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王子意欲復國,唐朝大將卻說:正好借給我做一件大事
儀鳳元年,久居長安的波斯王子泥涅師得到了一個欣喜若狂的好消息。強大的唐軍要護送他回國繼位,成為真正的波斯王。其實在此之前,他的家族所建立的薩珊王朝已經覆滅,他的祖父伊嗣俟三世就是末代國王。泥涅師和他的父親卑路斯千里迢迢來到大唐,就是想請唐朝幫忙復國的。
然而,波斯距離唐朝畢竟太過遙遠,滅掉他們的大食與唐朝無冤無仇,唐朝當然也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貿然出兵。於是唐高宗將他們封賞了有職無權的官職,便不予理會。此時卑路斯已經去世,而泥涅師聽說了大唐出兵的消息,自然高興得手舞足蹈,興奮異常。
陪著泥涅師歸國的是吏部侍郎裴行儉,雖然他是個文官,但他曾經擔任過安西都護,威震西域,又曾經擔任過洮州道左二軍總管和秦州右軍總管,也曾領軍打仗。雖然他帶的人並不多,但泥涅師對於唐軍的戰鬥力相當有信心。他相信,只要這支唐軍一到,一定能趕走波斯的阿拉伯人,將他立為波斯王。
然而,這一切都是他的夢想而已。唐軍這次出征,打著護送他復國的旗號,其實用心卻完全不在於此。
早在貞觀初年,大將李靖、李勣突襲突厥,將這個威脅中原王朝多年的國家滅國,連頡利可汗都被擒回長安。也就是這一戰,奠定了大唐在西域的威名,從此開創了萬邦來朝的局面。突厥人依然記得他們的輝煌,懾於李世民,他們不敢造次,但唐太宗死後,叛亂就不斷發生。
這一次,正好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首領阿史那都支以及突厥另一個部落首領李遮匐起事,他們還與吐蕃聯合。唐朝在不久之前,就與吐蕃作戰中失利,損兵折將,唐高宗對此非常頭疼。裴行儉主動提出,自己不帶大軍,就帶著一支小部隊和泥涅師王子,便能將突厥人降服。
降服突厥人,要帶這波斯王子做什麼?唐高宗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但他仍然批准了裴行儉的計劃,這才有了泥涅師心心念念的遠征。
裴行儉帶著泥涅師一路到達西域後,當地的屬國紛紛前來迎接。裴行儉接見了龜茲、于闐、疏勒、碎葉等部落的酋長後,對著泥涅師說:現在天氣太過炎熱,不如等到秋涼之後大軍再行出發!
雖然歸心似箭,雖然急著當波斯王,但泥涅師有求於人,能怎麼辦,他只好同意,安心與裴行儉一同在西域住下。他們平時喝酒打獵,日子倒也過得舒心愜意。
然而,這一切不過是一場戲,一場演給突厥叛軍看的好戲。自以為將裴行儉目的、人數以及逗留原因都打聽清楚的突厥叛軍首領阿史那都支放心了,對於這支力量薄弱的唐軍,他沒過多放在心上。
在一次打獵時,裴行儉突然對當地各族少年說:誰願意跟我一同狩獵?對於游牧民族來說,打獵就是最為痛快的事情,而能與上國來使打獵,是可以誇耀一輩子的。於是,響應他的人上萬。裴行儉一個都不拒絕,統統帶著上路。
結果這些少年,成為了唐朝不花錢的僱傭軍,一路疾馳距離阿史那都支只有十來里的地方。裴行儉派人命令阿史那都支前來拜見,阿史那都支絲毫沒有準備,也來不及逃跑,只好帶著五百人去唐營,結果乖乖做了俘虜。
當晚,裴行儉利用阿史那都支的信物,逼迫其它叛亂部落首領前來會面,將他們一網打盡,剩下另一個重要叛軍首領李遮匐也聞訊投降。於是,裴行儉沒有動用一兵一卒,就利用泥涅師,平定了這場叛亂,還將叛軍首領送回長安聽候發落。
泥涅師這才知道唐軍的用意,他還幻想能夠繼續西行,幫他復國。然而,裴行儉卻拒絕了這個請求,因為日程表中根本沒有這個計劃。唐軍班師回朝,泥涅師死活不肯回去,後來就留在西域,客居吐火羅20多年。雖然他聚集了追隨者數千人,卻始終沒有辦法完成復國的夢想。
到了他的晚年,阿拉伯人又入侵中亞地區,泥涅師無處可藏,只好又跑回長安。此時唐朝都已經經過了武則天時代,唐中宗授予了他左威衛將軍之職,讓他老死在長安。
※唐詩為什麼勝過宋詩,宋朝人曾經深刻反思,得出一個結論
※這首古詩就是告訴世人,貧寒子弟不必羨慕富二代,作者當上了宰相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