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中的學霸!清華大學最牛學生評出,來自這幾個省的最多
「神仙打架」什麼樣?沒見過!但是清華大學「學神」爭霸,記者可是年年觀戰。
11月8日下午,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開始答辯,從全校學生中精挑細選的13名「大神」要競爭這一最高榮譽。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目睹了答辯現場的精彩瞬間,並梳理出特等獎得主的通關「秘笈」:既要學習成績了得,動輒一二十門功課滿分,又要玩轉科研善寫論文,還得活躍於社團、志願服務等社工圈兒,如果能在英語之外在多個三四五門外語,那就更是加分項。
多位學生二十多門課滿分
想要拿到特獎,第一關得以成績說話。這些候選人學習成績了得,而現場播放的PPT更引發觀眾的讚歎和尖叫。
司桂恆每周投入40到50個小時用於設計,他見證過凌晨各個時間的清華景緻,也玩轉了不同種類的建築設計。他前三年推研成績年級第一,10門設計課全部是最高分,其中6門為A+。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清華建築學院司桂恆成績單 任敏/攝
奧運會鳥巢中方總建築師李興鋼如此稱讚,「他設計的作品很有意境和內涵。」司桂恆設計的作品還被李興鋼的工作室收藏作為教學展示。
電子系孟子立15歲就考入清華。推薦老師王劍介紹,孟子立有兩個標籤,一是自律,二是自我驅動力。大學三年,孟子立28門課程滿績(即4.0分),占計分課程的47%。
清華電子系孟子立成績單 任敏/攝
作為新雅書院的首屆學生,張園遊走於新雅書院和建築學院兩院之間,且兩院工科均保持年級第一,在建築學院她有8門建築核心課程年級第一,在新雅書院她有10門文科課程班級第一。
建築學院張園的成績單 任敏/攝
自動化系的田毅總學分績排名年級第一,其中25門課程取得A或者A+成績。
既是科研新秀也是社工達人
在夯實基礎之上,這些候選人也早早地試水科研,且成果豐碩。
「我最喜歡的就是雙氧水兒,因為它活潑!」化工系趙長欣幽默的開場白,讓觀眾開懷一笑。
在學習《納米能源》課程時,他注意到了一種特殊的物質——有機骨架材料,400多份合成樣品、1000張電鏡照片的投入之後,他成功研究出有機骨架材料的一步合成,並使之展現出片、膜、球、殼、管、孔等多樣形貌。他不僅自己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還擔任了「破曉計劃」新生科研訓練項目指導人,帶領低年級學生入門。
清華化工系趙長欣 22門課程滿績 任敏/攝
物理系的姚順宇不僅名字霸氣(諧音堯舜禹),而且搞科研也很厲害,他先後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B、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期刊上發表三篇學術論文,已經有實驗物理學家準備驗證他的成果。
自動化系的田毅是第一位在計算機視覺國際頂級會議CVPR上以第一作者發表文章的本科生。
科研之外,這些優秀學生在社工領域也投入很多精力。
父母雙雙患癌挑戰下,材料學院的江國琛依然頂住壓力,大二大三學分績排名年級第一,連續三年在學校治安服務隊的勤工儉學志願服務,每學期的服務時間超過600小時,成為學校五星級志願者。在斯坦福大學進行暑期研修時,他還探究大規模製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方法。
建築學院的張園曾3次參與鄉村實踐,開展了9個本土設計,並前往印度城市邊緣貧民窟探尋安居,在她眼中,「比起繁華都市的錦上添花,建築設計更應是對國際欠發達地區的雪中送炭。」
當場秀五門外語鎮住評委
「你能用六種語言說一句話嗎?」聽說環境學院的呂一錚研習六門外語,評委當場挑戰。
呂一錚機智地選擇了「這對我來說並不困難」作答,他分別用英語、日語、韓語、德語、越南語五種語言表達,贏得滿場掌聲。呂一錚英語能力也非常突出,英語托福108分,他還在學習俄語。
環境學院呂一錚研習六門外語 任敏/攝
納爾遜·曼德拉曾說過,如果你用別人能理解的語言與對方談話,你的話會進入對方的腦中;如果你用對方的母語與之交談,你的話會進入對方心裡。懷揣引領科創走向全球的雄心壯志,田毅每學期堅持學一門外語,至今已學習了西班牙、法語、德語三門外語。
自動化系田毅每學期堅持學外語 任敏/攝
經過激烈角逐,有司桂恆、孟子立、趙長欣等10位「學神」勝出,經過清華校務委員會審議通過後,特獎得主才算真的鐵板釘釘。
名詞解釋:清華特獎是個啥?
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於1989年設立,是學校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每年獎勵本科生十名、研究生十名。
特等獎學金用以表彰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優秀;或者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表現或成績,在學生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或者對國家、社會、學校做出特殊貢獻,為學校贏得榮譽或積極社會影響的學生。
這個獎幾乎就是清華最牛學生的代名詞,之前幾年,因滿滿當當的日程表而出名的雙胞胎馬冬晗/馬冬昕、輪椅少年矣曉沅、從降分錄取到專業第一的自強計劃得主鍾玲以及擁有逆天高分的吳佳俊、韓衍雋等「大神」都拿過這一榮譽。
2011年清華本科生特等獎學金得主,馬冬晗、馬冬昕。當年特獎還僅有5個名額,這對雙胞胎姐妹就佔據了兩席。馬冬晗的那張密密麻麻的周計劃表,曾經引發了眾人膜拜;值得一提的是,5年後的2016年,師從邱勇院士的馬冬昕再次獲得了研究生特等獎學金。
2015年清華本科生特等獎學金得主,輪椅少年矣曉沅。他2012年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克服了身體不便帶來的種種困難,從大一的69名進步到大三的9名。目前,矣曉沅已經在計算機系攻讀研究生,在他身上體現了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2017年清華本科生特等獎學金得主,鍾玲。她是第一位通過自強計划進入清華大學的本科特獎得主,靠著母親打零工賺來的微薄工資,鍾玲從雲南宣威考入清華。初到清華,她不會騎車,不會上網,連學習也遇到巨大挫折。但她沒有放棄,通過不懈努力,三年總成績專業第一,以第一作者發表一篇SCI論文,榮譽背後,則是汗水與淚水,挫折與堅守。
數說歷史:蘇陝魯豫盛產特獎得主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特獎得主?前不久,「清華小五爺園」微信公眾號曾對2008年到2017年這十年間所有本科生特獎得主進行大盤點。
學生們發現,10年間,共79人獲本科生特獎,50人來自工科院系,12位來自理科,17位來自文科;其中,電子系有9人,數量最多(要知道,這個系可是高考狀元雲集);新聞學院和建築學院並列第二位,分別有5人,計算機系和交叉信息研究院則合計8人。
清華各院系本科生特獎得主數量統計 圖片來源:「清華小五爺園」微信公號
性別上,男本科特獎得主有58位,女本科特獎得主有21位,男女比例接近3:1。
從生源地來看,江蘇名列第一(12位),緊隨其後的分別是陝西(8位)、山東(7位)、河南(5位)以及廣東、北京、上海、遼寧(分別4位)。在遼寧的4位中,來自同一家庭的學霸雙胞胎馬冬晗/馬冬昕就佔了兩票。
圖片來源:「清華小五爺園」微信公號
絕大多數本科生特獎得主在21-22歲期間獲得特獎,也有7位本科特獎得主在20歲時獲得特獎。
記者:任敏
部分資料來自:「清華小五爺園」微信公眾號
監製:王然
編輯:張力
來源:北京日報公號
流程編輯:RB003