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前慢,看古書裝潢之美,觀長城內外文化交融

從前慢,看古書裝潢之美,觀長城內外文化交融


澎湃新聞/楊佳怡、黃松,陳姍姍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展覽。上海圖書館僅展15天的「中國古代書籍裝潢藝術館藏精品文獻展」展出多件鎮館之寶;山西博物院的長城文化展,從文化的角度探索長城內外的碰撞與融合;英國倫敦巴比肯中心曲廊畫廊「維特望遺址」,雖有宏大的展覽標題,但藝術家卻把展廳變成了「布偶店」。

縹緗流彩——中國古代書籍裝潢藝術館藏精品文獻展

地點:上海圖書館

時間:2018年11月1日-11月15日

票價:免費

點評:展覽從古籍文獻裝幀藝術的角度,向公眾展示了一百件(組)古籍。展覽敘事主要從護帙與飾觀兩方面來介紹,全方位展現中國古代圖書裝幀中功能與審美、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評星:五星

上海圖書館在古籍善本方面收藏頗豐,大多數時候都不輕易示人。「縹緗流彩」展覽是上圖首次以古籍文獻的「裝幀藝術」為切入點,向公眾展示珍貴館藏。展覽展出一百件(組)古籍,類別涵蓋佛經、書籍、碑帖、尺牘等,展品規格極高,展期也極短,僅有十五天。

展覽的脈絡非常清楚,首先對中國古代書籍裝潢進行簡單介紹。中國古代書籍裝潢有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形態,是功能與審美的結合,技術與藝術的統一,與收藏者關聯密切,更寄託著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從前慢,看古書裝潢之美,觀長城內外文化交融

幸浙盛典圖記,清乾隆間內府繪本。線裝,內府裝池本

之後的展覽主體大致分為「護帙」和「飾觀」兩個部分。在前一部分中強調了裝訂的第一要義就是保護書帙,並介紹了捲軸裝、經折裝、蝴蝶裝、冊頁裝、線裝等不同形式。後一部分則是當古書成為貴重的收藏品後,收藏家對圖書面貌的美化,分為扉畫、跋尾、藏印三個部分,另有「書衣之美」和「書具之美」兩個單獨部分,分別展示圖書的封面(擴充地說,包括函套)與書匣、書箱之屬,它們兼具護帙與飾觀兩個特點。

雖說在展覽文字介紹中,各部分分割清晰,但展覽中從頭到尾的所有展品,幾乎都是展開的書籍以及書衣、書具等,也就是作為整體的古籍。儘管因板塊的不同,展示的側重點有差異,但在觀展時還是可以從整體與局部兩方面欣賞古籍文獻。

對扉畫、跋尾、藏印等方面的鑒賞本身毋須多言,在本次展覽中更重要的是將它們放到書籍裝潢的環境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欣賞。從內容上看,扉畫往往與圖書內容或收藏家的情況匹配,跋尾、藏印時常反映了收藏史;從藝術形式上看,藏家對古書往往珍而重之,對其上的畫、字、印鄭重其事,必謹慎為之,因此不止繪畫、書法、篆刻本身的技法,有時對其布局也會精心安排。

從前慢,看古書裝潢之美,觀長城內外文化交融

禮記,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音義,宋紹熙刻本。線裝

此外,書衣、書具的材料、造型選擇也有講究。比如書具外觀求其雅緻精巧,而非富麗堂皇,書衣最好用宋錦,其次舊錦、舊刻絲,不得已才用細花雅色上好宮錦。可以說書籍的裝潢由內而外都能體現出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與審美趣味,以及收藏家個人的個性特徵。書籍經過裝潢流傳至今,藏家與時光留下的痕迹在書籍上堆疊,共同塑造出一件藝術品。

從前慢,看古書裝潢之美,觀長城內外文化交融

《妙法蓮華經》

關於展覽中的重點展品,在上海圖書館公眾號中已有推薦與介紹,如宋拓宋裝的《九成宮醴泉銘》、五代泥金寫本《妙法蓮華經》、四歐寶笈等等,許多展品都有值得仔細賞玩之處。如果想在展覽中看出些門道,可以事先做一些功課,但即使毫無準備地觀展,輕鬆地欣賞書籍裝潢的「好看」,也一定會被吸引,或許這些難得一見的古籍裝潢還能對現在的設計產生一些啟發。(文/楊佳怡)

碰撞?融合——長城文化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太原)

時間:2018年9月29日-2019年1月1日

票價:免費

點評: 在普遍的認識中,長城是一個軍事工程,但從更廣闊的角度,它包含著關內關外的概念、包含著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化的分隔……然而,正如展覽的標題,長城並沒有阻隔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此次展覽沒有從時代或是地域來分類展品,而是從文化的角度挖掘和探索分外妖嬈的長城內外。

評星:四星

從前慢,看古書裝潢之美,觀長城內外文化交融

婁睿墓(北齊)按盾武士俑

展覽的第一部分依舊聚焦軍事,或者說以藝術的方式詮釋軍事。內蒙古博物院收藏的「鷹形頂金冠」,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明代地圖孤本《九邊圖》,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東漢「銅軺車」、「鎏金錯銀銅扣漆尊」,以及山西太原婁睿墓(北齊)出土的「按盾武士俑」……不同時代、分布在長城內外的各式文物,從長城的歷史、文化、以及藝術上都可以收穫不同的解讀。從藝術論,因為上海博物館去年的「山西壁畫展」展出婁睿墓壁畫的部分壁畫,讓筆者對婁睿墓的藝術和文化價值有所了解,當看到展覽中「按盾武士俑」時,再次被北齊的造型藝術嘆服,他按盾的動作通過表情和手指表達力度。而在山西博物館的三樓常設展廳中,可以看到婁睿墓狀況的復原,以及婁睿墓誌等出土文物,貫通來看,是一個人物,更是一個時代的藝術,從而感嘆,我們的文明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但藝術未必是。

往下走,胡傅溫酒樽 (漢),建盞等文物講述了長城內外生活的藝術,其中也包含了琴棋書畫、飲酒賞景的文人之雅,同時,宋金的墓室壁畫以圖像的方式呼應著長城內外生活風物。而後位列兩邊九原崗墓葬壁畫中的《儀仗出行圖》也是館方難得展出的文物(此前到過上博的九原崗宮闕圖在山西博物院「古韻新生——山西省可移動文物保護成果展」中展出)。

從前慢,看古書裝潢之美,觀長城內外文化交融

九原崗墓葬壁畫《儀仗出行圖》

整個展覽最重量級的文物當屬大同司馬金龍墓(北魏)出土的木版漆畫「列女傳」圖木屏風,這也是山西博物院首次原件展出。此件作品從繪畫技法與風格來看,與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極為相近。漆畫上的大片題記、文字,似隸非隸,似楷非楷,是少見的北魏墨跡。對研究北魏前期的繪畫風格,進而探討整個魏晉時期的中國繪畫成就,都有獨到的價值,筆者在展館中看到,很多文物愛好者為了此件漆畫「列女傳」圖木屏風特意趕來,但圖木屏風原件僅僅展出至10月底。

從前慢,看古書裝潢之美,觀長城內外文化交融

大同司馬金龍墓(北魏)出土的木版漆畫「列女傳」圖木屏風

如今很多學者會將司馬金龍墓出土漆屏與顧愷之《女史箴圖》比較,認為漆屏作者受到東晉或南朝捲軸畫《女史箴圖》的影響,反映了南北文化交流的情況。尤其提到「班婕有辭」一段漆屏上是四人抬輦,而《女史箴圖》上八個身強體健的人抬著漢成帝乘坐的輦,還很吃力,前後腳互相擠兌踩踏,姿勢表情甚為滑稽。按書中的說法輦上應該僅漢成帝一人,但畫中君王身邊多了一位佳麗。顯示了顧愷之的幽默,也讓人想到了西漢的結局。

此次展覽沒有從時代或是地域來分類展品,而是從文化的角度挖掘和探索分外妖嬈的長城內外,展覽最後的展品是帶有長城圖案的多套人民幣,這似乎也述說著長城在當下的意義——是民族、是歷史、是文化。

與「長城文化展」一脈形成、互為補充的是三樓常設展「民族熔爐」,其中隋代「外交官」虞弘墓中石槨,更是文化的交融拓展到了全球的視野。(文/黃松)

維特望遺址

地點:巴比肯中心曲廊畫廊(倫敦)

時間:2018年9月27日-2019年1月6日

票價:免費

點評: 阿普理查德沒有考慮到曲廊的流動性,即這些作品除了來自同一個藝術家之外,他們的型或色,或創造年代或創造主題,觀者並沒有穿慣如一的感覺。另外,阿普理查德的作品雖然外形可愛,少了藝術的大膽玩味,多了一份博物館展品的正式和精準。她的作品更像在美術館禮品店裡兜售的禮品,少了大家之氣。

評星:三星

倫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的曲廊畫廊(The Curve)每幾個月都會委任一位知名藝術家,讓他們根據曲廊畫廊(The Curve)的建築條件來設計一個展覽並製作展品。「曲廊」的名字來於這個畫廊的形狀——一條窄而長的走廊。

來自紐西蘭並在倫敦定居的藝術家弗朗西斯·阿普理查德(Francis Upritchard)擅長用各種材料(粘土、棉布、紐扣)製作各種人物:土著、時尚女子、僧人、印度神靈……於是在2018年9月,阿普理查德將的曲廊畫廊變成了「布偶店」。走進她的展覽《維特望遺址》(Wetwang Slack),觀者便看到大大小小色彩繽紛的偶人,乍看之下設計十分拙嫩,而在細看之下,便能發現他們的服飾和肢體的細節都充滿阿普理查德精思巧構——無論是衣服上一片鍍金的飾花,還是手指甲的顏色,色彩搭配恰到好處。

從前慢,看古書裝潢之美,觀長城內外文化交融

展覽現場

展覽名字來自英國約克郡的小鎮維特望(Wetwang)的一處考古遺址。博物館館藏正是阿普理查德的興趣所在,也奠定了展覽的基調:阿普理查德製作的人形或動物形的偶像,就像從考古遺址里發現的一樣,又脆弱又驚艷。

畫廊的第二部分,阿普理查德用展櫃展出了各種材料特殊的小帽子:像長滿草的小山的小尖帽、布滿印章和標語的棒球帽、充滿異域風韻的流蘇帽……這些小到恐怕只有人偶才能帶的帽子,雖然可愛,但讓觀者不禁想到大都市街頭的紀念品商店。

下一部分,阿普理查德展示了粘土作品,小到手掌,大到馬形。她的燒陶作品倒是很有個人風格 -- 每個罐子上都有張醜臉,算是個人標籤,也不削減作品的實用價值。雖然讓人會心一笑,但談不上什麼原創性。

在接近出口處,阿普理查德布置了類似「沙發一角」的裝置,展示了她的布藝作品和陶藝燈罩,加之在牆上掛著的彩色水粉畫。這不禁讓我也想這麼布置自己的客廳,但發現這不是宜家常用的銷售手法嗎?

針對阿普理查德這次駐地改造「曲廊」,我有兩個想法。首先,阿普理查德每個部分的展品主題似乎是很明確,但沒有考慮到曲廊的流動性,即這些作品除了來自同一個藝術家之外,他們的型或色,或創造年代或創造主題,並沒有穿慣如一的感覺。前幾位在「曲廊」辦展的都是視覺藝術家,他們或是將曲廊變成多屏幕的展廳,或是變成光電迷宮,或多或少展示了同一主題的作品。而我感覺阿普理查德偷了懶,將自己已有的作品想當然地分類展出,但沒有考慮到「根據畫廊建築條件來設計展覽」這個重要命題。

從前慢,看古書裝潢之美,觀長城內外文化交融

展覽現場

其次,曲廊畫廊(或是它所在的巴比肯中心)素來重視藝術和社會責任的交融。近年來在這裡辦展的藝術家,討論過難民問題、氣候變暖和城市設計。而阿普理查德純粹對博物館展品和文物的興趣,讓她的作品少了一層深意。雖然玩純藝術沒什麼錯,但阿普理查德的作品雖然外形可愛,少了藝術的大膽玩味,多了一份博物館展品的正式和精準。她的作品更像在美術館禮品店裡兜售的禮品,少了大家之氣。(文/陳姍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中興Axon 9 Pro發布:驍龍845晶元+推行業版本
高通側目!聯發科5G基帶、處理器終於來了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