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有這11位!

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有這11位!

1、馬爾克斯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獨》(1967年)《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年)。1999年馬爾克斯罹患淋巴癌,2012年患老年痴呆症。2014年4月17日,馬爾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歲。

1947年-《第三次辭世》

1955年 - 《枯枝敗葉(La hojarasca)》

1958年-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 scriba)》

1962年 - 《格蘭德大娘的葬禮(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 Grande)》

1962年 - 《藍寶石般的眼睛(Ojos de perro azul)》

1962年 - 《惡時辰(La mala hora)》

1964年 - 《百年孤獨(Cien a?os de soledad)》(備註:小說單行本於第二年出版)

1970年 - 《落難海員的故事(Relato de un náufrago)》

1972年 - 《難以置信的悲慘故事——純真的埃倫蒂拉和殘忍的祖母(La increíble y triste historia de la cándida Eréndira y de su abuela desalmada)》

1975年 - 《家長的沒落(El oto?o del patriarca)》

1981年 -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1990年被李少紅、蕭矛改編成電影《血色清晨》)

1982年-《番石榴飄香》(El guayava común agita la fragancia)》

1985年 - 《霍亂時期的愛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1989年 - 《迷宮中的將軍(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

1992年 - 《奇怪的朝聖者(Doce cuentos peregrinos)》

1994年 - 《關於愛和其它惡魔(Del amor y otros demonios)》

1996年 - 《綁架(Noticia de un secuestro)》

2004年- 《苦妓追憶錄(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

2010年-《我不是來演講的(yo no vengo a decir un discurso)》

2、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出生於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是16世紀後半葉到17世紀初英國最著名的作家(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他共寫有37部戲劇,154首14行詩,兩首長詩和其他詩歌。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1592~1593)和《魯克麗絲受辱記》(1593~1594)均取材於羅馬詩人維奧維德吉爾的著作,主題是描寫愛情不可抗拒以及譴責違背「榮譽」觀念的獸行。

14行詩(1592~1598)多採用連續性的組詩形式,主題是歌頌友誼和愛情。其主要成就是戲劇,按時代、思想和藝術風格的發展,可分為早、中、晚3個時期。馬克思稱莎士比亞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讚其作品的現實主義精神與情節的生動性、豐富性。莎氏的作品幾乎被翻譯成世界各種文字。1919年後被介紹到中國,現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亞全集》。

3、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關外祖籍遼寧鐵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康熙帝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康熙寵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

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

4、但丁

但丁(1265-1321)生於佛羅倫薩,是義大利偉大的詩人、文學家,世界級的一流文學大師。但丁從37歲被宣告永久放逐,後來客死異鄉。九歲邂逅心靈上永恆的戀人佩雅麗琪,這位後來24歲香消玉隕的少女,成為但丁日後創作的源泉。《神曲》為但丁不朽的巨著。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繼往開來在歐洲文學發展中佔據一個關鍵地位。

但丁早年曾師從著名學者布魯內托·拉蒂尼,系統學習拉丁文、修辭學、詩學和古典文學,對羅馬大詩人維吉爾推崇備至。在繪畫、音樂領域,但丁也造詣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學和哲學,古代教父聖·奧古斯丁的思想對他影響尤深。

但丁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在其文學創作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那是在他的少年時代,他隨父參加友人聚會,遇上一位名叫貝阿特麗切的少女。少女的端莊、貞淑與優雅的氣質令但丁對她一見鍾情,再不能忘。遺憾的是貝阿特麗切後來遵從父命嫁予他人,婚後數年竟因病夭亡。哀傷不已的但丁將自己幾年來陸續寫給貝阿特麗切的三十一首抒情詩以散文相連綴, 取名《新生》(1292-1293)結集出版。詩中抒發了詩人對少女深摯的感情,純真的愛戀和綿綿無盡的思念,風格清新自然,細膩委婉。

這部詩集是當時義大利文壇上"溫柔的新體"詩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歐文學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跡,公開隱秘情感的自傳性詩作。

流放初年,但丁曾寫了《饗宴》(1304-1307)和《論俗語》兩書,前者希望以道德和知識消除各城邦之間與城邦內部各派之間的傾軋、攻伐;後者則批駁只重拉丁語、輕視義大利語的傾向。這不僅表明但丁超越了狹隘的黨派偏見,以理性意識思考民族現實與未來的胸襟,而且顯示出他對民族語言文化的重視,這對義大利文學的發展意義深遠。

但丁有詩人的柔腸與激情,也有學者的銳利與智慧,他是當時最傑出的語言學家之一,又是在時代激流中衝浪的政治家,這是博大精深的《神曲》問世的基礎。

5、泰戈爾

泰戈爾(1861~1941)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並創作了1500多幅畫,諸寫了難以統計的眾多歌曲。文、史、哲、藝、政、經範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其重要詩作有詩集《故事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邊緣集》、《生辰集》;重要小說有短篇《還債》、《棄絕》、《素芭》、《人是活著,還是死了?》、《摩訶摩耶》、《太陽與烏雲》,中篇《四個人》,長篇《沉船》、《戈拉》、《家庭與世界》、《兩姐妹》;重要劇作有《頑固堡壘》、《摩克多塔拉》、《人紅夾竹桃》;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貿易》、《中國的談話》、《俄羅斯書簡》等。

1861年5月7日,泰戈爾生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由於是父母最小的兒子,拉賓德拉納特被家人親呢地叫做"拉比",成為家庭中每個成員鍾愛的孩子,但大家對他並不溺愛。小拉比在加爾各答先後進過四所學校,雖然他對這四所學校都不喜歡,但他在長兄和姐姐的監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 泰戈爾在文學方面的修養首先來自家庭環境的熏陶。他進過東方學院、師範學院和孟加拉學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厭惡刻扳的學校生活,沒有完成學校的正規學習課程。他從小就醉心於詩歌創作,從13歲起就開始寫詩,詩中洋溢著反對殖民主義和熱愛祖國的情緒。 13歲以後,泰戈爾發表了長詩《野花》、《詩人的故事》等。

1878年,他遵照父兄的競願赴英國留學,最初學習法律,但他不喜歡法律,於是轉入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創作。

1881~1885年,出版抒情詩集《暮歌》、《晨歌》、《畫與歌》,還有戲劇和長篇小說。戲劇和小說多取材於史詩和往世書,詩歌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1884年,他離開城市到鄉村去管理祖傳的佃戶。他在這裡熟悉下層人民的生活,觀察祖國故土和自然。1901年,為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在孟加拉博爾普爾附近的聖地尼克坦創辦了一所學校,這所學校後來發展成為有名的國際大學。

1886年,詩集《剛與柔》出版,標誌著他在創作道路上進入面向人生與現實生活的時期。詩集《心中的嚮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獨特風格開始形成。這一時期還寫了劇本《國王與王后》和《犧牲》,反對恢復婆羅門祭司的特權和落後習俗。

6、列夫·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托爾斯泰之所以獲得不朽的聲譽,主要是由於他的兩部小說《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托爾斯泰內心充滿深刻的矛盾。他是一個個人主義貴族,而在他的晚年卻很不成功地試圖過一種窮苦農民的生活;他起初曾耽於聲色,而最終卻成為一個徹底的清教徒;他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卻幾乎時時害怕死亡。這種奇特的雙重性格使他在人生的中年捨棄他單純的小說作家的生涯而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在他源源不斷寫出的論文、小冊子和大部分是說教的短篇故事和劇本里,他宣揚了對愛和忠誠的人生的信仰和對財產及政府和教會之類人為的制度的鄙棄。

7、高爾基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麵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蘇聯作家協會,並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文學新人,積极參加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代表作有 《馬卡爾·楚德拉》、《馬卡爾·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鷹之歌》、《契爾卡什》、《淪落的人們》、《柯諾瓦洛夫》、《海燕之歌》、《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等等。他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

8、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法國作家。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爭爆發,遂應證入伍。退伍後,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19世紀70年代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準備階段,他的舅父和母親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是他的文學導師。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除了《羊脂球》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我的叔叔于勒》、《米隆老爹》、《兩個朋友》、《項鏈》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漂亮朋友》、《溫泉》、《皮埃爾和若望》、《像死一般堅強》和《我們的心》,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9、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1899年-1972年),1899年6月14日生於大阪。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

幼年父母雙亡,其後姐姐和祖父母又陸續病故,他被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次)雜誌。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創辦《文藝時代》雜誌,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 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藝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千隻鶴》《古都》以及《睡美人》等。1957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亦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殺身亡。

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勳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勳章等。

10、魯迅

魯迅(1881—1936年):姓周名樹人,生於近、現代之交浙江紹興一個沒落士大夫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學,後棄醫從文;1905年著文支持孫中山革命派,反對改良派;1908年參加光復會;不久回國,在杭州、紹興等地教書;1911年辛亥革命後在南京臨時政府、北京政府教育部任小職;1918年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後連續發表其小說力作,其中《阿Q正傳》享有國際聲譽;1919年五四運動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1920年起在北京大學等高校兼任講師;1926年因支持學生愛國運動為反動當局通緝,被迫南下,先後到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地任教;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到上海,一直以雜文為主要武器,用筆堅持戰鬥;1930年發起並領導左翼作家聯盟、中國自由大同盟,後又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6年初「左聯」解散,仍積极參加文化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此年10月,以積勞過度和肺病在上海逝世。

「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澤東語),中國新文學、現代文學、無產階級文學奠基人,五四文化運動主要代表人物與旗手之一;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中國白話文以來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白話文學之聖)。其在中國白話短篇小說創作(結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雜文創作(多達600餘篇,結集近20種)上的水平與成就,至今無人可比;其在散文創作(結集《朝花夕拾》等)、散文詩創作(結集《野草》等)、文藝理論研究(專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上的水平與成就,亦始終居一流之列;其少量古體詩詞(《自嘲》、《無題》等),質量也很高。此外,魯迅還領導和支持了多家進步文學團體;主編了10數種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譯介外國進步文藝作品;提倡木刻藝術和介紹國內外名畫;搜集、整理、研究了大量古典文學作品等,貢獻卓著。

11、蘇軾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自稱東坡居士,北宋時期眉山(今屬四川)人。先後任翰林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因「滿肚子裝著不合時宜」,與當時舊黨、新黨均政見不同,無數次被貶至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惠州、瓊州、常州等地,也許是中國古代受貶謫最多最頻的官員、文人之一。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個性耿直,獎掖後進,政治上雖屬保守,也常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與其父蘇洵、蘇轍俱享文名,世稱「三蘇」,又以蘇軾最高。蘇軾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其在文藝各領域才學、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見。在散文上,他與韓愈並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中國古代散文史上兩大高峰之一,在兩宋則與歐陽修媲美,代表作有前/後《赤壁賦》、《石鐘山記》等,行雲流水,明白暢達,清新簡練;在詞作上,他是中國古代文學史最偉大的詞作家(詞聖),是「豪放派」奠基者與代表人物,同辛棄疾齊名,代表作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大江東去》等,突破五代以來舊傳統,提高了意境,擴大了題材,風格豪放磅礴,揮灑自如,影響深遠;在詩歌上,他各體皆工,尤長七言,質樸清麗,自成一家,於宋代文壇同黃庭堅齊名;在書法、繪畫上,他也卓有成就,擅長行楷書,能畫竹木石,創作外且有理論,與米芾等人並稱「宋四家」。

獨立學者,作家靈遁者整理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遁者起名閣 的精彩文章:

韓愈一生中最悲痛的詩歌,就是這首了
倘若這執迷如火焰一樣灼傷人,我也不會告誡他們躲避

TAG:靈遁者起名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