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向大國爭辯:為什麼無故打我!大國笑答:因為我是蠻夷
公元前706年,氣勢逼人的楚國要攻打隨國。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與其說隨國與楚國是相鄰的兩個國家,不如說隨國就是處於被楚國三面包圍之中。這註定是一個不平等的戰爭,隨國相當害怕,質問楚國為什麼要對它發動戰爭,畢竟自己並沒有過錯,也沒有得罪楚國。
這也是其餘的國家都想聽楚國解釋的,然而楚國給出的理由卻很奇葩,也讓人大吃一驚:我就是蠻夷嘛!(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
此時處於戰國時期,諸侯國一聽,感覺崩潰了。以前楚國眼巴巴要成為中原諸侯,而它們就是不斷拒絕,想方設法排擠它。現在楚國終於想明白了,人家乾脆不以中原正統為傲,自暴自棄了。那麼,楚國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期不被認可呢?
首先是地理原因,華夏文化的發源地是黃河流域,這也是中華文化的源泉。什麼是正統的華夏,最中心當然是周天子所在,那麼越是靠近天子的國家,就越被認可是華夏的中心。這些國家大多都擠在黃河流域,而楚國和秦國這種邊遠的國家,是靠不斷征服外族獲得的土地,離文化中心較遠,所以被諸侯看不起也是正常的。
楚國正是處於這種尷尬的局面下,他們獲封的地盤很不理想,只好向南方發展,雖然成為面積最大的國家,但終究還是貧窮落後之地。這些地方在當時的發展程度很低,所以被人看不起。
其次就是文化方面。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落後的經濟,自然難以發展出先進的文化。當時的文化,就包括典章、制度、禮儀、科技等等。既然貧瘠的楚國大地無法產生最先進的文化,自然就要受到從黃河流域輻射過來的影響。久而久之,不僅是發祥地覺得這個國家很落後,楚國人自己也越發承認不足,對華夏文化過分崇拜。
周天子在當時,僅僅只給了楚國國君一個子爵,對於面積如此遼闊的國家而言,這是極不相稱的,也可以看作是對他們的侮辱。黃河流域多如牛毛的公爵國、伯爵國看著楚國地盤既羨慕又嫉妒,偏偏還打不過,自然也就對它排擠了。
楚國之所以被認為是蠻夷,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服王化。在中原王朝看來,距離遠近、血緣親疏固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最為重要的還是要服從周天子的管理,這才是正兒八經的諸侯。然而楚國曆來被看不起,從來都對周天子很藐視,隨著自己的強大,它多次與朝廷唱反調,比如不向天子納貢。
周天子在當時已經衰落,拿天高皇帝遠而且實力強大的楚國沒有辦法,但還是有諸侯可以依賴的。比如齊桓公就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率領諸侯聯軍討伐楚國。楚國根本沒有實力迎戰,大軍壓境之下,馬上洋相百出,楚國國君表示自己不是不願意進貢,而是有一大堆客觀原因。
所以,儘管此後楚國向周天子不情不願地朝貢,但諸侯國都看它不起,認定它就是不服王化的野蠻民族。
楚國雖然一直認為自己是華夏文化的一部分,但由於長期遭受的排擠和打壓,又因為不斷征服其它地盤,吸取了各種文化,所以變得確實有些怪異和暴虐。怪異的是他的文化與華夏一脈相承卻又與眾不同,比如諸侯國都是崇拜龍,他們卻崇拜神鳥鳳凰。
暴虐的是楚國產生了逆反心理,你們不承認我,我也懶得熱臉碰冷屁股了。我乾脆就是蠻夷好了,這些我並不在乎。隨國問我為什麼打他,因為我就是蠻夷。天子只封給我一個子爵,我乾脆封三個兒子為王。反正我都是蠻夷了,還用講什麼道理?
就這樣,楚國強化自己的實力,不去做無畏的口舌之爭,最終讓那些只知道空談的大國嘗到了苦頭。但它沒有能夠完成真正的逆襲,倒是被同樣被看不起的秦國所超越。
※兩大臣互相吵架,皇帝煩躁地說:別鬧,喝杯酒結拜為兄弟吧
※這首中秋詞寫得太美,現代人卻讀不下去,因為會情不自禁唱起來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