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國軍德械師面對日軍為何一敗再敗

國軍德械師面對日軍為何一敗再敗

1928年11月中旬,一戰期間德軍總參謀部核心成員鮑爾率領一個包括10個訓練專家、6個軍械後勤專家、4個警政專家和5個經濟、鐵路管理、醫療、化工專家,共25人的顧問團來到南京。直至1938年中德關係惡化,蔣介石先後聘請了以馬格斯·鮑爾、喬治·佛采爾、漢斯·馮·塞克特和亞力山大·馮·法肯豪森為總顧問的四任德國軍事顧問團。

這些顧問以日爾曼人特有的方式,在中國建設發展的各個方面,尤其是軍事領域留下了濃重一筆。在中原大戰、蔣桂戰爭中,為蔣提供智力支撐,為蔣實現名義上的一統立下汗馬功勞。

蔣介石與希特勒的合作,無非是利益的相互獲取。一戰失利的德國需要一個龐大的市場來獲取資源、資金。老蔣則需要西方先進的軍械裝備及建軍方略。


國軍德械師面對日軍為何一敗再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頭帶M1935鋼盔、肩扛1924年式毛瑟步槍或捷克造ZB26輕機槍、身穿黃綠色駝絨夾衣軍常服(春秋季),腰佩鐵制飯盒水壺及防毒面具的軍人形象,代表著當時中國軍隊的精銳。


國軍德械師面對日軍為何一敗再敗


德裝師裝備的20毫米防空火炮

那些年,蔣在德式建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時,看是否是其心腹,就看你能不能蹭上德械師的名額。

國民革命軍第一批入選的師有第2師(師長黃傑)、第11師(師長黃維)、第14師(師長霍揆彰)、第25師(師長關麟征)、第36師(師長宋希濂)、第57師(師長阮肇昌)、第67師(師長李樹森)和第87師(王敬久),計8個師。


國軍德械師面對日軍為何一敗再敗

點擊看大圖

正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參照德械師練兵成為一種時尚,這為抗日戰爭近距離格鬥時國軍的慘敗埋下了伏筆。因為德軍向來重視步兵射擊及戰場持續火力運用,忽視手榴彈、匕首和工兵鍬進行格鬥訓練。而與日軍作戰時,又經常遇到短兵相接的情況。平時不重視近戰訓練,導致在實戰中傷亡慘重。對此,宋希濂的回憶很形象:兩個小鬼子背靠背拼刺刀,十幾個國軍無法靠近。

3個月的淞滬會戰,系德械師最後的輝煌。雖然其表現不盡如人意,比如不懂步坦協同作戰,任由戰車部隊落單被日軍步兵逐一消滅,又如進攻作戰時不知選擇重點,導致處處都在進攻,處處又無法取得進展,等等。雖然付出了代價,但終歸展現了不屈的抗爭精神。


國軍德械師面對日軍為何一敗再敗


德械師在戰場

這種跟風式的學習、追星式的模仿,很容易成為東施效顰。一方面,德軍的軍事體系對上層軍官要求極高,德國有容克貴族提供的軍事幹部隊伍支撐,而中國這方面缺課較多,接受軍事教育混亂,既有日系又有蘇系,致使系統性不夠,全局觀不足。

另一方面,從外國採購的裝備來源,極易被人卡住脖子。淞滬會戰後,德國顧問撤走,德國軍購取消,自己又缺乏足夠的國防工業支撐,失去了武器貨源,數十個待改編師處境尷尬,這不能不說,是抗戰正面戰場一敗再敗的重要因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老男孩 的精彩文章:

解放軍的野外食堂曝光,這些食物,你敢吃嗎?
歷史上真實的八大惡人在電視劇中竟被塑造得如此善良,果真如此嗎

TAG:黑白老男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