生生為他營造出一個詞語的來歷,可見這個食物有多流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